陈 贤 肖 丹
新就业背景下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研究
陈 贤 肖 丹
自从我国实施高校扩招政策以来,高校学生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各种人才。可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就业率普遍偏低。一方面是社会大量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另一方面是单一型的英语人才就业困难。在新就业背景下,英语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值得广大英语工作者去反思和探索。
新就业背景 口语教学改革 复合型口语人才
二十一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国的教育普及化程度也在稳步地提升。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这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贮备人才。但与此同时,高校持续扩招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供过于求让很多人不得不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趋于饱和,而2008年以来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高校学生的就业更是雪上加霜。针对当前新的就业形势,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第十九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分别对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以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为当前高校的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指引了方向,客观上也为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建议。不难看出,在新的就业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乃大势所趋。
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广大高校工作者就必须了解和分析新就业背景的特点。
(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选择从被动接受到择优录取
事实上高校毕业生工作难寻并不是因为人才市场上没有空缺的职位,而是很多高校毕业生难以胜任人才市场提供的工作。换言之,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较之以往提高了。回顾以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校毕业生几乎没有就业压力,他们都是被直接分配到用人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但高校毕业生仍旧在就业方面游刃有余;而如今,很多高校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感到迷茫。就业市场已从过去被动地接受人才,转变到现在的双向选择,从过去的仅关心数量,转变到现在的更看重质量。
(二)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凸显出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目前就业市场上,对工具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已经明显下降。根据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调查以及人才市场的反馈,我们不难发现单一型专业人才已经很难再成为人才市场上的香饽饽,取而代之的是市场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大量渴求。反观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具型专业人才培养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亟须的人才不对口,这从侧面凸显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这也正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想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教育部曾在2005年公布过高校招生、在校生、毕业生情况。结果显示,我国高校设置的普通本科专业有近500个,2004年招生人数在万人以上的专业有英语、计算机软件等56个专业。其中,英语专业本科生扩招幅度最大,从2003年的87808人增至2004年的102388人。外语教育专家戴炜栋指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师资匮乏、教材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我国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便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英语口语,英语四项基本技能之一,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英语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平。因此,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一直以来备受广大高校英语工作者的关注。在新的就业背景下,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有其必要性:第一,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仍旧停留在传统的“话题讨论模式”,学生缺乏对话题相关知识的深入了解,一旦深入探讨某个话题,便一筹莫展。第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缺乏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结合。第三,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面对新的就业形势,英语专业毕业生不善于开拓创新,这也反映了英语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不够。
通过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势高校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如上所述,我国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在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教学模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直接影响到我国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
(一)加大难度,拓宽广度
语言学家Krashen的“i+1”理论中提到可理解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难度应该稍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我国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学生能听会说的阶段,其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就广泛的话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并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目前,由于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使得高校英语口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难度上难以把握;此外很多英语口语教师不够重视各类话题相关知识的拓展,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过于单一。英语口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保证口语教学的难度和拓宽其广度,同时督促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关知识。事实上,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强化情景化输入
语言学家Halliday把语境划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语言学家Kramsch以Halliday的理论为基础,把语境分为:篇内语境、即时语境、交流语境、文化语境和互文语境。两位专家就情景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做出了精辟的总结与客观的分析。基于他们的理论研究,国内高校英语工作者也纷纷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倡或采用了诸如情景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更能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实用教学方法。情景化口语教学中所构建的情景贴近生活,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校英语口语教学应尽量遵循“教学内容情景化,交际场景多元化,练习氛围轻松化”的原则,努力在课堂上构建现实的情景,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鼓励合作学习和跨学科学习
语言学家Hymes提出:交际能力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对潜在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众所周知,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有效地促使学生运用目标语,英语口语教学在课堂组织形式上可以更加的多样化,例如: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鼓励组员之间交换意见,分享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口语教师更应多关注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口语教师可以多提出开放性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此外,口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选修外交、经贸等方面的课程,为使他们成为市场亟须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创造条件。
[1]戴炜栋,黄任.转变观念,全面推进外语教学改革[J].外国语,1997.
[2]董艳,刘晓虹.新形势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3]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
(陈贤:江西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肖丹:江西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外国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