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映射与宋词的认知解读

2011-08-15 00:45:37孔繁冬于连顺
大家 2011年3期
关键词:跨域源域宋词

孔繁冬 于连顺

空间映射与宋词的认知解读

孔繁冬 于连顺

空间映射,作为语言学家Fauconnier提出的心理空间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发现,在认知语言学领域中是研究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的一个重要理论。把空间映射应用于宋词的认知角度研究,对于探究宋词的深层内涵,理解宋词的多种意象,从新的视角分析和鉴赏宋词具有积极意义。

空间映射 认知域 宋词

本文系:2010年绥化学院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SJ10004)。

在概念整合网络中,空间映射是连接心理空间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们在经验和百科知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联系,空间映射对于概念整合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宋词的认知角度研究中,对于空间映射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空间映射的理论研究简介

空间映射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空间理论是语言学家Fauconnier在1985年出版的《心理空间:自然语言意义构建面面观》一书中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对于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具有相当的开拓意义。Fauconnier认为,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和交谈时构建的部分信息集合,而心理空间的构建是为了达到话语局部理解的目的。心理空间由框架和认知模式提供一定的内在结构,并与人们长期记忆中积累的抽象性的百科知识相联系。在人们交谈和思维的过程中,心理空间不断地适时构建和组合,由各种不同的空间映射相联系,形成心理空间网络,使人们对话语的局部理解成为可能。

学者张辉认为,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是跨域函数(cross-domain functions),二是认知映现(cognitive mappings)即空间映射。跨域函数反映不同认知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认知语义学视角看,隐喻、转喻、角色和价值、类比都是跨域函数。空间映射是意义建构的核心,换句话说,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在意义的产生、转化和加工这一系列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中处于核心地位。另外,空间映射为推理生成一般步骤和原则,包括概念投射、概念合成等。

Fauconnier把心理空间之间的空间映射分为三种类型:投射映射(projection mappings)、语用函数映射(pragmatic function mappings)与图式映射(schema mappings)。投射映射是将一个认知域(源域)的部分结构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目标域),用源域去理解目标域,即通过一个心理空间的概念来理解另一个心理空间概念。其中源域和目标域的结构具有系统性和相似性。例如,隐喻映射属于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是“两个在局部可建立联系的相关认知域,象征性地对应于两个物体的相关范畴,这两个范畴通过某一语用函数彼此影射”。两个认知域之间的相关性是它们之间的纽带。例如,基于相关性由一物体替代另一个物体的转喻和部分替代整体的提喻都是语用函数映射。图式映射是“将某一常规图式、框架或模式用于语境中某一情景的建构”。“用抽象的图式、框架或模式来理解话语,是认知图式的自上而下的投射”。本质上看,图式、框架和模式都是人们在自身经验基础上围绕某一主题相互关联而形成的一定知识单元。例如,在理解John bought an apple from Jim.这句话时,人们头脑中会激活商品交易的认知图式或框架或模式,将角色的值John,Jim,apple一一对应地分别填充到其中的角色“买主”、“卖主”和“商品”的槽孔中,从而形成对这一事件宏观性的理解。

二、空间映射与宋词的认知解读

宋词词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语言婉转简约,意境深邃悠远,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历来为众多语言文学研究者所关注。由于多数宋词在艺术表现力具有隐含和婉转的特点,因此把空间映射理论应用于宋词的认知解读,可以明晰作者宋词创作的构思,深刻领悟话语间隐含的深层意义,对于宋词的理解和鉴赏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下文将空间映射理论结合宋词的实例,主要针对宋词中常见的隐喻映射和转语映射加以具体分析。

(一)隐喻映射

宋词中隐喻语言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作者所选取的意象。大体上,宋词中使用的意象一般具有比较确定的含义,如“流水”是时间的意象,“梦”是人生的意象,“落花”是衰老的意象等等。隐喻是两个认知域(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意义的传递,这种意义的传递主要依赖于读者的联想能力、格式塔式的心理感受能力、推理能力等等一系列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以下是对苏轼《南歌子》中隐喻映射的浅析:见说东园好,能消北客愁。虽非吾土且登楼。行尽江南南岸,此淹留。短日明枫撷,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东流。凭仗挽回潘鬓、莫教秋。

这首词中的“流年回首付东流”一句即是隐喻,作者把时间比作流水,感叹时光的流逝。从认知角度分析,源域是“流水”构成的认知域,目标域是“时间”构成的认知域,由于“流水”和“时间”存在相似性的特质(例如,江河中的流水始终是从高处向低处沿着一个方向不停的流淌,时间也是沿着过去、现在、未来一个方向不停地向前),因而跨域映射在联想和推理等认知能力的激发下从源域投向认知域,这样人们通过“流水”这一具体的概念就可以形象地理解“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了。

(二)转喻映射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是一种特别类型的心理映射,即通过理解一个人、物体或事件的显著部分,来认识整个人、物体或事件。转喻映射是语用函数映射的一种。与隐喻映射类似的是转喻映射也是两个认知域(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与之不同的是转喻映射是建立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关性基础上的映射,而非相似性。以下是对李清照《如梦令》中转喻映射的浅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这首词描写的是她在醉意未消之时询问侍女风雨后的海棠花情况。词中的末句“应是绿肥红瘦”即是转喻,“绿”(源域)代表绿叶(目标域),“红”(源域)代表红花(目标域),即红色的海棠花。“绿”和“红“是海棠花颜色上的显著特征,尤其是在雨后,两种颜色对比更为明显,所以作者用颜色来转喻海棠,即颜色作为两个认知域之间的相关性,使转喻映射从源域射向目标域。然后,作者再通过“肥”和“瘦”的对比,借表达惜春惜花之情同时,也隐约传递作者对自己韶华流逝的感叹。

三、结语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空间映射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基础性的理论,对于宋词的认知角度研究具有基础性意义,空间映射理论可以帮助读者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和领会词人们通过各种诗词意象传递出的意境与情感,为宋词的分析和鉴赏提供了一定的认知理据。

[1]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M].Cambridge:MIT Press,1985.

[2]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3]Fauconnier, G.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

(孔繁冬: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跨域源域宋词
多源域适应方法综述
宋词里的中秋月
华人时刊(2023年17期)2023-10-24 08:01:48
跨域异构体系对抗联合仿真试验平台
基于多标签协同学习的跨域行人重识别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读报参考(2022年1期)2022-04-25 00:01:16
半小时漫画宋词
G-SRv6 Policy在跨域端到端组网中的应用
科学家(2021年24期)2021-04-25 13:25:34
半小时漫画宋词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品读宋词
学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