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简爱》看一个孤儿的心路历程

2011-08-15 00:45:37尹诗文
大家 2011年3期
关键词:罗彻斯特简爱圣约翰

尹诗文

读《简爱》看一个孤儿的心路历程

尹诗文

作为一部英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一位为正义、平等、人格尊严独立而与生活困境、社会歧视及男权主义进行坚决斗争的女性形象。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主人公简爱不屈服命运,追求独立自由精神的描述,在读者面前呈现了一个自卑、不美、矮小的孤儿成长为一个自强、自信的女性的蜕变历程。

简爱 自由 独立 心路历程

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性小说《简爱》以英国维多利亚初期的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平凡的孤女为追求自由、平等的生活与主流社会规范顽强抗争,最后实现自己理想的故事。作者阐明的是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小说对主人公心路历程的描述比任何十九世纪早期的心理学都细致、复杂得多。小说描述了一种强大的、不同以往的感情象征,这不仅说明了小说为什么让当时的读者觉得感动,也揭示了其持久的影响力。一般认为,女主人公的成长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以五所房子为代表:童年时寄人篱下的盖茨海德的舅妈家,少年时代的罗伍德寄宿学校,任家庭教师的桑菲尔德庄园,和表兄一家相认的莫尔顿乡村,最后的归宿芬丁庄园。以这五个地点为代表的人生的五个阶段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结构和故事框架,反映了主人公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

一、在盖茨海德

简爱首先是以叛逆者的形象走进我们的视野的。在盖茨海德,也许是“孤儿”的身份使简爱从小免于家庭的管束,养成了她追求独立、崇尚自我的天性,可是她偏偏在舅妈家遭遇了由于自己的贫穷和性别带来的歧视和虐待。虽然家里的男主人已去世,但年幼的表兄、家里唯一的男性约翰里德已登上家长的宝座。他虽乳臭未干,却早已熟谙父权制法律关于儿子继承家产的规定,耀武扬威地宣称:“家是我的,或者过几年就是我的了”,无情地排斥简爱这个寄人篱下的“外人”,幼小的简爱表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她非但拒绝喊他为“里德主人”,反而骂他是“杀人犯”和“暴君”;在遭到他的毒打时,还敢还手与他对打。势单力薄的简爱最后被囚禁在一间冰冷恐怖的红房子里,但依然想着“以逃跑、绝食或发疯”来抗议这不公平的世道。

二、在罗伍德

在罗伍德寄宿学校,校长布洛克赫斯特先生成了第二个权威人物。他反复强调用宗教思想压抑学生的天性。尽管罗伍德寄宿学校也有各种让人恐怖之事,但是总的来说还称得上是简爱的第一个家。在罗伍德学校,生存环境恶劣,疾病流行,那个满口仁义道德的校长布洛克赫斯特对学生任意打骂、罚站、剪头发。简爱在这里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这里的孩子经常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学校有了大的改善。简爱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坦波尔小姐的离开,简爱厌倦了学校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在这里,坦波尔小姐教她学会了自制;海伦蓬斯为她树立了忍耐与宽恕的榜样。在坦波尔小姐结婚之后,简爱决定离开这个由规章制度统治的地方,向着新工作、向着新生活勇敢上路。走进了她人生之中最有价值的、最激情的生活阶段。

三、在桑菲尔德庄园

简爱带着强烈的追求变化的渴望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在这里,她发现了和她以往的经验非常不同的浪漫的激情。罗彻斯特是桑菲尔德庄园的主人,他成熟老练并且家财万贯,而简爱是他雇用的家庭教师,孤苦无依又涉世初浅。按照世俗的眼光,这是一桩门不当户不对的情缘,但是他们彼此吸引、相爱。特别是简爱不顾世俗的障碍和偏见,将自己对平等的追求溶于爱情的表白中。“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因为我们生来就是平等的!”罗彻斯特也认同简爱的平等思想,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大男子主义者,他并没有真正把简爱看成独立的个体。他凭着自己的地位以及财力和阅历上的优势,企图操纵和支配简爱。

当罗彻斯特与芭莎的婚姻真相被揭穿后,成婚受挫的简爱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听从罗彻斯特对自己命运的“安排”,做他的情妇,还是自爱自强,做自己的主人?虽万般缠绵,但理智告诉她,如果此时屈从对方的意志,那么自己也迟早会芭莎或他众多情人的覆辙。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使简爱选择了后者。她宁愿在一个穷山僻壤当一名“自由和正直的乡村女教师”也不愿苟且偷安作别人的附庸。尽管离开罗彻斯特非常痛苦,她却获得了自尊和忠于内心的正直。这样,她抗拒了她所爱着的、也是她生命中的第三位家长式的权威,开始了心路历程的下一个阶段,走上了一条“崭新的,从未走过的路”。为此,她几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四、在莫尔顿乡村

简爱与罗彻斯特的婚姻变故促使她离开了桑菲尔德府,离开了她心爱的罗彻斯特。经过了寒冷与饥饿的折磨,无家可归的简爱终于进了她的人生的又一个驿站——圣约翰家。令简爱欣喜若狂的是,偶遇到的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玛丽和黛丽娜竟是她的表哥、表姐,她久久未得到而又天天希望得到的亲情在瞬间转变成了现实,她感到她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了。对于亲情她十分看重,所以当她从叔叔那里继承了两万英镑的遗产时,她毫不犹豫地决定和她的表哥、表姐平分这份遗产。可见,在简爱的眼中,钱尽管很重要,那是为了生活所需,但是比起亲情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与当时一切以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和圣约翰的交往中,也自然的闪现出了简爱反抗的性格特征。圣约翰是一个知识渊博,长相英俊的传教士。但是他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整天到晚和时间挑战,他认为,工作是高于一切的,当他发觉简爱是一个有见识、有才智的女子的时候,他就向简爱求婚了。圣约翰屡次向简爱求婚,理由不是因为他爱她,而是因为简爱适合做一名去印度传教的牧师的妻子,不是因为他爱简爱,而是因为他知道如果娶简爱为妻,对他的事业将是一个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肯定地推测简爱肯定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她认为:他珍爱我,犹如士兵珍爱一件好武器,仅此而以。嫁给圣约翰就意味着失去了平等,失去了自由,同样失去了自尊的权力,这些东西是简爱一生都梦想得到的,怎么能够为了圣约翰而放弃呢?简·爱在认清了圣约翰的真面目之后断然拒绝了这种毫无感情可言的荒唐婚姻“我蔑视你的爱情观念”,在简爱眼里,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合道德的,是不平等的。简爱对圣约翰的拒绝实际上是对宗教的反抗,是对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婚姻的反抗。

五、在芬丁庄园

简爱最后的家或者说心灵栖居地“芬丁庄园”坐落在森林深处。这里像一个浪漫的迷宫,也许是世外桃源。简爱在这里和罗彻斯特结婚生子,象征着简爱经历了理性和责任的选择后回归了浪漫的自我。

《简爱》中的五个家在结构和主题上标志着简爱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从她叛逆无爱的童年,她开始寻找公正、爱和宗教安慰。坦波尔小姐、海伦蓬斯、布洛克赫斯特和罗彻斯特分别给过她指引。她对圣约翰里弗斯的拒绝,是简爱作为一个成熟女性向男权社会的有力抗争,她的爱情至上的勇气也是对当时社会金钱地位婚姻的一种否定,对上流社会的空洞和虚伪的鄙视。由此,她才能够获得自由并帮助罗彻斯特解脱。当她能够听从自己内心做出选择时,简爱找到了真爱。她坚韧,身处逆境从不屈服,而是迈开脚步奔向新生活;她理性,绝不因感情而抛弃信仰,她的爱情观不搀和杂念,她不做金钱的奴隶,不做他人的附属品,她永远是独立的;她反叛,无时无刻不在与传统观念进行挑战。强大的生命力,为她提供了稳固的空间,使她最终找到了自己追求的东西。经过数次的人生考验后,她渐渐走向成熟,性格更为坚强,最终赢来新生。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2]李维屏,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第七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王文惠,简爱的双层文本读解。外语研究,2006,1。

(尹诗文: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罗彻斯特简爱圣约翰
约克圣约翰大学创意中心
现代装饰(2022年5期)2022-10-13 08:47:58
政府疏忽,巴新预算漏了急救车
环球时报(2020-12-08)2020-12-08 05:16:13
残缺也是一种美
——《简爱》中罗彻斯特的魅力
浅析《简爱》中的女权主义
从美学视角赏析《简爱》
《简?爱》和《呼啸山庄》叙事模式比较
130万
留学生(2016年2期)2016-04-05 18:17:42
浅谈《简爱》的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
迷失藻海
本性的回归与自我救赎
——罗彻斯特人物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