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民歌于当代人类生命本体的审美价值

2011-08-15 00:45:37连雪梅
大家 2011年3期
关键词:言说原生态民歌

连雪梅

原生态民歌于当代人类生命本体的审美价值

连雪梅

本文主要以原生态民歌的本体结合其本体的自然形态审美内涵出发,从对传统审美意识的继承和其对当代艺术言说方式的反思相结合,以说明原生态民歌与人类生命本体生存的相互作用。

原生态民歌 自然形态 生命本体 音乐审美

中国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轰动海内外的少数民族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原生黄河一十大乡土歌王歌后民歌演唱会》、《中国原生态民歌演唱会》等各地陆续举办的民间歌手演唱民间歌曲为主题的各类比赛演唱会,不仅发掘了诸如贺玉堂、阿宝、李怀秀等优秀的民间歌手,并且给中国音乐注入了一股清泉,展示了民歌世界的多彩纷呈。

从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出发,原生态民歌以其自然性的言说方式来继承其审美原则。对于这种与自然性相融合的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观念,早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例如《老子》一书中就有“道法自然”,以自然否定人为,以无为否定有为,随之《庄子》亦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得以自由生存发展,从审美、反异化、反人性异化的、以个体的自由即自由的生存发展为人生的目的,它认识到与人的对立限制束缚人的生存发展的异己力量而提出,自然之乐的观点即法天贵真,“天”就是“道”,“真”就是“自然”。即其一、自然无为而合乎规律,其二、是无限,即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垠,不许与他物相对,不受有限事物的束缚,那就是意味着自由,在《庄子》看来,道就是自然,是客观规律,因而是真,是自由与必然的结合,又是美是善,恢复初民的纯朴、自然性,发天贵真是就人而言,是要人效法天道,像“道”那样子人而无为。然而,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形成,科学与技术迫使一切事物体系统化和逻辑化。在这种环境中,人类生命的本真性及本真思维似乎被所谓的工业文明所异化、所控制。致使人类的生存价值虚无,以导致精神虚无,而呈现出普遍的精神困惑。对这种状况,人类开始了对工业文明的忧患与反思。因而审美的觉醒成了人性觉醒的根本向度,艺术是人类审美通往对生命本体静照的最适宜的方式,即心无挂碍,和事物暂时绝缘。从审美的角度,生命的对话提出,脱离人类生命活动的纯粹本原不再存在,人类生命活动以内在的参与本体论而存在,从人的角度看世界,人的本质优异于世界的本质,世界只是人的一部分,世界的本质最终还原于人的本质,人类开始追寻回归自然与自然相统一相和谐的返璞归真。从此角度而言,人不仅作为与动物相应的高级动物而存在,同时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而存在。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曾经说过:“自从爱神降生了,人们就有了美的爱好,从美的爱好就产生了人神所享受的一切幸福。”当代艺术评论家布罗日克认为对发达人类社会来说,对美的需要就如同对饮食和睡眠一样重要。玛古斯德索强调“审美需要强烈的几乎遍布一切人类活动,我们不仅力争在可能范围内得到审美愉快的最大限度,而且还将审美考虑愈加广泛的运用到实际事物的处理当中。”马斯洛认为“审美需要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都会出现,这种现象几乎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穴居时代。”因此,无论就古代还是当代都可以看出——自从人类诞生起,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从没停止过,反而愈加的强烈和普遍。美学学者宗白华先生曾提出:美的距离要到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里去找在这个工业文明发达的社会,反使人类对美的需求日益迫切,尤为对自然之美的渴求。原生态一词来源于自然科学,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即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的东西,原生态民歌指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形式,由大众口头创作,并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形式长期流传在农夫、船夫、赶脚人以及广大妇女中间展示的各民族、各地区的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人类原始的生态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缩影。从此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原生态民歌最为引人注意的,应该是它自身本体所具有的生态性环境中所展现出的自然性。

自然界山川草木的丰富物象,自然界悠然自在的造化,自然万物的诞生成长衰落死亡的循环流转,都隐喻地诉说着人类生命本体自身,等待人们去捕捉与领悟,人与自然长期和谐的同声共息中,将主观的情感投射到自然物象中,努力用心灵把握自然气韵,与自然交融,追求与自然合一,追求自然与艺术合一,追求情感与艺术表达的自然生成,反对人为造作。在当今的音乐领域中,尤其声乐演唱领域中,无论就流行歌曲、民族歌曲、美声歌曲,或多或少的都运用了现代科技的手段进行音乐的录制与合成。自八十年代以来,音乐的制成也进入了电子音乐时代,其中就包括了电子节奏机、电子音响合成器、电子振荡器、电子控制机、电子视觉器等,其人声只是电声模拟的乐器声,或大量运用了“非声乐人声”之嘶叫、吆唱。尤其是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的应用最为泛滥,就因为科技手段的运用,致使这类歌曲的创作与录制合成以惊人的速度与数量得以发行、普及,为它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市场和社会地位。似乎流行音乐占据了社会的主导地位,现实中流行音乐似乎无处不在,例如在商场中、手机中等等,总之这种音乐时刻冲蚀着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对于这种合成录制的歌曲,即使有不完备的地方,也有技术辅助设备作为美化手段,使人们在欣赏过程当中不会出现任何漏洞。从此角度而言,流行音乐数量上的大量发行的“有”就处于了一种质量和关注上的“无”以导致这些歌曲使人们无暇以顾,而引不起人们的任何注意力。再次从旋律的角度出发:旋律是音乐的最有表现力的因素,19世纪俄国的作曲和音乐评论家谢洛夫曾指出音乐的主要魅力、主要诱人的力量,就在旋律之中,旋律因此被称为音乐的灵魂。就现代的音乐旋律性而言,旋律性极为贫乏,主要以说唱为基础,从歌唱的言说的内容而言,随时表现出一种对自身异化状态的无奈和疲惫,甚至是歇斯底里的呐喊和狂叫,唱词空洞,缺乏哲理意味。就如周杰伦所创作的歌曲,几乎是采用了一切尽可能采用的音乐技术手段与方法,无论是从制乐还是歌词的内容,尤其是以其演唱风格即唱词不清楚,最为引人关注,这种歌曲的创作与演唱在音乐界中暂时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它也不能摆脱流行音乐的最终宿命,因缺乏永久的诱人魅力,而最终会被人们遗忘。在此意义上,所有的歌曲音乐被高超的科学技术所控制,科技手段支配着歌曲音乐,君临着歌曲音乐,使歌曲音乐的制成、演唱成了技术的承载者,而失去了歌曲音乐本真的言说方式。因此技术也使歌曲音乐处于一种异化状态,从此歌曲音乐不再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与共鸣,同时也不能给人们带来心灵审美的愉悦,因此这种音乐歌曲以自己作为言说的日常方式便剥夺了歌曲审美言说的本真可能性。人们在欣赏当代音乐时,只能是作为科技所征服的对象,当音乐歌曲和人同时处于异化状态时,一切音乐歌曲在科技的作用下使其本真言说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就此被科技所遮蔽、所掩盖,而只能体现出非本真的存在。

相对于流行歌曲、通俗歌曲、民族歌曲、美声歌曲,原生态民歌正是处于对其异化状态的对峙。原生态民歌以自身的本真性言说方式,使人在欣赏过程中可以“视其自身”的本真存在,这种以往被人们视为很土的歌唱,甚至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歌唱,在今日却以自身的审美本题,以诗性的本体言说满足了当代人对艺术的审美渴求,即人类对生命自身的追问,人对自然性的回归,与自然和谐相处。

原生态民歌贴近人民生活,其歌词精炼,曲调清新完美,语言朴素生动,传韵讲究韵律,以自然界的事物作为借鉴,以比喻和比兴等传统的诗歌表现手法,是大众语言的精华,其演唱内容所涉及的大部分以自然环境的生态物象作为演唱对象,或是对自然的采用如:花、鸟、路、河、水、星等等,或是以自然的属性状态,如:季节、颜色、声音、时间等等。它有种类繁多的装饰音和方言土语,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而显得其歌词朴实无华,其旋律曲调体现了人情美、意境美、哲理美、风情美,透露出人们追求恬淡、清新、淳朴、自然的传统审美观,是对返璞归真的审美超越。原生态民歌时刻展现着一个民族的多彩多姿的生活,然而作为他的创作者都是一些目不识丁的民间艺人,同时也是对乐谱一窍不通的音乐人,但他们却以社会的自然景观、生活经历、爱情生活经历,使自己置身于丰富的情感世界中,用歌声倾诉着自己喜怒哀乐的内心情感。布衣人演唱的:妹将花碗丢天上,花碗落在海中间。有心有意捡花碗,无心你莫海边玩。普米族的迎客歌:远道而来的朋友啊!请你不要这么拘束,这山清水秀的普密山寨,就像你自己的家一样温暖。让我们像亲姊妹一样亲密,让我们像亲兄弟一般团结,请你接受普米族人诚挚的友谊,再干一碗醇香甘美的黄酒。这些方言俚语对于当代音乐艺术的审美内涵,都体现在作为艺术语言言说的内容,都是一种最原始、最诗性的语言言说,同时也是体现其自身的本真性和原始性,以其真实的、本来的、应有的方式而存在,情景相谐的意境之美,自然的美景与人们的情感相交融,产生了因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而达到了传统审美的最高追求,即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

在其欣赏过程中,或许人们都因方言演唱的因素而不清楚歌者演唱所是,但令人震撼的仍旧是那悠扬婉转的曲调和旋律,其旋律不受任何专业音乐要素的音乐逻辑或形式规定,由歌者根据自己所想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任意处加入装饰和润色,使得曲调具有无法比拟的色彩而显出其丰富性。每每第一句都是长音性的直线性长托,这一声具有响彻云霄、震动天地之功用。好像是敲响的自然的钟声,紧接着就开始了与自然的对话,使人们顿时感受到与自然相融合的澄明境界,此时时间随着自然界的氧气,使人们的感情得以审美的静照;空间在无限的延伸,使人们的感情在自然界中自由自在的云游。原生态民歌无任何音乐专业语言的逻辑性和规律性所限制所规定,如出水芙蓉,以自然的本真存在和本真言说,自由的创作,随时体现审美中最完美的自然界中的“无”而符合人类对自身本真生命审美所追求的“有”。它不仅属于自然中的一部分,作为自然界的自身而存在,同时又以自身的言说方式传递着自然界的信息。此时,它既是自然的承载者,又是自然的主宰者,它又是一位传达者,它自身的双重身份使它成为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

原生态民歌以其本真言说,在根本上是对自然存在和人类生命本真存在的思之诗性与诗性之思的结合,原生态民歌是人类找到了思之本源,即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回归,同时也是思之聆听与应和工业社会异化结果的对应。作为存在着的人们通过原生态民歌的自然诗性找到了人类自身本真的言说方式,使人作为自然的存在而存在,与万物为一体,而最终达到返璞归真的无任何科技所遮蔽、所掩盖的一种澄明境界。因此,原生态民歌不仅是对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继承,又是对当代艺术审美最好的言说。

[1]余红.海得格尔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2]蔡仲德.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连雪梅: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言说原生态民歌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阿来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12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阿来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6:10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学生天地(2018年25期)2018-10-22 05:31:02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县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原生态静宁苹果
甘肃农业(2017年13期)2017-08-17 09:19:15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穿花衣 唱民歌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2:36:19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言说他者还是言说自我——从波伏瓦在中国译介中的一场论争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