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然 景巧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扩大,人们对于英语语言的需要更加广泛,英语的发展应进一步满足工作和交际的需要。因此,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社会发展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英语教学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出现了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毕业后却无法在工作中学以致用的尴尬局面。在此背景下,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蓬勃兴起,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师资评估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和讨论均倍受外语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简称EGP)课程是以语言教学(language-based)为主,以语言的讲解和训练为主导,主要训练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基本技能,通用英语教学主要针对英语的共核(common core)部分进行,掌握了语言共核,交流就不受地域、职业、话题的制约,容易在语法、词汇、文体上找到共通之处。然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顾名思义,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专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或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开展工作的实际运用能力。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但涉及语言本体和语言学理论的研究,还涉及学生所学专业的内容和知识的兼容,通过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使学生培养和提高在本专业领域内对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前者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教学重点是语法和词汇,后者是根据学习者的特点目的和特定用途而开设的课程,教学重点是语篇和修辞。
通用英语知识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有很大影响。通用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成功开展的基础。从词汇角度来看,通用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共核的基本词汇大部分是多义聚合词,学习者在通用英语学习期间对于词汇的掌握程度极大的影响了专门用途英语词汇学习。然而,学习者在通用英语学习期间,往往只记得单词的一个或几个一般用途的汉语意思,只记得单词所“对等”(equivalent)的汉语词义,使得词语的外延意义缩小或产生偏差,形成词汇的石化现象。殊不知,许多英文单词并不能找到汉语的“对等词”。例如,医学生在学习complaint这个单词时往往产生迷惑,因为这个词在学习者脑子里记忆太深刻了,汉译为“抱怨”。其实,complaint这个词在医学英语里另作他义,“an often persistent bodily disorder or disease; a cause for complaining”,汉译为“疾病”。学习者对于“抱怨”一义的记忆和理解根深蒂固,不但没有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学好医学英语,反而却禁锢了他们的大脑。所以,自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开展以来,不少学者就建议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和记忆英文单词时,不能只单纯的记忆汉语“对等词”,一定适当的参考这一词汇的英文示意。
专门用途英语词汇大多是通用英语词汇基本意义的延伸,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通用英语词汇的基础没打好,专门用途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度就大大增加,给专门用途英语词汇学习设置了障碍。由此可见,通用英语基础打好了,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才会顺利。反过来,语言共核固然重要,但是语言共核并不是英语学习者所要掌握的全部。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是对通用英语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是高校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不再侧重通用英语所教授的一般语言能力,更趋向于实用性,但并不是过深的探究专业知识,因此专门用途英语也不同于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以传播专业知识为目的,英语只是一种媒介。
提起专门用途英语,大家常常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应该具有专门的语法、专门的词汇、专门的修辞手段等等,其实,所谓“专门”是指“目的”,并非指“语言”本身。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专门用途英语也不例外。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者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由于特定行业的需要,学习者必须达到某种学科内使用英语的能力。不同专业和学科的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不同。为了使学习者读懂科技类文献资料,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语法翻译法。但是,对于一名将来从事旅游业的学习者来说,语法翻译法就不是很有效,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视听法。因此,为了实现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学目标,为了训练不同的英语语言能力,就应该相应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基础英语知识传授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使语言技能培训和目标交际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巧妙利用“任务教学法”,把语言能力目标和交际能力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基于分类指导的原则,为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各大高校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提高阶段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另外,随着语言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尊重学习者的需求和兴趣,因此,外语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转向“学生中心”模式,并最终实现这一目标。
关于未来大学英语发展方向,众多学者意见不一。老一代英语语法家章振邦先生提出“需要对我国外语教育作出统一战略调整,重点要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可以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出系统调整。目前,英语学习者越来越注重英语学习的目的性和功用性。一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只能帮助学习者通过一般的选拔类考试,或读懂文学经典,不能满足各行各业对具有良好专业交际能力的涉外人才的需求。外语学习者不在满足一般的英语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希望培养自身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以应付工作的实际需要。
目前,关于外语学习,两种观点相互冲突。观点一,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通用英语的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可以放在工作中进行培训;观点二,把通用英语学习放在大学以前进行,高校英语教学主要侧重专门用途英语进行。秉承传统的外语教学理念,外语教学很难有所发展;把通用英语完全扔给基础教育阶段有点困难,而且,大一新生就学习专门用途英语往往会因为专门用途英语比较难以接受,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对于英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经过十几年的基础英语学习,我国大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和一定的交际能力,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能自如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尽可能与学生未来的工作结合起来,使语言教学真实化,通过带有任务的专门用途英语学习,学习者可以充分体会到学习语言的重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顺利过渡,为适应社会和工作需要作出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