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彦
旅泉记
——探析中国钢琴作品《山泉》的音乐内涵及演奏处理
周 彦
本文以中国钢琴作品《山泉》为研究对象,以笔者的音乐想象为写作线索,从登山寻泉的旅者角度,探析作品所描绘的清幽雅境、蕴含的深刻内涵以及展现的中国神韵,并对演奏处理提出意见。
《山泉》 音乐想象 音乐内涵 演奏处理
崔世光是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的许多钢琴作品为国内外所熟知,深受广大钢琴学习者的喜爱。其中,《山曲三首》中的《山泉》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引人入胜的意境,以及独特的中国风韵,征服了无数热爱音乐的国内外人士,还多次被选作参赛曲目在各大比赛的演奏厅奏响。
本文将把该曲分为四个部分,以踏青旅者登山寻泉作为音乐想象的线索,谈谈笔者对此曲音乐形象及内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适当的演奏技法贴切而细腻地表现其音乐内容。
乐曲以八十二拍开始,中速。四个小节精细纤巧的单音旋律,把人瞬间引至一片幽静的山林面前。延音踏板基本是每小节换一次,要踩音后踏板,使音乐如流水一般连绵不断。屏气凝神,做到气若游丝,小心控制好每一次触键。第1小节踩左踏板,手指指腹贴键抚摸似的轻弹,使声音娇柔连贯而时隐时现,仿佛清晨在薄雾遮掩之下,旅者看不清山林的美景,只能隐约听见似乎有泉水在呢喃细语。这里主要用左手弹奏,第四小节里由于音符跨度稍大,可用右手弹奏小字2组的f和a两个音,但一定要与左手衔接得非常连而无缝。第4小节第七拍放左踏板,音色稍稍渐亮一点。第7小节第七拍由于和声的转换,需要换一次延音踏板,使旋律更清晰。后面也有类似的地方要这样做。第10小节踩左踏板,至第12小节放开。第12、13小节是一句柔和的转折,高音稍突出一点,仿佛泉水的低声吟唱吸引着旅人信步上山,一转身与山泉相遇了。
出现在眼前的原来是山泉的一支小分流,依稀看得见一条细小如丝的流水。可是,这细流却竟然这般清澈亮丽!深深吸引了登山的人儿!第23小节又出现了开头的音乐,仿佛是山泉的源头在轻声召唤。演奏技法与之前基本相同,但是情绪稍微激动一些,表现旅者心情的些许喜悦和兴奋。旋律非常连,气息起伏稍微明显一些,好像按捺不住内心的向往,寻声前往山林深处,要去探寻那神秘的山泉之源。
第30小节开始和声色彩变化逐渐紧密,好似山中景色变幻莫测。第30小节踩左踏板,使得音色与第31小节产生对比。手指扣紧但不高抬,指尖落键。先是很轻柔地摸下去,音色朦胧,继而逐渐加大力量,音色渐亮,第31小节起每六拍换一次延音踏板,第35小节每三拍换一次,之后回复为一小节一次。
轻轻走过泉边,发觉这支分流虽然也比较小,但与之前那支有所不同。泉面要宽一点,水流也要急一些,就连那高处滴落的泉水声也更有穿透力。吮尝一口,泉水甘甜清凉,沁人心脾。43、44小节右手的八度在弹奏时要把手指一关节扣紧,把背力顺着手臂“推”到指尖去落键,声音要深远。45、46小节连成一句渐弱,在第46小节第七拍踩下左踏板,至第47小节第十拍放开。47-50小节随着力度的起伏及和声的转变,逐渐进入更值得期待的画面之中。双手的重音都要高抬指落下,其他旋律音稍微贴键一些,手臂的力量随着强弱而增减。
太阳渐渐爬升,旅者也逆泉而上来到了山林深处,那些郁郁葱葱的植被和各色生灵,在阳光的透射下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登山的人儿完全融入了这幅美丽的画卷,心情越来越激动,不由得加快了前进的步伐。51-58小节的左手弹奏双音要触键深一些,手腕柔软放松,随着右手旋律的力度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起伏变化,还要注意与右手结合时要准确而又弹性的表现好二连音的节奏;右手的音色要变化丰富一点,弱时手指贴键,音色柔和朦胧,像是泉水形成的雾气给山林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薄纱;力度增强时音色逐渐明亮通透,手指也逐渐站立起来,最强时手指高抬敲下,表现山泉水流的极强生命力,还有旅者引吭高歌的激动心情,且后四小节的起伏感要高过之前。
第63小节起乐曲节拍变为四四拍。63-66小节稍微把弹性节奏中间加快一点,表现即将见到壮观景象之前的急切而充满期待的心情,但要保持稳定的速度,切不可越弹越快。手指扣紧快速下键起键,弹出颗粒感,并用背力使旋律连起来,通过两次渐弱渐强模仿泉水奔流起伏穿过两个小山坡,把情绪逐渐推向高潮。71-76小节与之前的音型及演奏技法基本一致,只需在情绪表现上加入适当的变化,有点欣喜若狂的感觉。注意曲中的七连音、九连音以及十二连音,一定要非常均匀流畅,与前后衔接得自然。
第77小节是一个没有小节线的华彩乐段。力度记号ff提示场面恢弘壮观,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飞流直下的瀑布。为了更好地渲染意境,开头的和弦长音可以用两只手弹,把背力沉到底慢下键,使和弦浑厚饱满。像是一块巨石突然坠落到瀑布下的深湖之中,深沉的音响吸引我们抬头望见了这人间仙瀑。延音踏板一直保持到下一个和弦时换。三十二分音符的前五个可用右手拇指和食指辅助中指一个一个沉下去,由慢逐渐一点一点地加速至很快很有流动感,音色透亮,仿佛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逐渐汇集成宏伟的大瀑布,不断从瀑布口奔涌而下。要弹出既亮又强的声音,就需要手指有很强的支撑力,把背力放下去的同时手指高抬快速跑动,一直到最低的几个重音时又慢下来,用右手逐个奏响这五个低音,之后深深地落在延长音降B上,并在这个音换延音踏板。接下来的一串四分音符可分成四组,前两组每组七个音,后两组每组八个音,每组用一次延音踏板,速度较慢而有节奏弹性,触键由深开始,借助于手臂的重量来调整触键深浅的渐变及力度的起伏,气息也随之起伏,之后柔和地落在延长音F 上,换延音踏板。接着,双手交替弹奏一长串八分六连音。这时又需要踩下左踏板来改变音色、渲染意境。先控制气息缓慢轻流,手指轻轻触键,不用手臂或其他力量,音色空灵缥缈;随着音乐的渐强,逐渐由少及多的加入手臂及身体的重量,使音色逐渐转为清晰明亮,气息逐渐起伏加大,速度也由稍慢逐渐加快,最后稍渐慢至高八度的延长音F,力度减弱。表现倾泻而下的瀑布飞溅、蒸腾、飘散,渐渐流远。
这是第一部分的缩减再现,那隐隐约约的泉水声再次回响。太阳已经西斜,该下山回家了。轻轻走过那来时的路,依旧是这山泉,却又已不再是那山泉。因为之前那山泉已经流走,现在的山泉也在不断地奔流更新。我们的人生不正像这奔流不止的泉水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日子每天都在过,可昨天已逝去,明天尚未知。重要的是把握今天,珍惜现在。不论时间怎样流逝,我愿如这山泉一般永葆清澈!所以,这一段虽然旋律是之前的再现,但要弹出截然不同的情绪。有观泉归来的满足,有登山奔波的疲累,有喧闹过后的感慨,也有重归平静的沉思……所以在演奏时要把握好情绪,速度可以比乐曲开头时稍慢一些,气息也拉得长而深一些,显得更加意味深长。右手不要把随时把手指扣得太紧,弱的地方可稍微柔软一点,更好地表现复杂的心理。
天色渐暗,旅者回到山下。回望山林,山景已渐渐被暮色所笼罩,侧耳倾听,水声又变得隐隐约约了。但是,这山泉已经流进了旅者的内心,洗涤了旅者的灵魂,以后都将使旅者魂牵梦萦!泉水和整座山林最后都渐渐消失在暮色中。这是个非常唯美的尾声,一定要控制好每一个手指的落键,气息也要非常平稳而缓慢,手臂的重量一直往上提着一点,不要完全沉下去。右手以八度递降的三句旋律要表现出景致逐渐融进夜幕的朦胧感,手臂的重量逐渐减少至最后只用手指轻轻触键。结束的和弦要等到声音完全消失了才能将右踏板和手才慢慢拿起。
(周彦: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