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六言诗》不应以首句为子目

2011-08-15 00:45:37姜剑云张勇
大家 2011年6期
关键词:尧舜子目上古

姜剑云 张勇

嵇康《六言诗》不应以首句为子目

姜剑云 张勇

嵇康《六言诗》在流传过程每首首句被当做子目,对此戴明扬的《嵇康集校注》和鲁迅的《嵇康集》都从古籍版本的角度进行了考察,逯钦立从用韵的角度对此进行批驳。本文立足嵇康《六言诗》文本进行分析,认为《六言诗》首句为五言不能成为把首句当成子目的缘由,从内容看《六言诗》每首的首句都是诗歌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不是每首的标题,十首诗之间有明晰的逻辑关系,也无需子目来标志,以首句作为标题是对《六言诗》的误读。

嵇康 六言诗 子目

嵇康是曹魏末期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晋书·嵇康传》中说:“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嵇康的著作收录在《嵇康集》中,据《三国志·魏书·邴原传》裴松之注引荀绰《冀州记》:“(张貔)父邈,字叔辽,辽东太守,著《自然好学论》,在《嵇康集》。”可见,在西晋时嵇康的诗文已经结集传世。另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三卷梁十五卷,录一卷。”然而《嵇康集》宋元时旧刻本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流传下来的最早版本是明代黄省曾仿宋刻本《嵇中散集》,除了黄省曾仿宋抄本之外,明代还有其他六种版本传世,但黄省曾本一直作为最重要的版本。现代对《嵇康集》的整理校对多以黄省曾仿宋刻本为底本,鲁迅校订的《嵇康集》和戴明扬《嵇康集校注》都是如此。

在流传下来的嵇康集不同版本中,《六言诗》的标题,各个注本标注并不一致,这种差异被研究者注意到,鲁迅校订的《嵇康集》和戴明扬的《嵇康集校注》都有校勘记。鲁迅《嵇康集》中注云:“各本取每首之第一句别立一行为子目,诗纪亦然。”鲁迅校注的《嵇康集》中亦不把首句作为标题。戴明扬在《嵇康集校注》中详细记录了不同版本的标注情况:“吴钞本原钞但题‘六言诗’三字,其‘惟上古尧舜’五字,在‘二人功德齐均’句上,墨校点去,改钞于‘六言诗’三字上,又于‘惟’字右侧上方作一斜勒,加‘十首’二字。朱校又于‘上’字右侧注一‘题’字。张燮本以‘六言十首’四字为一行,‘惟上古尧舜’五字尾一行。张溥本无‘六言十首’四字。以下九首之题,吴钞本原钞亦皆在本诗之首,与诗句相连,墨校皆于末字下端向右作钩识,朱校又于第二字右侧注一‘题’字。”由此可见,原钞题目是“六言诗”,黄省曾的点校对六言诗的题目进行修改,而其他各版本又在黄省曾点校的基础上修改。对于黄省曾的点校,戴明扬认为:“是书以吴钞本原钞为胜,其朱墨两校,皆改从明刻之误也;凡原钞有异者,今皆校出。”除了否定黄省曾的点校之外,戴明扬认为这种以首句作为标题的做法是错误的:“案吴钞本原钞是也,惟上古尧舜十句,为十首之起句,并非题名。长溥本但以起句为各首之题名,更误。又案爱日斋丛钞云:‘予观嵇叔夜有“六言诗十首”,视唐人体裁固先矣。’据此,是宋人所见之本亦十首也。”

除了鲁迅和戴明扬的校注之外,逯钦立在《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对《六言诗》题目进行考订:“诗纪作六言诗十首。周树人云。各本取每首之第一句别立一行为子目。诗纪亦然。”与鲁迅和戴明扬是从古籍版本的角度来看嵇康《六言诗》题目问题不同,逯钦立从《六言诗》的用韵情况考察,认为:“此诗乃一首十章,不得列为十首。又各篇起句率与本篇为韵,自是诗之本文,不应列为子目。再各起句为五言,题为六言诗,似亦不合。窃谓此诗起句沿用楚歌句式,上三下二为实字,中间联以兮字,而足为六字,后人逞臆删去兮字,遂致此谬。”

然而《嵇中散集》以及《诗纪》等书把《六言诗》首句当做标题也有一定的原因。首先从形式上看,《六言诗》的首句是五言,恰如逯钦立所说:“再各起句为五言,题为六言诗,似亦不合。”其次是六言诗首句的内容,有些研究者认为《六言诗》首句是各首内容的主旨,如韩格非《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中说:“细读各诗,惟上古尧舜”十句均有标志各诗主旨之意,故仍从底本,将其作为各诗的题名。”嵇康《六言诗》的形式和内容容易让人产生将首句当成子目的误读,所以要破除这种误读,同样要从《六言诗》的形式和内容入手。

解读《六言诗》的内容,也不能得出首句应当作为子目的结论。首先从《六言诗》每首诗的内容关系看,首句并不是各章的总纲领。《六言诗》十首首句和第二句之间的关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对举,一种是顺接。对举关系的有第三首、第五首、第六首。第三首首句“智慧用有为”和第二句“法令滋章寇生”分别用《老子》:“智慧出,有大伪”和“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之意,是明显的对举关系。第五首首句“生生厚招咎”取自《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说的是过分的保养其实是不善养生的做法,第二句取自《道德经》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说富贵不能长久,两句相对,此诗后面三句“古人安此麤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指出古人正确的养生做法是安于粗茶淡饭而以道德为友。第六首“名行显患滋,位高势重祸基”,首句说追逐名声会招致忧患,二句说地位权利招致祸端,两句相对;后两句“美色伐性不疑。厚味腊毒难治”一句说美色伐性,一句说美味是穿肠毒药,也相对,最后一句“如何贪人不思”则是反问式的总结。

除了上面所举的《六言诗》的第三、五、六首之外,其余七首中首句和第二句是顺接关系。其中顺接关系最明显的是第八首,首句和二句“楚子文善仕,三为令尹不喜”自然衔接,赞美的除了楚子文,三四句“柳下降身蒙耻,不以爵禄为已”赞柳下惠。如果首句是题目,未免厚此薄彼了,且这首最后一句“靖恭古惟二子”明显为总结性质的感慨。《六言诗》其一“惟上古尧舜,二人功德齐均”、其二“唐虞世道治,万国穆亲无事”、其四“名与身孰亲,哀哉世俗狥荣”、其七“东方朔至清,外似贪污内贞”、其九“老莱妻贤明,不愿夫子相荆”、其十“嗟古贤原宪,弃背膏粱朱颜”,这六首诗前两句意思都自然相接,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表达完整意义的句子,如果拆开,将首句作为子目第二句作为每首诗的开头,从意义表达的角度看就显得非常突兀。

其次,从《六言诗》整体看,这十首诗整体的顺序安排是有规律的,可说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的整体,并不需要安排子目标题。《六言诗》十首之间并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前两章“惟上古尧舜”和“唐虞世道治”是追慕道家推崇的上古时代无为而治的社会,赞美能够依道德治天下的尧舜。然而尧舜之后,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此后的圣贤已然无法像上古君王那样按照道来治理天下,最后四首是例证,用具体的例子来证明上述论点的正确,东方朔“外似贪污内贞,秽身滑稽隐名。不为世累所撄,所欲不足无营”。故而虽然陪伴在君王左右,仍能够保全自身。楚子文和柳下惠“不以爵禄为已”,不看重权位,不为得失所扰乱内心。老莱妻看到权利具有危险性,“名行显患滋,位高势重祸基”,让老莱隐居,所以能保住节操颐养天年。原宪安贫乐道,所以能够“得志一世无患”。《六言诗》十首层次井然,追述上古治世、阐明道家之旨、赞美有道贤者这三部分构成完整的逻辑关系,并不需要用子目来标志。

综上所述,将《六言诗》每首首句当做标题既无实际根据,又无必要,且会对诗的解读造成一定的障碍,所以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看,嵇康《六言诗》都不应以首句为标题,以首句作为标题是对《六言诗》的误读。

[1]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中华书局,1983.

[2]韩格非.竹林七贤诗文全集译注[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姜剑云: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人文学部主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张勇: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猜你喜欢
尧舜子目上古
浅谈陕西省2004 年消耗量定额中的换算
《山海经》与上古海洋学知识
上古
通风空调工程造价控制实务分析
尧舜禅让(上)
尧舜禅让 (下 )
任时光荏苒——营上古寨
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 08:50:08
国庆七十周年有寄
参花(下)(2019年8期)2019-09-11 06:58:59
历史感谢发现 上古炎帝陵碑重见天日
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 02:14:52
尧舜牡丹经销商借鸡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