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声乐考试选曲之误区

2011-08-15 00:45:37
大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高音声部音色

刘 玉

高考声乐考试选曲之误区

刘 玉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在高考声乐考试中,学生在选曲时通常出现的问题。由于高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生选择,对于在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通过总结现象来提出问题,提醒考生的同时也让我们思考更多解决的办法。从考生本身和招考机构的改进方面,减少考生的盲目性。

高考 选曲 盲目性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每年都有数以万计有着音乐梦想的高中生要接受各个专业院校艺术类声乐学科的选拔考试,作为选拔考试,是一项择优的考试,和达标类考试不同的是,他不是说完成了一定的程度,达到某个标准就能拿到一定的资格认证。而是在考试中选择优秀的人才,每一年的情况都会有不同,作为考生首先第一步就是要选择好自己的考试曲目,尽力表现自己的优点。避免因为考试曲目选择不当而影响学生的发挥。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经常出现。

一、曲目难度太大与考生能力不符

很多考生在选择考试曲目时,盲目选择了歌曲难度大,技巧高的歌曲,想仅仅凭自身的嗓音条件来喊完一首歌。其实越是难度大的歌曲,要求的声乐技术含量就越高,需要的演唱能力就越强,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通过长期的声乐训练是很难把一首难度大的歌曲唱好的,反而容易在演唱中更多的暴露自己的缺点。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有些考生用很浅的声音来演唱“伯爵夫人谣唱曲”“今夜无人入睡”,这样难度相当大的歌曲,不仅高音上不去,而且由于气息支持不够,整个音乐线条散乱,高音吃力,整个作品缺乏完整性。还不如选择一个中等难度的艺术歌曲,起码能够完整的演唱下来。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首先是要确保歌曲的完整性。没有观众和评委会在正式考试的时候让你反反复复的演唱,直到你发挥出好的那一遍为止。如果歌曲难度选择不当就特别容易造成发挥失常,影响考试效果,这是考生最应该主意的问题之一。

二、选择曲目不适合考生的音色

声乐学科有一个特点,他的发声器很特殊,是人体身上的发声器官,这些器官的比例结构会对发出的声音有着质的影响。有些人是大声带大腔体,有些是大声带小腔体,有些声带天生灵活,而有些声带天生就比较笨拙,所以说每一个人发声的音色音质都是不同的,如果是一个很宽声带的学生,音色就会比较厚重,在选曲就要尽量选择大气磅礴的歌曲,选择抒情性的歌曲,如果对自己的音色没有正确的认识,一个大号的嗓子,硬是要唱“芦花”“采茶调”之类小调民歌,就会埋没自己的音色,起不到该有的效果。如果一个小嗓子却一定要选择“黄河怨”之类,那就会力不从心了,在选曲时要尽量根据自己的音色来选择合适的歌曲,才能发挥出好的效果。

三、选择曲目的声部错乱

音乐中的人声,主要可以分为男声和女声。依据不同嗓音的色彩及音域,男声、女声又可以分别分为高音、中音、低音声部。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每一个声部的音色音高的要求都是不尽相同的。作曲家往往会根据每个声部不同的音色音域来创作作品,如果一首专门写给男中音演唱的歌曲,而女高硬要演唱,一个方面可能表现不出音乐的情绪情感,而另一方面,由于音高上的不协调自己也会演唱得很别扭。在考场上常常会听见一些女高同学演唱很男性化的歌曲,歌声演唱效果大打折扣。要知道如果歌曲是专门为男生创作的,作曲家会在音色上,曲调的安排上,情感处理上,音域变化上都会更多的考虑男生的特点,作为女性歌者,不仅表现不出女生的柔和细腻,还特别容易犯压喉头,声音开得过大,舌根音重等等毛病。而如果一首男高音声部的曲子拿去给女中音演唱,也会显得不伦不类。特别是对于大多数还没有受过太多正规声乐训练的考生来说,最好还是选择自身声部的歌曲比较能够发挥出实力。(某些歌唱家改变声部规律演唱属于特例,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四、选择过于熟悉和过于生僻的作品

声乐的曲目浩如烟海,但是每年考生都特别偏爱几首歌曲,如“赶圩归来阿里里”“美丽家园”“我像雪花天上来”“月之故乡”等等,试想,一首歌曲评委们反反复复的听了几百遍以后,再好听的旋律也会出现审美疲劳,同时,在演唱中的缺点和瑕疵也将一览无遗,所以除非对这首歌曲有非常准确的把握和别有新意的处理,能起到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效果,否则,像一些已经被传唱很久的歌曲在作为考试曲目来选择时就应该谨慎一些了。另一方面,作为一些生僻的新歌,则更多需要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能力比较强,有一定的音乐修养能够分析和把握歌曲的线条和风格,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才能把一首新歌唱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来。这些要求对于准备参加高考的大多数考生来说难度相对太大了些,所以选择创作歌曲来应考,想要获得认同的概率就会比较低。最好是选择一些近年来新创作的优秀作品,但是在大众中又有传唱。既方便了在学习时可以参考到有价值的唱法版本,一方面又避免了大面撞车重复。让人不觉陌生,顿感亲切。

五、选择不适合自己演唱特点的作品

音乐总是在流动对比中才能体现出作品的魅力,作为高考这样一种特殊考试环境,要求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的展现个人的演唱能力。如果是一个技术全面的考生就可以选择既要有能表现慷慨激昂的情绪,发挥演唱高音能力的高潮段落,又要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声音控制能力,气息的支持能力的带抒情段落的作品来参加考试如“飞出苦难的牢笼”“海恋”之类既有抒情段落又有高潮段落的曲子。然而作为高考考生来说,能够有全面的演唱能力的人,毕竟不是太多。对于大多数的考生来说,总是或多或少存在着技术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曲目的选择上就更是要扬长避短。如果一个音色浑厚,中声区很饱满而技术上气息又能够很连贯的考生,就应该更多的考虑一些抒情性的,连贯性要求高的曲目,如“我住长江头”“岁月悠悠”“情歌”之类,如果安排不当,选了跳音多,曲调多变灵活的“纳西篝火阿里里”之类,那么无疑会暴露演唱者的缺点,严重影响考试的效果。在选曲之前都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技术特点,如果高声区还没有解决的同学就尽量不要选择有太多高音的歌曲,如果气息连贯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就不要选择有太多延长音的曲目,如果声音灵活程度不够好的同学就不要选择唱带花腔的曲目,如果是善于表现音乐情绪的同学就要选择戏剧性比较强的曲目,总之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演唱曲目,切不可因为听别人唱了好听就硬套在自己身上。

六、选择缺乏音乐表现力的作品

现在流行音乐的传唱和影响非常广泛,而作为一名普通应考的高中生,能接触到的表现力强而且又能适合自己演唱的优秀流行歌曲不是太多,能够把握好作品的就更少。在进行声乐学科面试时,尽量避免选择一些节奏音高起伏不大,从头到尾无病呻吟的流行歌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同学们会选择模仿一些歌唱家唱碟中的小歌来考试。要知道歌唱家们虽然唱的是短小精干的歌曲但是他们是经过若干年正规声乐训练的,虽然是一首表面看来平淡无奇的小歌,一旦加上深厚的声乐功底和细腻的艺术处理,就能显示出非一般的艺术感染力,而作为入门考试的学生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在选曲方面是要谨慎斟酌的。考生要想在考试中给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就要尽量选择音乐表现幅度大,对比性强的作品,而音乐形象单一内容单调的作品,远远比不上前者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如果一首歌曲既有抒情坚定的铺垫,又有慷慨激扬的发挥,考生也有更多的空间展示自己再声乐技术和艺术表现上的能力,就容易取得好的成绩。

总之,高考声乐的招生考试作为一项选拔人才的择优性考试,曲目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每一个考生都要尽力的了解自己的具体情况,再根据自己的音色,声部,来做出合适的选择,在考试中避免发生上述的情况。更应该提出的一点是,作为高中音乐教育,或多或少应该考虑到能否在考前就给学生普及和灌输一些基本的声乐知识,以方便学生们在应考之前有一个自我衡量和评估的意识,减少应考的盲目性。而且作为招考单位能否从歌曲的规定曲目中划定一个范围,比如根据各个声部的特点制定出各个声部的考试曲目,一些为必唱,一些为自选,大概的划出了声部的范围,有利于考生自我评估意识的形成,少出现上述现象。

(刘玉:贵阳学院音乐系。)

猜你喜欢
高音声部音色
单声部旋律听写训练法探究
乐府新声(2023年1期)2023-06-29 06:45:18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黄河之声(2021年6期)2021-06-18 13:57:18
早春
城市音乐“奏起高音”
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22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黄河之声(2018年20期)2018-01-24 12:04:48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0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学与玩(2017年6期)2017-02-16 07:07:16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需求、追求、求法、求效——自觉教研行为下八孔高音竖笛整班起步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