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钟林
书法中字体的形态美学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陈钟林
我国的书法艺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很早之前就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平面艺术,而现代平面艺术创作也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寻找灵感。加强现代平面设计与书法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可以将书法艺术带入现代蓬勃发展的艺术设计当中,体现书法在新的社会实践中的独特价值,承继传统艺术形式,也可以从传统书法学、书法艺术学的角度入手研究平面设计,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的现代设计作品。本文从书法中字体的形态美着手,将书法中的空间创作进行剖析,深入挖掘其影响平面设计的美学观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字体设计、图形设计、版式设计等现代设计中的成功案例,阐述书法空间观对平面设计的影响。
书法 字体 形态美学 平面设计 影响
我国的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多种书写形式的文字体系。平面设计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其萌芽,书法作品其实就是早期的平面设计作品,其中字体的结构方法和表现方式也和现代平面设计构成基本相同。书法中文字的节奏、韵律、疏密、主次、对称、均衡、阴阳、刚柔、动静、虚实等元素的巧妙运用,不只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空间所追求的形式美准则与平面设计中的基本要求在相当程度上是相似的,书法艺术中所遵循的形态美学法则构成原理和审美意识对现代平面设计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
我们讨论的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艺术之苑中的一枝奇葩。书法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黑白之中,涵盖了中国人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和世界观,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天然载体。书法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对汉字结构和结体进行向背、起伏、轻重、聚散、刚柔、疾徐、承接、穿插等艺术化处理,通过节奏和韵律表达作者对主题的构思和感悟。平面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从书法艺术中得到很多设计灵感,如从汉字书法形式美中去寻找合适的设计元素等(图一)。在中国,书法与平面设计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其中汉字作为一种具有平面结构的文字符号,各种书写的方法也非常丰富,从规整的宋体、黑体到肆意挥洒的草书,都有很大空间可以成为平面设计中构成和造型的切入点。
书法中的字体有很多种,但归结到根源来看,无论是什么字体都具有空间性、限定性,符合平面设计的实际意义。如在平面设计中,静态实形、静态虚形及其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审美问题也都符合书法中字体结构和章法的审美追求。其实书法也是将点线面结合起来服务审美需要的一种艺术。在字体的书写过程中,点和线就是构成其“形”的最基本元素。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直线易产生结实、挺拔的感觉; 运用曲线,则流畅、轻松、自然。书法艺术中的笔画、结构要适应整体的均衡、节奏和韵律,诸元素相互支撑,传达作者的审美诉求和思想情感。我们在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也是通过整幅作品中的一个个小点,结合整幅作品的宏观效果以及作品的内在含义,来判断这幅作品仅仅是写字还是书法艺术。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书法家往往就是通过点线的交错、空白的切割和构成来体现书法的形式美法则。现代的平面设计同样要做到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和谐统一,这也契合了中国书法中所谓“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审美观点。从广义上讲,就是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进行布局,将画面中的诸元素进行组织、搭配,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和情感。
深刻领会形态美的基本规律,无论对于书法创作或平面设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创作的角度看,我们对形态美清晰而全面的理解, 可以不断发展提升自己的审美判断力,更加自如地通过作品,讲述自己的审美理念、传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字体的形态美是书法空间观的基本要求,主要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书法艺术中,字体的形态美所遵循的就是重心平稳、布白均匀、参差布局和整体贯连。都是按照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来创作的。如整幅作品中所要求的和谐、均衡、比例、节奏和韵律、联想与意境、对比与统一等。在书法艺术中,将字体的形态空间看做汉字构成的空间图形,也就是字与字之间的空间分配组合。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除了点与线这个基本元素外,还要将文字、插图、标志和边框等设计要素分别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形态。要将这些不同的形态组织在一起,就要解决好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关系,突出和强化主要的形态,构成主次形态的视觉秩序服务与视觉传达的效果。平面构图的形式规律主要就是整个设计的平衡、秩序、调和以及对比和统一。平衡是画面空间中各部分的视觉重量感构成的相对静止状态,主要就是等形等量平衡,要求要有统一的平衡(轴对称平衡、中心对称平衡)和变化平衡(非对称平衡或均衡);而秩序则是形态按规律组织起来,在视觉和心理上产生美感的有条理的状态,将设计中所蕴含的元素调和起来达到对比和统一就是其基本的过程。
在书法的字体设计中同样要求字体之间保持对称与均衡。字体外形基本呈方块形。在篆书中像“文”、“立”、“全”、“羽”“南”“北”等一类的字属于轴对称构图。在字体的整体形态构成中,也需要应用对称法则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有时,在整体对称的格局中加入一些不对称的因素,反而能增加构图版面的生动性和美感,避免了单调和呆板。
通过总结,可以发现,书法中字体的形态构成与现代平面设计之间存在着力的相互作用。一个字形完美的字包含着各种不同且相互扩展的力,但文字的整体仍然会呈现出和谐的状态。平面构图也是如此,通常以视觉中心为支点,多种构成要素以此为支点保持视觉意义上的力度平衡。书法中字体形态之间的结构,字体的形态设计也一直都是针对字体的“间架结构”的不断变化。同样,平面设计中的平面作品也是以平衡的构图为支点,其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1.横向分割型;2.竖向分割;3.横竖分割;4.斜置型;5.轴线型;6.交叉型;7.指示型;8.几何型;9.散点型;10、自由型。
字体的形态美法则要求字体中的笔画有粗细对比变化,相同笔画有长短对比,相类似的笔画又有直、斜、弧线的对比;字体上下两部分紧张和松弛对比,左右两侧笔画疏密对比,通过虚实相生的东方美学观,使上下左右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平面设计中,平面构图中点、线、面元素之间的对比也相当重要,如线条有长短的对比,形体有方圆对比等等。在整个设计当中,面的大小对比也会影响画面的虚实效果,对比太强则易影响和谐,形式美的法则要求既要有统一又要有变化。平面构图可以通过合理分布图形、分配画面比例、协调平面各元素之间呼应关系等手段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我国的书法艺术可以为其提供很多艺术营养和灵感,不仅仅因为两者之间有着相近的审美理念,同时,因为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天然载体,其字形和笔画韵味等独特的中国元素融入到平面设计中,必将使中国平面设计带着鲜明的民族性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杨田盛.书法创作字外功散议[J].甘肃高师学报,2004.
[2]王毅.书法文化精神及现代意义[J].电影评介,2007.
[3]韩凝玉,张哲.用一根线条去散步—浅谈书画艺术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情结[J].华中建筑,2007.
(陈钟林:周口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