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洁
教学秘书职业厌倦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赵 洁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教学秘书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厌倦问题,这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导致教学秘书职业厌倦的相关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职业厌倦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表现,其主要是由于个体难以适应超额的工作压力而出现的极端反应,是人在长时期压力体验出现的一种情感、态度、行为的衰竭的状态。教学秘书作为高校教务部门和系部教学主任的最佳帮手,对于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甚大,当教学秘书出现职业厌倦将导致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这就需要高校结合实际问题,及时制定有效的处理措施来缓解教学秘书的职业厌倦,这是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极为关键的一点。
当前高校为适应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将重点转移到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上,为教师的进修培训、科研创造了广阔的平台,这就使得教学秘书等辅助性岗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学秘书在处于这种环境下常会出现自卑心理,觉得个人价值难以得到认可,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并且高校科研项目、职称评定多数是注重任课教师,教学秘书将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到了教学管理和服务上,对于科研工作没有过多重视,这就限制了其晋升的空间,种种外在因素导致了教学秘书倍感疲倦。日常工作量大与价值体现低,两种之间的巨大反差成为了职业厌倦形成的重要因素。
高校教学秘书因岗位性质使得其工作任务繁琐复杂,且工作量较大,而学校又要求其必须完成多项工作任务,包括:新专业申报、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任务的落实、课程的安排、考试的组织、成绩的管理、毕业论文的答辩、毕业资格的审核直至学生毕业离校等。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配合好教学主管院长的工作,负责上传下达的工作且要协调好各个环节的教学,经常与织教务处的各个科室、兄弟院系、任课教师等交流合作。此外,教学秘书必须要针对不同的教学文件进行有效处理,如:收集、整理、归档等诸多复杂的工作使得教学秘书的工作压力急剧上升,由此产生厌倦感。
教学秘书在日常工作中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往往是矛盾发生的根源。其行政上听从院系的指示,业务上听从教务处的指示。除了要配合好教学院长实施教学管理,又要为院系领导出谋划策;既要为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又要为学生的学校给予科学的服务指导。不仅是上级和下级之间沟通交流的纽带,还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在各个学院之间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对于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计划性的分配处理。教学秘书在整个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各种各样的,角色转换给他们带来的往往是心理上的挫伤,超过一定承受限度后则出现了职业厌倦感。
职业生存能力涉及到的方面主要有工作、交际、文化等多个方面。若教学秘书在工作中难以胜任工作,或者协调不好彼此之间的关系都会引起职业厌倦。这就需要教学秘书在工作之余积累文化知识,在工作中敢于交流沟通,锻炼自己的实践经验,增强自己的工作组织能力、文书写作能力、办公软件处理能力。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和领导、同事沟通、交流,这样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维护正常的心理健康,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处理。
个人因素是导致职业厌倦的重要因素,教学秘书掌握了较强的自我调整能力后才能真正改变厌倦的状态,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教学秘书在工作中应该学会转变工作态度,避免由于工作态度而破坏正常的情绪。由于工作内容、范围是个人无法改变的,唯一可以变化的则是个人的工作态度,只要教学秘书能够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工作,并克服遇到的工作困难,就一定可以让自己保持良好状态。此外,工作中还要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根据自己的能力办事,保证工作质量。
学院领导应该对教学秘书的工作给予肯定,并为其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让其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如:办公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待,这样可以为教学秘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即便面临着诸多压力,工作起来也会是干劲十足的。在工作方式上,学校应积极调整工作方式,运用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模式管理教学,以此减轻教学秘书的劳动量,使其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领导需多和教学秘书沟通,及时掌握其内心所想,并进行正确的疏导,这样就能为其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
“以人为本”核心理念主要是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而人性化管理则是针对这一理念建立起来的。人性化管理包括了很多方面:人格上的尊重,物质上的鼓励等。因此,领导要充分肯定秘书工作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平常多和他们沟通交流,解决思想和情绪问题,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学秘书的归属感,帮助他们在实现学院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发展目标。其次,对于表现良好的教学秘书应该给予表扬,并定期展开专业培训,为其交流、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言,高校的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应该对秘书队伍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止其工作中出现职业厌倦情绪,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
[1]蔡银宁.高等院校教学秘书的作用及素质培养[J].宁波工程学院院报,2005.2.
[2]李丽虹.浅谈高校系级教学秘书的能力结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赵洁: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