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璐 (农业管理干部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艺术家创作见解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表现,它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种显示出来,并贯穿于艺术家较长时间的创作过程中,是其经常显示的、相对稳定的艺术特色。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本人精神面貌、思想人格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法国18世纪评论家布封曾在他的《论风格》一文中提到“风格即人”的著名论点。马克思对此十分赞赏,并阐述过类似的见解。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个人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的结晶。只有那些有着较高的才智、有着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的艺术家,才有可能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而一味陈陈相因,缺乏独创性且才智平平的艺术家,是难以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
艺术风格是欣赏者认识艺术家的重要依据。鲜明、独具的艺术风格会给欣赏者带来特有的魅力,召唤欣赏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欣赏过程中逐渐熟悉艺术家的特点,从而加深对他的理解和认识。一些优秀的艺术家正是以自己特有的风格来赢得广大欣赏者的仰慕与赞佩。
艺术风格还是美学理论、艺术理论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风格的存在与发展深刻地体现了艺术的内在规律,因而它很早就成为艺术理论家关注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内外的艺术理论界更是注重对风格的研究,把它作为分析、认识艺术现状与规律的主要渠道之一。
艺术风格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了风格的丰富内涵。
艺术风格是艺术主体创造性及聪明才智的体现,因而人们可以从艺术家的风格中看到其不同于常人及其它艺术家的突出特征,可以窥见其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思考与见解。无论是艺术家或者作品的风格,还是民族、时代、地域或流派的风格,均是对前任艺术风格的继承和弘扬,同时也必然凝结着人们的创造精神和独具的个性意识。
在艺术创作中,对一定风格的追求是艺术家的主动行为,他们将对风格的追求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把富有特色的风格的显现作为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之一。风格从来都是具有继承性的,无论何人都不能无视前人艺术成就的客观存在,都要在对本民旅或其它民族已经形成的某些艺术风格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风格的继承性,还在于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往往会与前人某些与自己特别接近的艺术趣味与风格相吻合,从而吸取和借鉴前人艺术特色中与自己相近的因素,并不断完善和丰富,以求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我们在许多不同时代或不同民族的作品中时常会发现一些情感特色、审美趣味相近的状况,这正是艺术风格继承性的具体表现。
但艺术风格仅有继承性显然是不够的,正如人类艺术活动的发展需要有继承同时也需要有创新一样,艺术风格的存在与发展更需要有鲜明的独创性。在继承的基础上,将前人艺术中有益的因素为我所用,并加以改造,与自身的艺术特色相融合,以形成独具一格、不落俗套、较为稳定的风格特色,才是优秀的艺术家追求的目标。
艺术风格的相对稳定性,是指艺术家特定的风格特点一旦形成,就会贯穿于创作的许多阶段和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连续性。这种相对稳定性和艺术家的性格、情感、气质等关系较大,民族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的继承性,也是形成艺术风格相对稳定性的重要制约因素。一个艺术家在自己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中,会逐渐使自身的审美意识得以充实和完善,这种审美意识的确立,是一个人全部心理因素及思想修养、文化修养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它甚至会促使自己形成独具特色的思维定势和审美定势,使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观念在创作生涯中持续地发挥作用,产生影响。而艺术家的风格,正是审美意识或观念的具体显现。艺术风格的相对稳定性为人们认识艺术家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人们可以从这种相对稳定的风格特色中寻觅到属于艺术家本人的东西,并沿着这种特色所形成的轨迹,考察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成果的价值。
艺术风格形成之后,仍会不断地发展、变化。任何艺术家的风格也不会永久地停留在一个基点上,稳定是相对的,变动则是绝对的。风格的渐变性也源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艺术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中,会使世界观、艺术素养、审美意识不断发展、变化,即使属于较为稳定的心理因素的诸多方面,也不会凝固不变。这些方面的变异,当然会促使着风格的变化。在客观方面,社会生活、时代精神、艺术思潮的发展变化,会通过对艺术家思想及审美意识的影响,对风格的变化产生效应。社会审美心理的变化、文化市场的动向,也会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上做出积极的反应,其风格不能不受到一定的影响。
风格的多样性是艺术风格的必然特征。艺术表现客体世界的多样性,艺术家思想情感、生活经验、审美理想、创作才能的多样性,欣赏者对艺术的需要和爱好的多样性,规定了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家,其风格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艺术家,其风格也是各不相同。这种风格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而且也表现在同一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客体世界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这就要求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使自己的创作特色与风格也处于不断发展、完善和变化的动态之中。一些艺术家在自己创作生涯的不同时期,表现出多种正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风格特色,正是其艺术造诣较高、风格成熟的表现。倘若一位艺术家固守一种风格,笔调单一,是不会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来的。
艺术风格发生变化,往往与艺术家形成风格的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有关。从主体角度讲,随着艺术家生活经验、审美体验的丰富与成熟,以及气质、个性的演变,必然会在其创作中有所反映,使这些主体的变化渗入作品之中,悄然地、潜隐地引导着作品的特色与韵味发生变异;在客观方面,社会时代的动荡与变迁,生活环境的变异,社会审美心理的发展,均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使之在作品中得以显示。尽管风格的多样化有时是微妙的、不动声色的,但艺术活动的运行规律表明,风格的多样性是绝对的,而与之相对立又相统一的同一性则是相对的。
同一性,就独立的艺术家而言,是指他的风格尽管多样,但总是会保持自己一贯的、稳定的主导风格。同时,也是指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尽管多样,也不能脱离和超出时代、民族的风格而独立存在。因此,所谓同一,是多样性的同一,是异中有同,所谓多样,则是同一中的多样,是同中有异。在这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体中,风格的多样化是必然的、灵活的、主动的。正是由于风格的多样化,才会使艺术创作不断出新、出奇,以满足广大欣赏者越来越高的审美创造的需求。
通过对艺术风格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和把握不同艺术家及其作品,以及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艺术的差异,从而有助于认识艺术的基本规律,推动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