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青花“料分五色”与水墨“墨分五彩” 的相同之处

2011-08-15 00:47申秀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四川成都610225
大众文艺 2011年21期
关键词:五色青花瓷水墨画

蔺 明 申秀琴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 四川成都 610225)

青花瓷是我国陶瓷文化的传统精髓,水墨画亦是传统艺术中的不朽瑰宝。写意青花与水墨画都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所崇尚的“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美学理想。在技巧上两者都是利用单色来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变化,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水墨画讲究 “墨即是色”。夏瑛在《青花的装饰艺术及艺术特点》 的文章中指出 “青花瓷是通过运用单一的蓝白对比、线面和纹样装饰来表现纯净、朴素、鲜明、大方的艺术效果与质感美,同样给予了青花明快、清新、大方等艺术特点” 。①

林霖在《墨韵陶缘—从中国画观察陶瓷绘画的变迁》的文章中指出“陶瓷绘画与中国画根出同源,以陶瓷装饰为主要手段,创造出了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陶瓷艺术。”。②青花瓷淡雅清幽的独特质感,正是源于青花色料的与众不同。利用此种特殊色料再吸收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创造了“分水法”, 形成了独特的写意青花艺术,。正是融入了水墨画的“墨分五色”的绘画语言─ “黑、干、湿、浓、淡”而产生了写意青花的“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即青花“料分五色”。绘画画工具上两者都是用毛笔,朱裕萍在《青花瓷的绘画笔法》的文章中指出“青花瓷的钴料之性能、浓淡笔墨韵律都具有毛笔绘画的特质,青花瓷的图案纹饰和传统中国画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青花的绘画内容和绘画笔法是相互适应和同步发展的”。③

明嘉靖王宗沐的《江西大志•陶书》华中“回青”云:“回青纯,则色散而不收;石青中加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华物,四六分加谓之中青。……中青用以设色华博,则笔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则颜色清亮。”其中 “设色”“华中混水”即现代的“分水”,“分水法”是指通过在青花瓷画吸收了国画中的“晕染法”,进行国画中的渲染而产生多层次的浓淡变化。首先是因为青花瓷的颜料有晕散的特征,而苏麻离青是最为明显的。其晕散犹如墨汁滴在宣纸上,但是又因为青花瓷这种材料又跟宣纸不同,所以在吸收水墨画技巧的同时需要掌握更多的青花绘制技巧,难度更大。明代中期的成化年间,青花瓷画创造出“分水法”,康熙时,通过吸收中国传统水墨画技巧匠师们已经掌握了高超的分水技巧,分水技法才完全成熟,达到了“料分五色” 。上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青花大王”王步借鉴中国水墨画大泼墨技法大片分水创作青花,以青花料为墨,大胆采用洒注青花料色的分水方法,极大的拓展了青花瓷绘画的艺术表现空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继续焕发流光溢彩的成功典范。

写意青花不仅借鉴了水墨画的“墨分五彩”的技巧而使青花艺术自身发展了“料分五色”的独特审美特征,对笔情墨趣的追求使得写意青花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写意青花,必然同水墨一样,追求画面的“雅”和意境的美。蓝花的青花装饰艺术本身就具备淡雅清新的特征,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青花瓷之所以受到历来文人的钟爱不仅因为它本身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尤为重要的是青花瓷画正如幅幅中国水墨画,画面的意境是文人画的最本质的追求。王步运用娴熟的青花绘制技巧和中国文人画之间的巧妙结合,如他笔下的古松,形态多变,料色深浅丰富,浓淡相宜,古松的苍拙之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当代青花大王”黄卖九认为国画的练习影响的是青花创作中“意”的一面,他认为“国画讲求气韵神妙,青花讲究苍润、沉雄、冲和、淡逸,这都是相通的。”黄卖九的《君子之风》,点线面结合,更为突出的是利用青花分水法产生的浓淡干湿的变化,使得画面层次丰富,韵味浓厚,意境优美。正因如此,他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分水青花和国画创作的。

结语: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笔墨”作为文人画主要特征之一,其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青花瓷写意画绘制技法中“料分五色”亦在单色中追求丰富的浓淡变化。而且写意青花同时具有绘画的意境美,二者的有机融合更体现了中国文化艺术中源远流长的写意的美学传统。

注释:

①夏瑛.青花的装饰艺术及艺术特点.景德镇陶瓷.2007(06):20.

②林霖.墨韵陶缘-从中国画观察陶瓷绘画的变迁.中国陶瓷.2006(10):28.

③朱裕萍.青花瓷的绘画笔法.上海工艺美术.2002(01):33.

猜你喜欢
五色青花瓷水墨画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水墨画作品
五色田畈
纯净的青花瓷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神奇的水墨画
五色人小组
韩潮水墨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