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家埠风筝艺术设色的“真、善、美”

2011-08-15 00:47:00刘茂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大众文艺 2011年16期
关键词:用色杨家埠五色

刘茂斌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杨家埠风筝艺术是我国民俗艺术的一项成就。它沉淀了历史、区域、民族、宗教等文化,同时是集音乐、舞蹈、戏剧和其他民俗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文化艺术体系。其艺术面貌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和社会渊源,其色彩搭配更是尽取杨家埠木板年画艺术之精华——色彩鲜艳、亮丽、粗犷奔放,且充斥着对比鲜明又和谐统一的装饰性效果。

自古“画缋之事杂五色”①,色彩是杨家埠风筝构成画面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的一项重要元素,也是包括年画在内的其他手工民艺中最外在的情感要素和实在对象。最早在《论语》中就有“绘事后素”的说法;南齐谢赫“六法”也曾提出“随类赋彩”的设色理念;后来清代邹一桂又言及“寒暖、强弱、大小、光暗皆色调也,画家宜调度得体方佳”。色彩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传达出具体的映像,更能使人因之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杨家埠风筝的设色根植于传统五色观和民间劳动人民对 “真善美”的追求,在人们看来,只有符合这写传统观念意义的色彩,才是吉祥的和审美的。“用色”的概念是长期积累的产物。杨家埠风筝的色彩是区域性艺术风格经历了时间的洗练而生成的一种“雅俗共赏”的审美风格,进一步讲是一种心理上追求“真、善、美”设色理念。

一、用色的“真”

用色的“真”源自劳动人民勤劳、朴实,豪放、憨厚的性格特点在风筝艺术创作中的真实体现,也包含着个人最自由的审美趣味和爱好。这里的“真”是不以色彩纯粹客观的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人的真实感受,并使其转化为相对应的色彩,应用于风筝创作之中。就色彩在东方文化的本体寓意而言,如红、黄充斥着强烈的东方韵味,是中国的传统色彩。红色带给人们红火、吉庆、富有生命力之情感;黄色给人以热烈、稳重的感觉;蓝色令人感觉神秘、永恒、安详与洁净。这些都是礼教影响下心灵对色彩的真实感受经过产期积累和沉淀的结果,从而在心理上对这些色彩有了传统观念上的思维定式,人们也就会自觉地选择气氛上欢快、吉祥的颜色进行“随心赋彩”,达到“色彩承载祝福”的效果和目的。在这里,色彩是一种真实的情感的表达、是一种思维转化、是“心象”的印证。另外,杨家埠风筝的色彩也像中国画一样,它不受表现对象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限制,所表现的是大胆自由的色彩心理及感受。以风筝的设色体系为例,就有“红靠黄,亮晃晃”,“红要红得鲜,绿要绿得娇,白要自得净”,“粉青绿,人品细”等用色口诀体现传统民间艺术用色单纯明快,夸张刺激的特点。这些纯粹的色彩运用,使年画色彩醒目而和谐,这种属于色彩上的“形而上”,强调吉庆欢喜气氛的用色理念,正是劳动人民对真实生活的所感所悟。另外,从装饰品的角度出发,风筝的设色鲜艳有助于改善当地农民住房中灰暗、土、俗的环境。杨家埠风筝的色彩是崇尚自然,热爱生活的真实体现。

二、用色的“善”

用色的“善”根植于中国传统的“礼”文化和中国人对色彩的感受和寓意的普遍认知方式——五色审美观。五色审美②是华夏民族对色彩使用的最高、最美、最吉利和最普遍认同的色彩使用形式规范和审美追求。杨家埠风筝的用色在五色审美的基础之上进行“随心赋彩”,使风筝达到气韵生动、吉庆祥和的气氛。例如,在长期的民艺沉淀中,红和黄是永恒的主调。这两种色彩常常代表着欢快愉悦、大吉大利,象征着一切的美好。红色寓意喜庆、吉祥,在中国传统色意识中被视为避邪、祛兽、护身的首要保护色,朱(砂)色自汉代后更普遍的被普通老百姓所喜爱,并大量的应用与民间艺术之中。另外就五色观来看,中华自古尚红,红色在先秦时期被看作正色之首,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生命力、最富象征意义的色彩。再说黄色。所谓“天地玄黄”③,黄色代表土地的颜色。对于以农耕经济为主的中国劳动人民而言,黄土地是生发一切美好事物的载体,承载着一切美好的愿望,人们对象征大地的黄色具有绝对的崇拜心理,对黄色也有一种浓厚的依恋。另外,黄色不仅象征中国人的肤色,更象征华夏几千年文明的象征。在当地劳动人民看来,色彩与四季耕作、自然环境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色彩中充分流露着朴实憨厚的劳动人民将对自己美好的愿望和对他人美好的祝福寄托于这精心配色的风筝之上。

三、用色“美”

用色“美”则主要反映在杨家埠风筝本身的色彩构成上。通过主观意向下色彩的对比、选择与搭配,使风筝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杨家埠风筝配色手法多采用高纯度的对比色搭配。五色论中也有“青与白相次、赤与黑相次、玄与黄相次、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黼。”的对比配色方法和审美追求,这使五色体系在视觉上呈现更稳定的效果。另外风筝作为民间艺术,其色彩的搭配首先是要满足视觉传达的审美要求,色彩布局上要突出强烈的装饰效果,所以画面以一种主色调为主(通常是红、黄、青三色为基调),配以高度提炼概括的几组对比色彩,构成了杨家埠风筝民间色彩“单纯、概括“的装饰性特征。例如青色在五色中是除黑白两种无色相颜色之外,红色与黄色两种暖性色彩的最好衬托;再如明度相当,纯度相近的红与绿、紫与黄,主要依靠色相、冷暖对比来区别形体形状。达到更好的民艺装饰效果,民间流传者这样的画诀:“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画真新,红主新,黄主淡,绿色大了不好看,紫多发恶黄多傻,用色干净面鲜艳,红间黄,喜煞娘,红重紫,臭其屎。”这样的用色彰显粗犷豪放的北方乡土气息的色彩美,也正是杨家埠风筝成功地作为地域性民间艺术代表的可贵之处。

结语

杨家埠风筝的设色不仅体现着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而且其情调也与当地思维观念及民间文化密切相连。其色彩审美意识已从原始观念的积淀中获得独立的审美意义,在此视觉涵义也被转换成一种特殊情感的文化理念。总之,红火热闹、喜瑞吉庆是杨家埠风筝尊崇的色彩品质,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造就出朴实、古拙、富有齐鲁地区特色的艺术形象。它是劳动人民追逐美好愿望的真实再现,是生命的赞歌。

注释:

①出自《周礼》.

②五色审美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五行说”基础之上.

③“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

[1] 孙立荣《潍坊风筝》,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2] 朱光潜《艺文杂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猜你喜欢
用色杨家埠五色
五色之光
三角洲(2024年5期)2024-04-22 01:10:14
五色为功——孙博文的艺术探索与价值
国画家(2022年1期)2022-03-29 01:19:54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浅析杨家埠年画的品牌设计及应用研究
福建茶叶(2019年11期)2019-12-28 04:03:02
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点
祖国(2019年1期)2019-02-22 02:05:08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海峡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3:06
“墨点无多泪点多”
平面设计中用色要素探究
大观(2016年6期)2016-07-05 09:21:56
民俗文化研究
奥运的五色环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