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军
唐、秦两地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
周建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心,特别是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困难。文章对唐山、秦皇岛两地体育院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指出两地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就业领域狭窄等问题,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在于多数体育院系的招生规模扩大,使市场对体育毕业生的需求和高校的供给失衡,专业设置与课程目标不尽合理、大学生基本素质缺乏、就业观狭隘等,最后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唐山 秦皇岛 体育专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的最后环节,是学校完成了学校教育任务后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工作。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所有高校师生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唐山和秦皇岛两地高校体育院系的辅导员、就业工作人员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做一些就业现状的调查,对如何提高唐山和秦皇岛两地体育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的研究,对环渤海地区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唐山和秦皇岛两地共有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学院、燕山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四所院校招收体育专业的学生。从专业设置来看,师范专业有体育教育一个专业,非师范专业有两个:体育保健和社会体育。2008年唐秦两地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72.8%,在各类专业中排在最后,2009年就业率为70.1%,依然在各类专业中处在最后,对口率仅为40%左右。很显然,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很不理想,存在着严重的就业危机。而且,就业领域非常狭窄,就业比例最高的前两个领域依次是中学、小学,其他领域比较分散,基本上和所学专业不对口。
虽然近几年我国GDP每年以10%左右速度快速增长,然而新增就业岗位不到4%,对体育毕业生的需求增长却不到2%。与此同时由于高校的迅速扩招,使得近几年体育毕业生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这就造成体育类本专科生就业市场供求状况严重失衡,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而且今后一段时间内会依然会很严重。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本专科培养目标为,师范类专业以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为主,非师范类专业以培养基层教练员和体育管理者为主。而随着中小学生源的减少和各地市体育局与文教局的合并,以及各地市体育学校生源的匮乏,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减少。如果不及时调整培养目标,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危机将越来越严重。
虽然近几年我国竞技体育在国内外大赛中屡创佳绩,但是社会体育相对没有得到较快的发展,国人的终身体育意识还未实现普及。只有社会对终身体育的认可,健身意识得到加强,才能为体育毕业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就业范围。
教育部和高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保持市场对体育本专科毕业生的需求和高校的供给基本平衡。提高体育生生源质量,扩大文化成绩的比重。
从社会需求的现状出发,对原有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剖析和必要的扬弃、重组与创新,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必要的调整与优化,使之与市场接轨。扩大健美操、交谊舞、网球、街舞、旱冰、瑜伽健身、羽毛球、水上运动、体育管理等专业。同时努力引入民众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内容,把游泳、太极拳、乒乓球、踢毽子等带着浓郁民族风格、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健身活动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积极实施,全面拓展体育选修课程的乡村特色和地域特色,增强就业的选择面。
学校开展择业观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择业观教育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并不是隔离的,而是相互渗透的,是与整个素质教育相互贯通和密切结合的。使体育专业的学生转变择业观念,破除旧的“当国家干部”、“端铁饭碗”的就业观,树立起市场经济下的新的就业观,拓宽就业面。
[1]陈晓星.影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
[2]周晓梅.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与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7.1.
(周建军: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闵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