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战略中的民族体育发展对策

2011-08-15 00:45:37蔡建丰马志勇杨春
大家 2011年7期
关键词:强国民族体育

蔡建丰 马志勇 杨春

体育强国战略中的民族体育发展对策

蔡建丰 马志勇 杨春

体育强国理念的提出再次引起人们对民族体育发展的思索,充分认识民族体育的历史亲缘性、参与大众性、文化渗透性的特点,制定完善的政策、管理系统、赛事系统,推动民族体育的名片建设和民族体育基地建设,是促进民族体育发展,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体育强国 民族体育 发展 对策

本文系:2009年度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民族体育的发展对形成地方特色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编号:HB09BLS096)。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我国的各项事业已经由“百废待兴”发展为“百废俱兴”,体育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国青少年体质的连续20年的持续下滑,增添了人们对中国未来国力的担忧。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出了“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号召,体育强国战略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重点。在体育强国战略中,民族体育的重要性再次显现出来,如何从国家层面重视、研究、推广民族体育,成为体育强国事业成败的关键。

一、民族体育的特点及优势

(一)历史亲缘性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由于地域封闭、交通不便等因素,形成了风俗、生活习惯等不同的民族文化,同时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体育。在不同的民族体育中存在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历史亲缘性,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第一,民族体育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体育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成形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许多民族体育项目在唐代、宋代已经很是流行,尤其是武术、射箭、龙舟、摔跤、角抵、蹴鞠等项目发展已经形成规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体育运动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了有关“体育”的文字记载。说明民族体育活动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足迹已经广泛存在。第二,民族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有的民族体育存在于传统节日、歌会、婚俗、祭奠中;有的存在于生活方式中。正是由于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才使民族体育与我们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才会使我们倾注无限的热情。

(二)参与大众性

民族体育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许多项目就是生活技能的一种表现,所以极易引起人们的参与和共鸣。比如龙舟竞渡。龙舟是中国古代流传最久、传播最广的一项水上运动项目。现在的龙舟竞渡,不仅全国各族人民踊跃参加,还有港、澳、台胞以及海外华人也积极参与,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更有许多的外国友人,各地的旅游者也纷纷慕名而来,观看那蔚为壮观、激动人心的场面,借此来领略中华民族深厚的民俗文化。再比如蒙古族传统体育节日“那达慕”,是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射箭”展示的重要平台。现在的那达慕内容更加丰富,增添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还要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等活动,成为体育、文化、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正由于民族体育的取材于人们生活,参与形式简单,才真正得到人们的喜爱,才成为全民的体育活动。

二、民族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保证不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国家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工作,民族体育工作也就成了民族工作的一部分,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但是,在众多的有关体育的法律、法规中,能找到的有关发展民族体育内容的只有三个。其中只有2006年1月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算是对发展民族体育的相对完整的文件,但由于是国家民委牵头的文件,体育部门的积极性根本没法调动,从发展民族体育的角度来说明显感到政策力度不足。

(二)对民族体育认识不够

由于历史的原因,“重文轻武”、“重道轻器”观念的存在,我们对体育的认识一直处在娱乐、游戏的地位,并没有把它上升到国家安危的高度,虽然我们经历了“东亚病夫”的年代,也一直在试图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但对体育的重视程度没有很大的改观,国民体质的下降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直接影响了对民族体育认识的不足。我们关于民族体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很少(上面已提到),没有具体的负责部门、职能部门,相应的活动、比赛很少,参与研究的部门、人员都只是由于热情在奋斗。

三、民族体育的发展对策

(一)政府的民族体育工程保障

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推动了以“一地、一城、一品牌”为理念的社体工作新思路,各地的社体管理部门积极响应,也涌现了如潍坊风筝之都等特色城市。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族体育,也应该参照这样的工作思路,进行以县为单位的民族体育名片建设工程,根据当地的民族体育传统,挖掘、整理民族体育项目,推动民族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一县一品牌、一民一擅长”的发展理念,做到“国家倡导,地方重视,全民参与”。通过扎实、渐进的工作,经过一定的时间,民族体育就会成为该地方的名片,就像少林武术、武当太极一样,家喻户晓。

由于民族体育功能的多样性,在健身功能的基础上,还有文化功能、娱乐功能、团结功能、经济功能等诸多功能。依托民族体育的健身功能,打造民族体育综合基地,整合民族体育的多功能于一体,让民族体育基地发挥多重作用。广西地区的“民族体育长廊”建设很有参考价值。广西地区计划8年内时间投入16.3亿元,启动中国(广西)红水河流域民族体育工程和中越边境(广西)全民健身工程。这个“民族体育长廊”,就是在民族体育健身功能“一元”的基础上、多元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民族体育综合基地,会收到体育、文化、经济等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

(二)民族体育管理系统的建设

民族体育的发展,涉及的问题、层面、人、事多且复杂,必须有完善的管理系统才能实现。要想切实推动民族体育的发展,除了国家民委应加强民族体育的管理外,在国家体育总局群应设立专门的民族体育机构,省、市、县的民族部门、体育部门也应成立民族体育机构,或有专人负责民族体育的工作,建立由上至下的完善的民族体育管理系统,不断推动民族体育的发展。

(三)民族体育竞赛的保障

除了完善的管理系统外,还应有相对完善的民族体育的竞赛体系来促进民族体育的发展;特别是在青少年阶段的赛事应增多,培养青少年的民族体育意识,养成终身的民族体育观念,才能真正做到江泽民主席所说的“发展民族体育,增强民族体质”。

四、结语

民族体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民族的性格和哲学思维,在国家重视人才培养的关键时刻,大力发展民族体育,对培养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才,对完成建设体育强国的紧迫任务,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1]杨斌等.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本体功能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8.

[2]马明达.试论中国民族体育体系的重构[J].体育文化导刊,2007.6.

[3]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蔡建丰: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马志勇: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河北师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杨春:唐山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河北师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强国民族体育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9:08
我们的民族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2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