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虚静的本质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2011-08-15 00:45:37赵连保王辉
大家 2011年7期
关键词:习练太极拳宇宙

赵连保 王辉

论太极拳虚静的本质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赵连保 王辉

太极拳的虚静是一种高度安静、轻松舒适而又思想专一的明心见性、良知潜能的状态和境界,是一种通向天人合一、与道合一的方法和途径。在当代社会,她具有以下价值: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调节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社会适应能力;修身养性,提升道德修养;充实休闲生活,丰富休闲理念。

太极拳 虚静 内涵 价值

太极拳运动以其显著的养生保健作用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欢迎。不仅如此,她还是中国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代表之一。她具有强身、健身、防身、养身、医身、寿身、娱身、修身、怡身的功能而形成了一系列精神境界的阶梯。在这一系列精神阶梯过程中,静伴随着太极拳习练者的精神体验之始终。可以说,静是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静的不同层次和状态是考察太极拳习练者精神阶梯处于何种阶段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太极拳运动的静经历了松静、平静、安静、宁静、定静和空灵之静而虚静,因此,虚静的状态成了太极拳运动的静的最高阶梯状态。所以,本文着重考察太极拳虚静的本质内涵,分析其所具有的当代价值。

一、太极拳虚静的本质内涵

太极拳要求人们在习练时要做到“心静体松”、“松静自然”、“动中求静”、“动中寓静”、“动静一体”,心存敬意,“能敬而静,自葆虚灵”,进而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太极拳“虚静”的精神状态呢?这就需要有一个过程,首先要求在习练太极拳时要“心静体松”,一招一式,“松静自然”,然后经过太极拳修炼的“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四步功夫,经历了松静、平静、安静、宁静、定静和空灵之静而虚静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如太极拳名家韩海泉先生所认为的,太极拳的“虚静就是高度安静、轻松舒适而又思想专一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习练者通过修炼而达到的一种“无思无念”纯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思维活动的某种潜能会得到激发,正如太极拳名家李雅轩先生所认为,“心无所思、身无所作、无为之身心也。无为之后,心性始能光明,光明之后,自然之中发出来的知觉,便是儒家所谓良知。良知是静极默笃之后发现,非在穷思极想之中得来。”虚静是太极拳最精微处,也是太极拳最难练的一种功夫,要求练习者“实中求虚、动中求静”,“心中无物”,“念头不起”, 渐修持恒,“集结静一”,达到一种“恬淡虚无”的心境,淡欲静悟,由此“入于虚无则合于道,‘与天地并立,与太虚同体’的境界的实现乃是虚静之心的必然结果。”即以虚静体道的方式,由虚静而“阶及神明”,达到“有形归无迹,物我两相忘(与道合一)”的天人合一之意境。这种状态过程正如中华民国太极拳总会编纂的《太极拳图解》中所说:“太极拳无非教人在静功中,去寻求养心、养气、养神、养德之效益。以道制欲,心存诚敬,保持纯洁宁静,使妄念不起,善念常存,人理与天理化合,那就达到人天合一的境界了。”

二、太极拳虚静的当代价值

(一)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载体和缩影。通过太极拳虚静的切身实践和体验,让习练者静悟地体会到身心的和谐舒松,心灵世界的清明透彻,内心深处由空灵起步,缓缓地流动着良知带来的无限的潜能,身心内外已没有了界限,自我在宇宙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意境。由此切身的感受和体验,让人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太极拳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而内涵着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她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情感模式,是最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因此深受中华民族的喜爱和认同,她自然能够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

(二)调节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社会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物欲的刺激使人们不由自主地经受着各种考验和诱惑,往往使人们在思想上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使人们原本脆弱的心灵常常处于紧张、疲惫、浮躁和恐慌之中,甚至偏离心理健康的标准,造成各种心理障碍和缺陷,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太极拳的虚静能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的人们进行有效的调节。当你置身于空旷辽阔的宇宙大自然中,抛开生活中的一切忧虑和烦恼,用一种无私无欲的宁静心境安闲地进行太极拳的行拳走架,随着身躯四肢的柔和舒展,你的心境也与宇宙自然消融成虚无的状态,你意识到自己是宇宙大自然的一个生命体,你的生命节奏与宇宙大自然的律动协调一致,达到了一种“恬淡虚无”、“宁静自如”的精神境界,体悟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万事万物的和谐统一。当人们处于这样的精神境界和状态时,世俗的利益得失已在自己的头脑中烟消云散,将会趋于心平气和,宁心安神,心态逐渐回归到无私、无欲、豁达、开朗、超脱、宽容、祥和的状态,从而心理得以调节,压力得以释放,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同时,通过参与太极拳群体性的运动,不断地认识身边的新拳友,扩大了人们的生活空间,使人们不断地认识他人,重新认识自己,适应变化着的新环境,从而使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和调适能力得以逐渐改善。

(三)修心养性,提升道德修养

太极拳的虚静要求习练者“实中求虚”、“动中求静”,“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排除杂念,平心静气,在静态中做到“心中一物无所著,一念无所思”,自我心境在广阔宇宙自然中消融成虚无的状态,达到虚怀若谷、恬静无欲的平淡心境,求虚静而应神明,“明心见性”,以此唤起人生的无限潜能的良知天性,心性得以光明而不会再有障碍,即“一旦无障碍,恍然悟太空”,使习练者在精神上处于一种空明的“无人之境”的心态,以这样的心态与宇宙大自然静静地进行心灵沟通和对话,可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保持‘虚静’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达到最高道德境界的心理基础,也是道德的具体表现,用韩非子的话说就是‘思虑静,故德不去’(《韩非子·解老》)”,也如庄子在《庄子·天道》中所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也。”当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泯除了一切杂念和欲望,超脱了世俗的纷争,其内在的生命力得以凝敛,精神空间得以拓展,使主体在虚静净化的绝对、至一的状态下,体悟到自我与宇宙自然“大化流行”的天德(道)律动相一致,即达到“天人合德”的境界。因此,太极拳虚静的理念可培养人们平淡无欲的心境状态,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怡情悟道,从而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

(四)充实休闲生活,丰富休闲理念

随着21世纪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将会对休闲生活投入更多的关注。太极拳以健康向上的美感姿态,调节身心平衡,给人们紧张的情绪提供“缓解剂”,慰藉人们的心灵;她充满着生命活力,修补受压抑而分裂的人性,和解世俗的功利性事务和人际纷争带来的精神压力,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保持平衡与和谐,提高人们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她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体验生命的轻松、自由、愉悦、和谐、舒适的美感,使人们获得无限的生命情趣和生命情怀的精神享受,为世俗生活提供精神性的生命原动力。这样的休闲生活方式才是人们乐意从事的,而太极拳虚静的理念完全能够提供给人们。这也是太极拳在丰富休闲理念上最可贵的地方。

[1]陈龙骧,李敏弟.李雅轩杨式太极拳精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韩海泉.陈式太极拳的易学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3]王志远.杨式太极拳诠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赵连保: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太极拳理论与方法。王辉:商丘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习练太极拳宇宙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少林与太极(2023年4期)2023-07-14 07:47:44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少林与太极(2023年4期)2023-07-14 07:47:30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1:54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1:48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少林与太极(2023年3期)2023-07-14 02:50:00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少林与太极(2023年3期)2023-07-14 02:49:56
宇宙第一群
百家讲坛(2020年4期)2020-08-03 02:01:25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26
这宇宙
42式太极拳
少林与太极(2014年3期)2014-04-08 11: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