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易水砚的艺术风格特征与品位提升的策略

2011-08-15 00:45:37马越颖
大家 2011年7期
关键词:燕赵艺术文化

马越颖

论易水砚的艺术风格特征与品位提升的策略

马越颖

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易水古砚集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不仅具有传统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既纤秀细腻又阳刚豪迈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从地域性、传承性、寓意性等角度来阐述易水砚鲜明的艺术风格,并论述新时代易水砚品位提升的策略,使易水砚继续发挥传统特色,以提高它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市场价值空间。

易水砚 艺术风格 燕赵风骨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与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易水砚艺术风格与品位提升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2010613。

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文房四宝独具特色,笔墨纸砚中砚集中了雕塑、书画、金石、文学、历史等文化艺术,承载着中华的文明和历史,易水砚是中国古代著名古砚之一,素有“南端北易”之誉,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宋,为中国制砚鼻祖,千百年来,易水砚以其天然的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古人称赞易水砚“质之坚润,琢之圆滑,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为砚中之首”,现今的易水砚集艺术性、品玩性和收藏性于一体,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与珍爱,是许多书画家、收藏家投资的珍品,成为中国璀璨文化艺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之一。

易水古砚有上千年的制作历史,由当地黄龙岗出产的色彩柔和的紫翠石制成,紫翠石呈紫灰色,石上有天然点缀的碧绿色和淡黄色的花纹,使得易水砚石质细腻,柔坚适中,色泽鲜艳。用它制作出的砚台易研墨,不伤笔豪,台面潮润,易书易画。传统的易水砚制砚工艺,用平雕、浮雕、阳雕、阴刻等各种手法,巧妙地利用石料上的天然花纹,雕出人物、花草、龙凤、鸟兽的砚台,经典的题材有“二龙戏珠”、“松鹤望月”、“八仙过海”、“丹凤朝阳”等题材,工艺精湛,雕刻古朴,在1978年被评为全国三大高档名砚之一,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齐名,1981年易水古砚荣获河北省工艺品评比第一名。作为河北的著名民间文化艺术产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由家庭传统作坊式的生产结构逐步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阶段,易水砚作为我省著名的民间文化品牌,已成为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不仅扩大了社会就业,吸纳了本土的剩余劳动力,缓解了就业压力,还培养了大量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如易水砚雕刻大师邹宏利。易水砚成为我省的文化强势品牌和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产业,为树立河北文化形象、发展河北旅游文化产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我省民间文化艺术品牌化、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易水砚的艺术风格特征

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易水古砚集雕刻、绘画、书法于一体,不仅具有传统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形成既纤秀细腻又阳刚豪迈的艺术风格,下面从地域性、传承性、寓意性等特点来阐述易水砚的艺术风格特征。

(一)燕赵风骨——浓郁的地域特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正是这种慷慨悲歌的精神,构成了世代相传的河北文化中的“燕赵风骨”,而这种悲壮、阳刚、浑厚的文化审美精神也几乎贯穿在燕赵大地的所有民间艺术之中,易水砚也不例外。易水位于现在河北易县境内,这里是燕下都所在地,“人杰地灵”构成了易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孕育了地域特色浓郁的易水砚。

易水砚石料取材于易县中南山的黄伯阳洞,石料是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有的还点缀着天然碧绿或淡黄色的斑纹,在一块石料中甚至暗紫色、碧绿色等不同的色彩叠积在一起,俗称“紫翠石”、“玉黛石”,这些石头不仅颜色丰富,而且润洁细腻,叩之无声,研墨时易发墨、贮墨,且润笔利豪,制砚名师们用不同的色彩层面和斑纹,采用平雕、透雕和浮雕的工艺进行因材施雕、随料施艺、依形定制,雕出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构成千姿百态的艺术珍品,易水砚也因产于易水而得名,它石质坚韧细腻,色彩丰富,造型奇特,雕工精湛,位列于“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虽然它既不是“端”也不是“歙”,但同时具有端砚的秀美,歙砚的典雅以及融合了燕赵地域特有的浑厚纯朴的风格,当我们审视一方易水砚时,它的刚柔并济似乎就像我们听到一曲河北梆子,看到一幅武强的木版年画和蔚县的剪纸一样,这也许是 “燕赵风骨”艺术特色的众多体现吧!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独特的地域特色,才形成了众多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珍品。

(二)历史的延续——传承与创新

易水砚具有悠久的历史,与广东的端砚、安徽的歙砚、甘肃的洮砚齐名,历经千余年的发展、延续与演绎,易水砚在古今名砚中独树一帜,已成为一道绚丽的文化风景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易水砚不仅具有传统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收藏价值。唐朝诗仙李白对易水砚曾发出这样的赞美“一方在手转乾坤,清风紫毫洒一樽,醉卧黄龙不知返,举杯当谢易水人。”传统的易水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图案造型多以吉祥动物、山水、花鸟、古代神话和现实生活为题材,紫翠石以龙或龟为主,云水连天姿态万千,玉黛石则以人物花鸟为主,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大自然所创造的万千万物无不在易水砚上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不得不感叹易水砚的精妙绝伦、巧夺天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审美品位的变化,易水砚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文化品位上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成社会各界人士收藏的珍品和馈赠友人的最佳礼品,一方石砚可根据体积的大小,赋予不同的造型,小型的易水砚可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设计开发,融入当代的审美文化内涵与市场因素,可谓小巧玲珑;中型易水砚仍然以收藏和礼品为主,雕工精湛,花鸟鱼虫、自然风景、亭台楼阁、历史人物等等巧妙地利用石料进行设计,沉默的石头似乎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而一些大型的石料则设计开发为纪念石砚,经过特殊的雕制成为重达数吨重的巨型砚,如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的“菊花牡丹砚”,人民大会堂纪念香港回归的“鱼砚”,2003年中国博物馆收藏的为纪念抗击“非典”的历史的“民族魂砚”,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而雕刻的“璀璨群星腾龙出世”的巨型砚。历经千余年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易水砚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文明和高雅的象征,无论是参加庆典还是纪念收藏,易水砚以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非凡的气质征服了无数收藏者与观众,这种风格可以说是历史的延续,如果说传统赋予易水砚以生命,而创新则使得当代的易水砚发展并且不断壮大。

(三)含蓄的表达——吉祥的寓意

易水砚正如其他类别的民间艺术一样,由于历史的变迁,地域风俗的差异,创作者的技能与品位高下,雅俗文化交融等方面的影响,使得易水砚的艺术风格奇古独特、绮丽多姿,但在易水砚中最经典也是最传统的是具有寓意、象征性的吉祥造型系列。

易水砚中共有鱼、龙、蝉、蚕、琴、棋七大类造型体系,这七类体系又衍生出一百二十种雕刻图案,多以吉祥幸福、神话传说为题材,如龙凤翔云、丹凤朝阳、二龙戏珠、五龙戏珠、松鹤望月、桑蚕吞叶、金龟献寿、喜鹊登梅等,每一方易水砚都是随料定型,顺理成章,并且构思巧妙,形态逼真,这些龙、凤、鱼、蛙等民间吉祥艺术形象含蓄的表达易水砚的主题内涵,也是我们民族古老的生命意识的群体反映,通过工艺师抽象的思维创作和丰富的想象力,含蓄地表达了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和生殖崇拜的图腾文化。如“鸳鸯戏荷”表达对婚姻幸福美满的祝福,用鱼、莲的形象表达多子多福、和谐美满的观念,用“瓜”与“蝶”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生命的繁衍,借助于“年年有鱼”表达对丰衣足食的美好祈祷。

在易水砚的传承过程中,这些独特吉祥寓意的符号一代一代被传承,同时又不断地被修改、提炼,渗透着工艺师对美满幸福、吉祥寓意的理解、追求与幻想,并且它们根植于民间,有很强的社会认可性,无论是谐音取意还是语意双关的造型手法都含蓄地表达了易水砚传统的吉祥文化观,这是易水砚经久不衰、艺术魅力永存的原因之所在,也正是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积淀之所在。

二、易水砚现状与品位提升的策略

易砚文化在燕赵丰腴的历史文化土壤里滋生、成长和发展,彰显着易县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地域魅力。改革开放以来,易水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易县境内的易水砚厂家有40多家,注册品牌20余家,易水砚的生产结构由家庭传统作坊式逐步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其中,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注册生产的“易水”牌石砚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易水砚被评为河北省优质产品,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被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易水砚制作技艺被国务院文化部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易水砚亮相世博会以来,易水砚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易水砚深厚的历史和崭新的成就使人们认识了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和河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成为魅力河北的文化名片。

时代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砚台的实用性能已经退化了许多,观赏与收藏成为易水砚的主要功能,如何承前启后,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易砚文化发扬光大,成为制约易水砚发展的重要问题,诚然,以邹红利为代表的易砚领军人物在易水砚的品种方面不断丰富和推陈出新,但时代的发展、品位的提升、产业化的经营也成为制砚大师们反复思考的问题。

首先,易水砚在雕刻工艺上进行创新。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突出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并向系列化、多品种方向发展,产品由单一的龙凤砚发展为山水风光、名胜古迹、英雄人物、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多品种。

其次,走艺术与市场结合的路线,使易水砚不断延伸产业链。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传播海外,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海内外不断普及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茶文化的需求,延伸易水砚产业链,设计开发出中国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茶具——易水石质茶海(茶盘),巧妙利用易水砚石的天然纹理、明丽色彩、温润石质和奇异造型,融合雕刻、书画、诗文等多种艺术,高雅实用,美观大方。另外还可以利用易水砚石天然的纹饰与雕刻工艺进行天然石板画、工艺包装盒以及风景石、观赏石的产业延伸,来丰富易砚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易水砚无论是从艺术角度还是艺术品位上都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地域上形成鲜明的“燕赵风骨”的艺术风格,无论是作为艺术珍品收藏还是作为礼品赠送友朋,抑或是作为纪念品展放,易水砚总是得到世人的瞩目与称颂,它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高雅的气质、阳刚豪迈的风格征服了我们,成为河北乃至中华民间文化艺术的一道美丽绚烂的风景,我们相信易水砚的工艺大师们的探索与创新之下将会创造更加辉煌的奇迹,在传承与创新中拥有更加旺盛的艺术生命!

(马越颖: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理论。)

猜你喜欢
燕赵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5:58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慷慨悲歌话燕赵
小学科学(2017年8期)2017-08-26 09:02:43
水黑燕赵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8:18
燕赵英杰
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 06:07:56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