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农
印象派绘画的现实意义
刘农
印象派是西方传统艺术向现代艺术的过渡,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标志艺术史上新兴艺术的开始。印象主义在油画色彩表现上打破了“固有色”的传统艺术观念,科学客观观察和分析自然物象的色彩变化规律,创立了与传统油画不同的色彩表现方法,无论在思想、观念、理论、技法等等方面都对以后的艺术发展起到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印象主义的油画同样对我国美术教育和油画艺术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 传统油画 固有色 光色关系 写实绘画
1874年印象派举办首届画展,标志着新兴艺术的崛起,一个新的艺术时代得以开启。特别是莫莱的《日出印象》更是惊世作品,画面上传统的内容和题材不曾出现,光和大气色彩的表现成为画面主题,水面上浓雾弥漫,远处太阳正在雾中升起。除了似是而非的随意涂抹,没有任何清晰的物体,一切都在模糊和朦胧的色彩表现之中。这件空前绝后的作品震惊世界,也得到一个特别的具有贬义艺术名称,印象派绘画也因此步入世界画坛,一个具有新的时代意义绘画形式进入世界美术历史发展之中。
印象派绘画的出现,不仅对于法国美术,而且对于世界美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自此以后,美术的传统形式,尤其是油画的传统样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印象派的画家们,比以前任何画派和画家,都更加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束缚,在艺术的形式上和技巧上进行更新和探索,在艺术史独树一帜,对于世界美术的发展,具有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艺术的过渡,是由写实绘画向写意绘画的过渡,从它产生到印象派绘画的结束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但在人类的艺术史上刻上深深的印痕,因此在艺术史上形成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印象派绘画成为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绘画艺术的分水岭。在印象派绘画发展之后,现代艺术翻开新的历史篇章,绘画艺术也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领域。
一
印象派绘画从1874年最初联展(有30多人参加)经过8次展览会至1886年结束,它的成员始终不是统一的。它们是一群艺术家的松散联合,它们发现了光色体系,创造出光色绘画,他们相互探索,相互鼓励,他们没有严格的理论支持和统一的机构,而是画家间的自由选择和自由的组合,他们反对古典艺术传统法则规律,迫切希望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官方沙龙束缚中解放个性。由于艺术观点不统一和创作风格的迥异,为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他们最终分道扬镳。
莫奈是世界公认的印象派绘画的领袖,而且也始终本着这一宗旨进行艺术创作,其他印象派画家还有雷偌阿、德加、毕沙罗等。
印象派绘画的产生是西方绘画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自16世纪威尼斯画派起,就开始关注光和色的变化和表现。提香、鲁本斯、委拉斯开兹、伦勃朗、哈尔斯和维米尔等画家的作品都闪耀着迷人的光和色的变化。尤其善于描绘室内景物的维米尔,可谓印象派的先驱。英国风景画大师透纳和康斯太勃尔画中也充满阳光和空气感,19世纪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则更是把花架移到大自然中对景写生,都为印象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实主义大师库尔贝的油画作品,则对印象派画家们更有直接的影响,被美术史家称为印象派之父。
发源于欧洲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各主要国家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大机器工业文明的建立,不但引起了生产技术的变革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各种艺术思潮的发展,艺术家眼中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剧烈而快速的变化,印象派画家们独立面对生活、面对自然,他们相信直觉,敏锐地捕捉生活瞬间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创作出一批极具浓厚生活气息、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
摄影术的产生也同样冲击绘画艺术中逼真模仿自然的美学原理,光学和色彩学的科学实验和科学发展也在理论上支持印象派画家在实践方面的探求。
文艺复兴建立发展起来的写实绘画传统,崇尚典雅、完美和人文的思想在绘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传统的形体空间的表现和还原真实表现自然上都达到极致的高度,但在色彩的研究方面,还缺乏深层的探求,仍停留在灰和暗淡的“固有色”上,色彩的表现缺乏深度,缺少色彩的专题研究。直到印象派的形成才真正开始对色彩进行单独专题的研究,他们在研究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了色彩的光色关系,打破了“固有色”表现的色彩表现传统,在色彩表现的语言上,把色彩提升到独立表现高度,色彩成为艺术表现独立语言,他们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在色彩的完美性和色彩的独立表现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达到不可逾越和登峰造极的高度。
二
透过19世纪欧洲画坛产生的印象主义画派,我们可以在古典主义和现代绘画艺术在观念和技法的表现上发现一条清晰的交界线。绘画表现的题材内容从室内走向室外表现,直接而即兴的面对景物写生,代替了古典绘画的室内制作加工方式。
(一)由于光学和色彩研究成果把光和色与美学相结合,使追求创新的年轻应象派画家深受影响,他们尝试纯粹的“外光”描绘,以及运用新的色彩分析理论,把自然科学的法则和他们的艺术观点结合起来。光为色彩之来源,有光才会色彩,世界上任何具体物象只是传达光和色彩的媒介,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才显现它的物象,而一切物象又是不同色彩的组合,物体的色彩是由于光的照射而产生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候等客观条件下,受不同光线的照射而呈现各种不同的色彩变化。
年轻的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表现,他们不囿于传统主题,努力发现和表现自然之光,纯粹的色彩表现成为他们的主导思想,从而支配他们的创作活动,由于他们把光和色彩表现看成画家追求的主要目的,就不可避免地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停止在“瞬间”印象上。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在色彩的表现里,印象派画家完美地表现了一种抒情风格,他们很好地运用了绘画语言,给作品注入了抒情性外表美。
(二)在技法的表现上,印象派不拘泥于严密的轮廓和细节的描写,着眼于在现场写生中迅速捕捉那些变化的色彩。印象派在色彩上的大胆创造,扩大了艺术视觉感受表现的领域,在色彩运用上打破了“固有色”观念,为了提高色彩表现的明度和画面的亮度,他们常常运用色块表现物象和传达自然景物的动感。常常把未经调和的色点并置在一起,让观众离开一定的距离通过观者自己的眼睛把分离的色彩调和起来,产生丰富的色彩效果,即提高了色彩的纯度,又提高了色彩的亮度。
印象派的出现是西方艺术划时代的里程碑。为了表现自然界丰富的瞬间即逝的光和色的变化,它忽视或否定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更是破坏或放弃了西方几千年完善起来的严谨造型,因此衍生出后来一系列的反叛画家、画派。
区别与古典画风的印象派画家们,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和抒发自己的感情,他们擅长表现阳光和色彩。他们对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非常敏感,注重色彩的表现,画家运用分色技术,将色彩合理组合,使画面变得明快绚丽。
对画面即兴式写生的追求,放弃古典主义在画室多次制作的特点,以透明和不透明色块叠加来产生形与色的效果。在画面中表现形色的笔触,近距离观察似乎只是一堆散乱颜料,但远观时则由观者自己综合为一种具体的形色关系,极具生动感,揭示出自然物象在视觉印象中的色彩关系和变化,与古典主义画派具有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笔触短小、运笔流畅、松动,用色彩的点、线或并置、或交织、或重叠、或极小纯色涂抹,每一个色域都是由这些跟随感觉变化的小笔触构成,很少有一根肯定的轮廓线,甚至在画面中没有独立完整具象形象。印象派画家运用小笔触的排列,时而摆、时而刀刮、时而重叠、时而揉擦、时而横涂纵抹、时而积点成面等多种手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直接放到画面上去感觉和组合,并进行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的互补对比,使绘画性的形式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色彩并非简单单一,都具有冷暖对比倾向。色阶变化十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纯度较高颜色,造成光色在空气中闪耀颤抖的动人色彩氛围。捕捉了自然光的瞬息万变的色调变化,不拘泥于严密的轮廓和细节的描摹,着眼于在现场写生中迅速物象变化的光色,努力追求跳动的光、变换的色彩、流动的水波大气、跳动的树木和草丛,表现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在人们视觉上留下的印象。
莫奈被称为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最为著名的作品是《日出印象》。他把绘画写生当作对光与色的实验来进行,在画面上所表现的世界是光与色的交响乐。为追求早、中、晚三个时间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光色变化,他连续不断地在、不同画幅上,不厌其烦地描绘同一物体,为表现同一草垛的光色变化而画了15幅写生,几乎每半小时画一幅作品,为达到表现光的闪烁效果,莫奈运用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点一点点排列上去,画面极具光影颤动效果,为艺术语言的表现方式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三)印象派画家在构图方式上,他们并不墨守成规,而是勇于探索,他们打破完整均衡的构图形式,创造出的作品更加随意、自然具有习作式的清新风格。他们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气息,风格迥异、生动感人的艺术杰作,流芳百世。
三
印象派的出现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美术教育体系是建立在写实主义传统风格基础上的。从上世纪初开始,我国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从西欧各国留学归来后,建立了我国的美术学院教育体系,系统介绍和传授西方古典油画传统技法,培养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油画家。由于最早的留学生到西欧留学,主要学习的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现实主义写实风格,还很少系统研究在当时比较前卫和现代的印象主义,还较少涉及专门研究光色理论这一领域的印象派。而他们潜心深入研究了西方传统写实油画,回国后极大地提高中国油画家的写实功力,古典主义的人文主义思想,传统绘画中的均衡、对称、典雅等特点在中国的画坛上得到体现。
50年代深受苏联影响的现实主义风格特点更加巩固了中国写实油画的传统地位。由于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我们把印象主义风格当作资产阶级的颓废艺术大力排斥,批判为无思想、反人民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低级画种。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美术教育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局面,我们也能够系统、完整地借鉴和学习西方各种绘画艺术风格。民主的学术风气,给我们打开了广阔的视野,印象主义的理论思想和技法特点得到广泛的介绍,美术教育的色彩教学也系统吸收很多印象主义的色彩理论和技法特点,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印象主义风格的画家。美术院系的色彩课程,采用一些印象主义的光色体系理论,艺术学院的色彩教育也主要采用以表现光色的训练来提高色彩的表现力。吴作人先生曾说“中国油画的面孔就是印象派的面孔”。
(刘农:重庆教育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美术教育教研室主任,本科。研究方向:艺术教育教学研究和油画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