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传统的重叠
——解析当代摄影对艺术史的重访

2011-08-15 00:45:37张宁孙寰
大家 2011年7期
关键词:沃尔艺术史后现代

张宁 孙寰

现实与传统的重叠
——解析当代摄影对艺术史的重访

张宁 孙寰

在当代摄影作品中,艺术家模拟名画中场景,从生活现实中取样,但又决非是自然发生的当下一刻,而是艺术家将这个特殊的时刻安排后再用相机拍摄下来,演绎当代社会生活的焦虑与矛盾,阐述对生命的思考。摄影的这种独特的风格大大的拓展了当代摄影的空间。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也许就在这样复杂的对话关系(传统与现代、摄影与绘画、男性与女性、日常与艺术等)中获得更多的生产能量以及智力上的新鲜启示。

艺术史 当代摄影 编导式摄影

在维多利亚时代,“摄影作为艺术”的想法促生了模仿绘画的“高艺术摄影”,这种早期的编导式的作品,大都采用摆拍和场景搭建的拍摄手法,再对底片进行多次加工,追求寓意画的效果。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这种风格越来越遭到探索摄影自身语言体系的前卫艺术家的反对,逐渐失去了地位。二次大战以来,艺术摄影的风格又趋多元化,尤其是后现代语言的建立,过去的这种编导式摄影风格被重新建构成某种具有当代表意的示范,并将其引入当代争论议题,成为后现代摄影的显著特征之一。

与艺术传统的重新对话是后现代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即使是对历史不长的现代主义的“新”传统也不例外。在这方面最能引起世人注意的是后现代艺术家们对传统的大胆挪用。后现代艺术是对现代主义强调单纯、理性的断然拒绝,它质疑唯新是求的正确性,对传统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传统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可以汲取养分的庞大影像库。艺术家以开阔的视野、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来证明传统之于艺术的重要。他们的挪用在客观上为人们提供了反思传统、丰富对艺术史的理解的契机。

对于杰夫·沃尔(Jeff Wall)的创作而言,历史的重访是最重要的。杰夫·沃尔,以摄影为手段进行创作的加拿大艺术家,将摄影的兼容性与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杰夫·沃尔具有创新精神的对摄影手段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通过导演摆布画面,精心导演了一部部当代生活的情景剧,虚构的情节呈现的却是当代西方社会的现实。沃尔的几个最重要的作品都借助艺术史,从世界名画中汲取灵感,追随本雅明回到19世纪法国的梦境中,以便审视推动着这位哲学家的过去与现在之间的相互联系。由此引发对摄影本质的思考,摄影的真实性、摄影与绘画的界限、艺术品位高低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历史的重访在杰夫·沃尔的早期的灯箱作品中就有所体现。70年代末,他选择大尺寸的透明片,装裱在一个灯箱里,借助于作品同商业广告的一切联系,使得他的作品直接指向(甚至是伪装成)他所批判的消费景观。他用灯箱展示的第一个成功的摄影作品《遭破坏的房间》(1978年),在温哥华诺瓦画廊的店面橱窗中展示,这成为一种干扰,将路人从具有竞争性的橱窗展示中吸引过来。路人没有看到模特身上穿着最新的时装,看到的却是废墟。这张照片有着前所未有的电影或电视的手法,这成为沃尔后来大部分作品的一大特色。照片中的灾难现场显然是摆布出来的,处处充满着导演的痕迹,过于精心地布置使得画面极不自然;人们感觉到的不是它的暴力,而是看到了景观的暴力。

事实上这张照片模仿了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萨丹纳帕勒斯之死》(1827年),德拉克罗瓦的绘画将这位国王的死转化成为一个盛大的景观,用性和暴力的戏剧化形象,使得灭亡变得戏剧化了,画面散落着闪闪发光的财宝。德拉克罗瓦对于拜伦剧作的改写,否定了原作的道德说教,观众被邀请参加一场充满色欲的酒神节,而不是思考毫无节制地渴望物质财富和感官享乐的恶果。

按照本雅明的逻辑,沃尔返回到德拉克罗瓦的画作当中,看到了一个变得公开的私密时刻。沃尔将德拉克罗瓦的《萨丹纳帕勒斯之死》描绘成“现代公开性的肇始”,将它同当代的现象联系起来:“广告和电影重新清楚地表达了这种意义体系,重新肯定了高雅艺术与商业景观中作为消费者的观众操控之间固有的联系。”抛开作品的照明和尺寸不谈(《破房子》接近8英尺宽,这又是对原作的仿效),沃尔对德拉克罗瓦的作品的重演是断然不会引起别人注意的。女人色彩光鲜的衣服和饰品看起来更像是未来时代的垃圾。我们在这里看不出发生过什么野蛮的行径,只有最终的结果。原作中苍白可怕的人物已在摄影家的构图中削弱并归纳为几何平面。

英国女艺术家萨姆·泰勒·伍德对祭坛画形式的借鉴,贾丝廷·库尔兰德拍摄的身处世外桃源中恍如仙女的嬉皮女孩,都以现实和传统文体的重叠,叠加出了更富于智慧的表达方式。黑人艺术家索尼巴的作品《维多利亚花花公子的日记》系列借用荷加斯道德教育画的形式,不同的是,索尼巴把作品中趾高气扬的花花公子变成了有色人种,受到周围白人的吹捧逢迎。作品《秋千》漫画式借用了罗可可艺术,而作品中的女性被穿上了非洲人的衣服,质疑一直如同暗流般潜存于艺术史中的种族、殖民问题。澳大利亚本土女艺术家莫法特也利用流行的维多利亚风格的情节剧来拍摄关于家庭场景的照片,揭示出通过人类学和媒体传播所表现出来的殖民问题、不平等的阶级和性别问题是如何悄悄潜入艺术的。

1998年秋冬季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的印刷广告就是直接对《蒙娜丽莎》、《草地上的午餐》等经典绘画的模仿和挪用。在模仿《草地上的午餐》的时装照片上,一位淑女与几位男士进午餐,他们的举止和绘画上的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着装正好与绘画相反:淑女身着一套条纹西装,几个男士却一丝不挂。这种变化一方面是打破时装照片对绘画的完全照搬的低俗作法,另一方面也许是出于女性意识的考虑。在《草地上的午餐》绘画中,女性是被男性观看的对象,女人的身体被男性的目光物化;而在照片上则颠覆了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观念,反其道而行之,将男性搬上被看的舞台。在模仿《蒙娜丽莎》的照片中,蒙娜丽莎的身边还有一名裸身男士,从而使观者的视觉中心点在两人身上游离,而无法确定谁应该被观看。也许这是摄影师略施的小小诡计,让观者重新审视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传统观念。当然,也许圣罗兰的印刷广告所呈现出的多重含义并非作者本意,但在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繁荣的今天,编导式摄影和绘画结合而创作的时装照片也必然被它的思想淫浸而做出反应。可以说追求新奇、变化是时尚永恒不变的游戏规则,圣罗兰的这组广告追随后现代主义的潮流,足可见时尚业内人士对社会思潮的密切关注。时装界的这种对绘画的“拿来主义”没有成为绘画的附庸,而是为我所用,经由时尚摄影师的编排、演绎,创造出新的含义

摄影与艺术史名作之间的对话仍在继续。当代摄影作品中所出现的某一刹那,是生活现实的取样,但又决非被艺术家捕捉到的自然发生的当下一刻,艺术家将这个特殊的时刻安排后再用相机拍摄下来,使其自身的艺术创作象库尔贝、马奈等十九世纪杰出的画家那样,以符合时代要求的表现形式来成功的表现所处时代的当代生活。摄影的这种独特的风格大大地拓展了当代摄影的空间。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也许就在这样复杂的对话关系(传统与现代、摄影与绘画、男性与女性、日常与艺术等)中获得更多的生产能量以及智力上的新鲜启示。

[1]顾铮.世界摄影史[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杨莉莉. 魔镜映像:文化意义中的当代西方时装摄影[J].美苑,2003.5.

[3]徐文涛.杰夫·沃尔:与摄影史作对的同谋[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9.4.

(张宁: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摄影。孙寰: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摄影。)

猜你喜欢
沃尔艺术史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纸的艺术史
艺术品鉴(2020年5期)2020-07-27 02:42:52
毛扎扎艺术史
幽默大师(2020年3期)2020-04-01 12:01:22
90后现代病症
意林(2020年4期)2020-03-17 09:22:20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下
狮子与西方艺术史 上
终于中奖
终于中奖
故事大王(2018年2期)2018-02-11 19:30:05
自视甚高
NBA特刊(2017年17期)2017-11-11 07:53:17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