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 张峥
(吴华: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舞蹈学。张峥: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舞蹈学。)
身韵强调桐体作为人体运动的力源,强调“以腰为轴”。通过腰部和中轴运动而带动躯干的整体行动。有人称身法即腰法。这里所谈的“腰”,不是泛指腰部训练的软度和力度等,而是它在动作中起主导和枢纽作用之“动律”。这种以腰部为轴心的动律,是经过对一切动作分析、概括、提炼,使之成为不同于某一具体或完整动作而成为概括性的“元素”,那就是“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这些动律元素是由心意带动呼吸,而又由呼吸去支配腰部而体现的。这一规律贯通于所有古典舞的动作中,可以说是初步掌握了身韵“形、神、劲、律”走向统一的诀窍。从技法和方法上来看,人体形成三圆的运动,关键的枢纽在于腰的运动。
身韵最基本的动作元素,就是从腰的“划圆”运动中提取的“冲、靠、含、腆、移”等。要完成“平圆”这个轨迹,必须扎实掌握“提、沉、冲、靠、含、腆、移”这些基本体态特征和动律元素。而这一切的发力点都在于腰,动作显得僵硬的原因,就是对“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的不善于运用。因此在身韵训练中必须强化训练。著名京剧艺术家钱宝森老先生在训练学生时,就是从“运气找劲”开始的,其选择的入门动作“轱辘椅子”实际上就是“云间转腰”的雏形。从动势上看,人体要左右移动、前后收放,这些都属于“横向”的动势,这正是“云间转腰”要达到的审美效果。云间转腰综合运用了“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这7种动律元素,将它们贯穿起来做,形成的动作就是“云间转腰”。它是古典舞一切平圆动作的基础,“手带身、身让手、身推手”,是磨盘式的平圆动律。它自身的“形”与“神”都极富于风格和韵律感。并且集中体现了“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的特点和规律。
从舞蹈教材来讲,前面提到的“提、沉、冲、靠、含、腆、移”基本动律元素,如贯穿起来做,所形成的动作就是“云肩转腰”。它的训练价值除了把腰部练灵活以外 ,还是古典舞一切平圆动作的基础。在熟练掌握以后即可运用舞姿的完成、步伐的起动、舞姿转的连接起法儿等。尤其是它自身的“形”与“神”都极富于风格性和韵律感。它集中体现了传统对身法所概括的“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的特点和规律。又比如青龙探爪这个动作,上身经过三圆的连贯动律和双臂的内旋、外旋的复杂配合,都是以腰为轴心的横拧、旁提、含收、压肩、腆胸一气呵成的技术,这些都是要经过反复强化练习才能掌握并融为一体的。运动中要求腰的灵活、有速度、有力量。如快涮腰、风火轮、乌龙盘打、燕子穿林、青龙探爪等,要求腰拧、闪、力、活,具有高度灵敏性和力量。同时,腰也起着上下身 配合的枢纽和桥梁作用。谚语说的好:“变化在手,机关在腰”。
袖舞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舞蹈形式。“长袖善舞”是对它所具有的舞蹈特性的概括描绘。袖舞是中国舞蹈非常独特的一种样式,典型的反映了中国舞蹈独具韵味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而袖舞也离不开腰,其中抖袖就是手腕在腰的带动和臂的配合下,通过“抖动”的方式所形成的由曲到直、由内到外的袖体线条运动,而它主要是借助腰部的旁移动势来完成的。水袖多以柔美见长 ,而冲袖则表现出其鲜明的柔中带刚的性格特征,相比起其他袖技,它对袖的速度和力度要求更高,冲袖的训练更加突出体现了“以腰发力”的劲力特点。不同袖技都将借助腰部的后靠、横移、上提、横拧、立腰、前冲、提沉以及横向动势等等来完成动作。
剑舞的剑法劲力特点也是根据武术太极拳术中“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由腿而腰,由腰而手,由手而行于手指”的原理。剑舞的形是以“拧、倾、圆、曲”的体态特征为扩展基础,是以腰部的动律元素为核心,以平圆、立圆、8字圆的运动路线为主体,以传统优秀的典型动作为依据。腰是全身的枢纽,腰为主宰,在古典舞身韵中强调以腰为轴,四肢为轮,实质是腰的运动,因此,抓住全身主要部位,是解决好周身放松,达到蓄发一瞬间的关键,由下而上,由内而外,由手而剑,一动俱动,用腰带剑运行。舞剑时,从脚上起劲,透过腰,将内劲节节传到剑身,作用于动作或对方,传统剑理称之为“发于腰脊,透过臂腕达于剑尖。”剑的单一技术练习,强调以腰为轴,以臂为轮,大圈套小圈,“发力在根,用力在梢。”比如抹剑强化横拧元素,以身带剑,以腰为发力点,通过肩部、腕部的力流穿过剑身到剑尖。它强化腰背和左右移动重心中以腰为轴的横拧动势的幅度。
[1]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