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格斗文化角度谈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教学的改革

2011-08-15 00:45余友儒
大家 2011年23期
关键词:评分标准格斗套路

余友儒

近年来,我国武术界较多学者都在关注:在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启蒙接触武术学习的学生开始喜欢上武术课,但学习时间不久就产生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问题,就此,许多高等院校正在研究构建“回归原生态武术”的具体办法,力图通过研究找到一条捷径从根本上既能解决学生不愿上武术套路课的问题又能稳步促进武术格斗文化的传承。但从众多关于武术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看,绝大多数研究的重点并不在“武术格斗”上。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将武术的精髓——“攻防格斗文化”和民间武术的实用招式始终融入于武术套路教学中,它既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愿上武术套路课的问题又能使武术套路发展的根基不走样,并在教学层面上提出了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攻防格斗术在套路教学中逐渐淡化,削弱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武术套路练习的本意是在于实用、用于实战,套路练习和格斗练习本来就是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相互补充的关系,这是武术发展几千年至今大家共同承认的事实,但武术套路(尤其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至今为何对武术攻防格斗的传授会越来越淡化呢?认真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高校武术套路教学的历程,其主要弊端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攻防格斗术在武术套路评分标准中逐渐淡化,削弱了格斗术在武术套路教材中的地位

由于受武术套路竞赛评分标准的影响,武术套路技术课的教学不论从现象还是从本质来看,似乎都在围绕套路竞赛的评分标准实施教学。其教学教材、方法、手段、考核都围绕着套路竞赛进行设置,至于武术格斗技术没有具体的评判方法,只在套路竞赛评分标准中演练水平中有所体现,但分值极少,不能与现代武术套路竞赛要解决的高难美新及稳定等同。由此造成了武术套路技术课学生学不学格斗教材并不重要。这是武术套路技术课程目标的单一性和套路竞赛规则评判目标缺陷造成的,是一种不正常的偏离现象,同时也给中国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带来了缺憾。纵观历年有关体育高校武术名人所涉及的攻防格斗在武术套路教学方面的论述,也在不同程度上反应了格斗文化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淡化意识。

(二)攻防格斗术在武术套路评分标准中逐渐淡化,削弱了格斗术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的地位

由于武术套路竞赛是以姿势形态完美、完成动作高难及稳定为竞赛目的,所以全国上下武术套路教学几乎都在沿着这一个特定的模式而实施,就是从“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技术→套路→竞赛”这一过程,而这一过程却是完成武术套路竞赛最快的捷径和方法[1]。但它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攻防格斗”在武术中的继承问题,使武术套路成了无土之木、无源之水。如果长此以往地沿着这一模式进行武术套路教学,那么,武术套路动作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攻防格斗的本来面目,得来的结论是它与竞技体操几乎相提并论。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重申攻防格斗在武术套路教学中重要意义,并在套路教学中始终坚持格斗文化的传授,以便从根本上解决“格斗文化”的继承问题。

二、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明确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目标的定位

在2007年于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高等院校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有专家强调:“我们怎样教我们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我们的学生以后就怎么教中小学生”。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因此,我们不应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再按现有的武术套路竞赛评分标准来培养学生,而应根据武术的实际需要进行新的定位。要将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普修、选修内容改革立足于“武术的攻防格斗术的传授”为主要目标而进行,改变追求动作艺术美的主体价值,讲究攻防格斗的主体价值。使改革后武术套路的内容尽可能贴近攻防技击,服务于攻防对抗,作为一种表现性的技术,以展示劲力和招法为主,而非表现动作艺术性。

(二)创设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思路

第一,高校武术套路攻防格斗技术的代代相传离不开传授武术套路的教师,然而,自从武术繁衍出了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两门课程体系后,武术套路受到以套路竞赛为目标的单一课程体系改革影响。尤其,在高校传授武术套路的人才主要以单亲繁殖为主,他们大都来自于从事学习套路的高校体育教育毕业生或从事套路竞赛的运动员,他们缺乏对套路动作格斗技术的领悟,只是一味地按照套路竞赛评分标准,追求高分而学好武术套路动作,以致造成了“格斗文化”人才匮乏。因此,在我国高校大力开展“武术格斗文化传授”的培训班学习是短期内有效弥补当前高校缺乏套路格斗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第二,纵观近十年来的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套路教学,总体重视套路动作规格和精、气、神的表现,而忽视了套路中单势单招动作的攻防格斗教学。这样培养的师范类学生在走向教育工作岗位后,难于将武术技击动作含义较好地传授给学生,这对武术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极为不利。如果我们改变过去“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器械”等教学顺序,先从散招入手,将会有效提升高校武术套路教学水平,促进学生领会动作的攻防含义,提高学生的攻防格斗意识。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应理顺所授的武术套路中具有攻放格斗的单势单招动作,将它们一一精选出来,采用先进行单势单招的教学,并进行拆招、喂手的模拟攻防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法教学,最后进行套路串接的教学。这种教学安排,符合武术技法学习的基本规律,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武术技法的形成、传承。

第三,武术套路中“攻防格斗意识”的实质是一种心理活动,其最根本的特征是通过思维来表现内心的活动,进一步表达出动作的攻防含义,以烘托出动作的技击特性。这在整个武术套路活动中是最难达到的一种境界,同时也是武术的深奥之处。为了从根本重视“格斗文化”的传承问题,建议将立足点放在攻防意识的培养上。首先,应在套路教学的始终贯穿“虚拟之敌”,使学习者在套路演练中时刻考虑到对方的进攻和己方的防守以及如何进攻对方。其次,应在套路教学中始终贯穿“心、神、意和气息的配合”教学,并同时强调学习者的手、眼、身、步等形体结合,不时地向学习者灌输“武术是内与外,形与神的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的思想,使学习者在武术套路学习的过程中真正领悟到“攻防格斗意识”是武术套路所独有的灵魂。

第四,武术套路内容是由各种手法、腿法、器械方法等,与协调和顺的身体姿势相配合,从而构成多种多样的完整动作,其内容丰富多彩,但依据武术套路自身的根本特点只有一个,就是动作的攻防格斗含义。因此,在创编新的武术套路时,要突出以踢、打、摔、拿、击、刺等为主要内容,精选一些流传较广、有一定影响的民间传统武术拳种,在精选的某一拳种中选取几个最能反映该拳种精华,又简单实用的组合,以此为素材组建一个新的武术套路[2]。 这样的创编套路既能体现出武术的核心价值,又能使中华武术发展的根基不走样。

[1]赵国庆,李早英等.武术套路技术教学实行“格斗文化”教育的培养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6.

[2]邱丕相,杨建营.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体育学刊,2007.7.

[3]邱丕相主编.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胡仲秋,张正民.“攻防意识”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4.

猜你喜欢
评分标准格斗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贵州省体育高考100米跑新评分标准制定研究
张伟丽 格斗玫瑰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第八道格斗料理
永远的格纹
格斗料理
初高中英语作文评分标准初探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