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爽
京剧青衣是京剧旦行乃至所有行当中的主要行当之一,青衣的表演艺术,是京剧艺术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青衣的表演艺术,对于整个京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此发表几点浅见,以引起讨论与关注。
具体而言,京剧青衣的表演艺术,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予以解读。
青衣,又称“青衣旦”、“正旦”,因其扮演庄重、贫苦的中年妇女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
青衣之所以称作“正旦”,说明这是京剧中的女主角,例如《二进宫》中的李艳妃、《三击掌》中的王宝钏、《六月雪》中的窦娥等。
青衣在表演上以唱功为主,兼及其他。京剧行内常把青衣尊称为“大青衣”,意指此行以唱功挑梁,常成为剧院(团)的女主演,与老生或小生常唱“对儿戏”,成为男女主人公,成为整个剧目的支撑。因此,凡是京剧女主演,均首先以青衣戏作为“看家戏”、“打炮戏”。
由此可见,京剧青衣在京剧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如前所述,京剧青衣的表演,首先以唱功为主,兼及做、念、打(包括舞)。
京剧青衣的唱腔十分丰富,既有[西皮]、[二黄],又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等腔系,而各腔系又分[慢板]、[散板]、[导板]、[摇板]、[二六]、[流水]、[快板]、[原板]等板式,并有相应的[反调]。有时,青衣还反串小生,演唱[娃娃调](例如《花木兰》中的花木兰等)。
[二黄]唱腔适于表现凄凉悲伤的情感,例如《春秋配》中女主人公姜秋莲的唱段[二黄慢板]“受逼迫去捡柴泪如雨下”,就抒发了人物悲凉、凄惋、哀伤的思想感情,又如《生死恨》中女主人公韩玉娘的唱段[二黄]、成套唱腔(包括[导板]、[散板]、[回龙]、[慢板]、[原板]等)“耳边厢又听得初更鼓响”,也抒发了人物复杂的悲愤情怀。
[西皮]唱腔适于表现激昂雄壮或活泼愉快的情感。例如《断桥》中女主人公白素贞的[西皮]成套唱腔(包括[导板]、[原板]、[二六]、[快板]、[散板] 等)“小青妹你且慢举龙泉宝剑”,就表现了白素贞对许仙倾诉身世、表白心迹的激动情怀。
除了唱功以外,京剧青衣还重念、做、打(舞),是“四功”全能型行当。例如梅兰芳大师在《霸王别姬》中扮演的虞姬的“剑舞”,在《天女散花》中扮演的天女的“散花舞”;又如尚小云大师在《失子惊风》中扮演的胡氏的舞蹈动作,都是经典表演动作。
此外,许多青衣演员还兼演刀马旦、花旦等行当,如梅、尚、关(肃霜)、宋(德珠)等,都如此,可谓全能型名家。
流派是京剧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京剧艺术的一大亮点。
所谓“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京剧流派以艺术风格为核心,而所谓“风格”,则指“艺术家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同上)
京剧青衣的表演艺术家,都以流派创始人的身份自创一派,并以其姓氏命名。例如“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张(君秋)派”、“李(世芳)派”、“毛(世来)派”、“宋(德珠)派”的“四大名旦”与“四小名旦”,并有后起的“关(肃霜)派”等等。各派均以独特的风格为标志,如“梅派”的雍容华贵、“尚派”的挺拔清丽、“程派”的如泣如诉、“荀派”的清新俏美等等。
综上所述,可见京剧青衣的表演艺术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