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维
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刘 维
作为非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校园文化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入手,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对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 人才培养 路径分析
校园文化是教育、是管理、是一种微观组织文化,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素质,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作用。犹如无形的力量,不断渗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展产生深刻的推动作用。使学生能力、素质不断完善,成为合格的人才。
校园文化是文化概念,是隐性教育环境,在不知不觉中启迪、感染学生。校园文化建设是普通高校学生工作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区分有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主流。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精神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包括教育设施、服务设施等设施文化和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包括校训、校歌、校风等校园激励文化,健康向上、依托文体实践活动的、展现教学成果的校园文化等;制度文化包括保证校园文化目标实现的制度文化,学校管理的管理文化。
校园文化对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校园文化锻炼大学生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使生命潜力充分发挥。积极的校园文化构成校园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理想、道德、感情、追求和行为,树立自信、磨炼意志,有凝聚、规范、激励和导向作用。其次,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思维方法。校园文化活动结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扩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可以进行想象、类比、猜测和构思,产生直觉,并激发灵感。第三,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格和能力。能力包括智能层面和人格层面。高智商的人之间的差别是非智力因素影响。好的校园文化以良好的示范性和集体舆论谴责不道德,在这种氛围中的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人类、关心自然,有高尚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为大学生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才培养的总体分析,对人才培养的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所以,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活动组织,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和建设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体,进行积极健康、追求高雅、生动向上的优秀校园文化。我们的学校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就应该永远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工作的第一要求。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认真把握这个方向,工作中时刻把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不断提高学生马列主义立场,并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生活中发生问题的能力,使广大学生快速、及时地了解世界上发生的政治格局变化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主人翁精神,从而能够自觉地肩负起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人生使命,不断培养品学兼优、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都要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保护大学生的积极思维、上进精神,全力营造追求真理、崇尚真知的校园氛围,使学校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潜力和禀赋的进一步开发创造出尽可能宽松的校园环境。普通高校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条件,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新体会,鼓励大学生积极思考、善于观察,积极支持学生对社会、自然和人类的精神世界进行积极的主观探索,从而使普通高校的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全面观察,敢于冲破桎梏、敢于创新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置身于这样进取、良好、开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就能够营造出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良好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潜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普通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直观载体,是课堂教育的继续延伸。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可以补充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动手能力和发展、思索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促使学生对新思想的思索和追求,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通过活动过程中的事件和沟通,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普通高校利用众多的活动组织机会,积极鼓励和细致引导大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参与组织和积极参与,从而很大程度调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逐渐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思维和意识,开拓大学生的思路,形成良好的思考方法。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校园文化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课堂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校园文化发展趋向。第二课堂的优点是不影响教学计划,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可以进行广泛的涉猎、自由的驰骋。而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大学生的能力发挥提供重要的现实的应用条件。大学生们通过参加高职学校举办的演讲、各种主题班会、适应时事的辩论赛、应用于实践的比武大赛、技能评比、计算机协会等等活动,通过这些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就能够非常快速地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学习水平,并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快速培养学生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争先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逐渐锻炼和形成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意志品格,进一步激发普通高校大学生刻苦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社会生活的主观自觉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寝室生活是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休息、学习和娱乐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信息传播、问题探讨、思想交流和自我表现的主要平台。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努力加强学校对学校寝室的细致管理,为学生日常生活能力形成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客观环境。班级是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依附的最为重要的群体,具有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要努力抓好普通高校的班级工作和文化建设,从而逐渐形成一个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这样,将有助于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形成良好的集体凝聚力。普通高校中的社团,是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举足轻重。社团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更多的途径来逐渐地熏陶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的思维、情感与意志品格,逐渐激发在校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积极向上的思想,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种认识社会、体验生活、考察人生、探知未来的良好氛围。并且如果制订科学、合理的校园文化工作计划,可以进一步保证普通高校大学生生活在有序和安全的校园成长环境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保证以优良的成绩完成学生阶段的学习任务。
所以,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使大学生在学生阶段,能够广泛地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建立合理的和正当的兴趣爱好。
[1]范明.浅议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中国高等教育,1999(24).
[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刘俊生.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4]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7).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