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培反思我们的培训工作

2011-08-14 03:19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刘海燕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国培史学研修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刘海燕

历时3年的国培项目,是一次新课改以来规模最大的教师专业培训,是积极推进、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均衡与公平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重大行动。这是一次全口径、大投入、长周期、多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行动,彰显了国家在新时期重视基础教育发展,促进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宏大工程和全局视野。

2010年,我有幸在国培的行动中,经历了一个从组织者、培训者到受训者的角色转身。10月9日~23日我作为国培的组织者、培训者完成了黑龙江省“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初中历史学科的培训任务;带着沉甸甸的培训经验和感受,又于11月16日~25日以受训者的身份走进了“国培计划(2010)——培训团队研修项目首都师范大学初中历史研修班”的课堂。无论是自身筹办国培,还是参加首师大的培训,这个令人回味的转身,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国培承办单位对国培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都十分注重发挥自身优势,都力求把国培办得更扎实、更有效。首都师大的培训经历,给了我很多的启迪,真是“一样的国培,不一样的感受”。

一、特色与优势

10天的首师大国培一路走来,感触颇深。无论是站在组织者的角度还是受训者的角度,特色与优势更新着我们的观念,提升着我们的理念,开阔着我们的视野,引领着我们的行动。

1.突出学术占位的研修内容。

首师大设计的培训课程分为4大模块:一是拓展史学视野提升历史素养;二是历史培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优化;三是历史学科教研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四是深度交流与现场观摩。在4大模块下,还设计了19个专题。从模块架构设计上看,注重了研修团队整体培训能力的引领和提升,但10天的培训下来,总体感觉最透彻、最征服学员的还是学术层面的课程。

2.呈现灵活多样的研修形式。

这次首师大的国培形式既丰富又有实效,专题讲座、案例研讨、互动沙龙、交流论坛、现场观摩及实地考察等,环环相扣,极具针对性。在呈现的多样性研修形式上,首师大加大了互动与交流的环节,促进了学员们在互动与交流中感悟,在互动与交流中升华。(如下图。)

3.凸显国培能效的研修团队。

从培训团队结构图不难看出,首师大的培训师资团队既突出了学科性学术的占位,又凸显了先进教学实践经验的分享。其中,全国很有影响力的北京市多名特级教师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专业引领,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4.谋划细致周到的研修管理。

这次的首师大国培管理,可以说是周到细致、体贴入微。从就餐、就医、售票服务,到校园平面图、周边交通图;从授课教师的讲座课件,到全程的培训录像;记录培训过程的照片、通讯录,等等,都为每位学员想到了,而且做到了。特别是10天培训发了7期“国培简报”,新闻聚焦、专家风采、学员心语、首师书香、学员画像等栏目,都是每天学员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大家感到十分亲切,作为高校的培训能这么周密和细致,是我在培训前没有想到的。

二、感悟与收获

作为阔别大学校园24年的我,在首师大重温了久违的大学课堂、久违的学术氛围和久违的学生身份。在10天静静的学习中,收获也颇多。

1.感悟于人格魅力与事业追求。

此次国培的讲台上,云集了我国历史学界众多知名学者和专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史学界泰斗级人物,80多岁高龄的齐世荣先生,他用从教60余年的丰富经验和对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不懈追求,诠释了老一辈历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挚爱。齐老先生一生对历史的热爱、对历史教育的情有独钟,源于他中学时代历史老师精彩的历史课堂教学,他激励广大历史教师热爱历史、热爱历史教学。齐老的讲话虽然时间短暂,但他对历史教学的情怀和对历史教学的定位,给我的心灵深处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油然而生的是从未有过的、强烈的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2.感受于学术氛围和专业视野。

首师大汇集了众多史学专家和学者,他们的讲座使我们畅游在史学的浩瀚海洋之中。国培首席专家、世界史专家、博士生导师徐蓝教授的《世界历史学科研究的新发展》,叶小兵教授的《新中国历史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博士生导师朱汉国教授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前沿》,晏绍祥教授的《世界上古史研究最新发展》,历史学博士、赵亚夫教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视野》等,既有高瞻的学术高度,又有基于史学前沿的分析与点拨,还有拓展思路、开阔视野的方法引领……可以说,专家们的讲座为我们呈献了一堂堂精彩的“史学盛宴、文化大餐”。使我在史学认识、理念把握、学术占位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升华!

3.感慨于学术沙龙与漫谈分享。

本次培训的学术沙龙,植入了参与式培训的特征。沙龙由杨朝晖老师主持,两位北京特级教师为现场嘉宾,杨老师从让每位学员制作一个富有个性化的桌签,通过简短而富有个性的文字介绍自己开始,带领大家进入了“我们的教师需要什么”的学术沙龙中。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大家各抒己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说,应提倡教师的自主学习,提升教师的自我判断能力,要把“好吃的”和“有营养的”有机结合起来。

专家理论层面的指点迷津,名师实践层面的案例剖析,参训教师迸发的感悟分享,这样一个不断碰撞、生成的过程,常常让我们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慨。这样的培训方式,给我们今后研培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4.感动于经验分享与事业发展。

在本次国培的论坛上,主持者从我国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选出学员代表做专题发言,我有幸成为代表北部的发言者。我在发言中,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一是以“彰显龙江研培工作特色的新视野”为题,介绍了我院改革后,在研培一体新格局运行中,展现出的特色、优势,以及取得的成果。二是以“徜徉学科研培一体机制的新发展”为题,介绍了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省历史学科在研培一体架构下所呈现的工作模式和取得的成效。从举办建三江高级研修班,到学科整建制送教下乡;从精心谋划、实施国培计划,到学科团队建设。全方位介绍了历史学科研培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可以说学员们对黑龙江的经验非常欣赏和敬佩,纷纷与我交流,询问工作细节,那个时候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这些年来我们的辛苦、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三、反思与借鉴

10天的受训收获,虽然不能全部解决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和疑惑,但却给了我思考、反思的动力和源泉。

反思一:提升自我,适应需求。

新课程在不断前行,教师在快速成长,我们教研员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和培训者,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更感到自身提高的必要和紧迫。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好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成就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我这次培训后获得的第一点反思。建立多途径和经常性的学习通道,是达到自我提高目标的首要路径。

反思二:开拓创新,促进发展。

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没有特色、没有生命力。研培工作同样需要创新、需要开拓,需要更多、更好、更有效的研培方式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想这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创新点和关注点,更是研培工作发展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反思三:踏实做人,认真做事。

史学前辈齐世荣老先生60年前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他放弃教育部、安全部的显位,守住淡薄、守住平凡,甘愿当一名勤勤恳恳的中学老师,在6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创造出震撼心灵的业绩。前辈的感召抚平了我有些浮躁的心。

首师大10天的国培,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对照我们组织的国培工作,也确确实实看到了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借鉴一:进一步注重研培工作的学术性。

高校组织国培的最大优势在于侧重史学研究与探讨,在于课程内容的学术占位,在于给予学员浓厚的学术氛围。他们的优势恰恰正是我们国培中所缺少的。在今后培训中,我们应该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史学前沿、学术动态课时,以进一步有效提升骨干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专业视野和人文素养,使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净化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借鉴二:进一步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空间。

北京市历史教师自发组织的民间学习共同体——成长沙龙,为有效实施专业互助引领,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创新了发展的思路,开拓了崭新的空间。这种以教师成长轨迹为平台,以教师岗位实际工作为切入点,在名师带领下,自觉融入研究、交流、合作氛围的做法,为我们的教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借鉴三:进一步创新学科研培工作模式。

首师大的培训,强化了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激活了每位学员资源,有效搭建了学员之间相互学习的平台,这是我省历史学科国培设计中缺少的地方。在今后的培训中,我们要更多引进、创新如互动沙龙、培训者论坛、经验分享等多种交流互动平台,让互动、交流、分享贯穿于整个研培活动中,以增强研培活动的实效性。

一样的国培,不一样的感受,国培赋予我们的是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引发我们的是对热爱教育事业、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技能,不断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刻理解与认识;带给我们的是对未来培训工作的创新模式和事业推动;激励我们的是对研培工作重心下移的行动与跟进。

猜你喜欢
国培史学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国培计划课程资源在新疆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史学漫画馆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史学漫画馆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国培计划”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