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术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1-08-14 05:37:48段春法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5期
关键词:胆囊炎开腹胆囊

段春法

结石性胆囊炎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该病,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大,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1]。本文笔者于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开展了利用不同术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现简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资料选自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入住我院的86例确诊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CT或B超检查确诊,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及生化检查均正常,女37例,男49例,年龄26~75岁,平均56.5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年。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各项临床资料在手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常规应用抗生素。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行传统开腹手术切除胆囊。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取头高脚低左倾20°体位,“三孔法”建立气腹、置镜及相关器械,CO2气腹压力10~15 mm Hg。腹腔镜探查腹腔各脏器,如有胆囊周围炎性粘连时,分离粘连;胆囊张力明显增高者腹腔镜下经腹壁胆囊穿刺减压,然后解剖胆囊三角,明确胆囊动脉、胆囊管、胆总管的位置关系,用钛夹夹闭胆囊动脉及胆囊管,顺逆结合剥离胆囊并取出,取出胆囊后放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观察组无一例中转开腹。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时间比较(x±s)

2.2 两组术后感染及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及并发症的患者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结石性胆囊炎是胆囊炎与胆囊结石共同存在形成的,其病理改变是感染、结石的慢性炎症刺激及胆囊的梗阻[2],患者常伴有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胆囊三角炎性水肿、粘连、组织脆性增加等症状。对于该病药物治疗效果不大,原则上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在临床上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办法,多数患者术后可痊愈,但该术式手术创伤大,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阻碍了其在临床的应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微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21世纪外科的主旋律。研究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微创伤,术后疼痛轻、切口感染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具有诊断和治疗其他腹腔内疾病等优点。本次临床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观察组无一例中转开腹。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道基本相符。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启瑜,钱礼.腹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46.

[2]蒋东霞.腹腔镜、传统开腹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比较医学临床研究,2008,25(7):1244-1245.

猜你喜欢
胆囊炎开腹胆囊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