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珊容 李元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达8%~12%,而眼肌麻痹是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肾病变,神经病变)之一,约占糖尿病并发症的0.4% ~7%,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03年2月至2011年2月共对56例糖尿病眼肌麻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门诊病例,共56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年龄45~76岁,平均59.2岁,病程3~15 d,平均8 d,对照组26例,年龄46~72岁,平均57.5岁,病程2~17 d,平均8.6 d。二组病例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有明确的糖尿病史。② 有明显的斜视、复视或上睑下垂症状,且发病突然。③全部病例经CT或MRI及其他科室会诊排除占位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二组病例均配合内科控制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治疗。
1.3.1 对照组 VitB1100 mg肌内注射1次/d;胞二磷胆碱0.25 g肌内注射1次/d;肌苷0.2 g口服3次/d;VitC 0.2 g口服3次/d;治疗组在上述西药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正容汤煎剂:白附子15 g(先煎),僵蚕15 g,法夏10 g羌活10 g,胆南星 10 g,秦艽 15 g,木瓜 15 g,松节 10 g,防风 10 g,丹参 25 g,地龙15 g,生姜10 g,甘草10 g。每日一剂,加酒一杯,分二次口服。
1.4 观察指标
1.4.1 观察二组病例的治愈率。
1.4.2 观察二组病例痊愈的平均时间。
1.5 疗效标准 治愈:斜视、复视、上睑下垂诸症消失,眼球运动正常。好转:斜视、复视、上睑下垂诸症好转,眼球运动轻度受限。无效:症状无改善,眼球运动无好转。二组的治疗时间控制在3个月内。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15例,好转9例,无效2例,痊愈率57.69%,平均痊愈时间78 d;治疗组痊愈26例,好转4例,无效0例,痊愈率86.67%,平均痊愈时间46 d。二组比较,总治愈率和平均治愈时间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
3.1 糖尿病性眼部神经病变为神经源性麻痹,可能为高血糖引发的多发性神经炎,或因出血或血栓影响所致。Hopf等认为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是由于中脑小梗塞灶所致。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①由于葡萄糖代谢障碍引起Schwann细胞水肿,而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改变。②维生素B族代谢障碍。③糖尿病特有的微血管病变。④糖尿病所致的动脉硬化导致缺血而致神经损害[2]。
3.2 正容汤出自《审视瑶函》第六卷的因风症,“治口眼歪斜,仪容不正,服此即能正之”。“驱风以羌、防,化痰须星、夏,生草清热,秦艽荣筋。面部需白附、僵蚕。筋舒急资木瓜、松节。姜散风邪,酒行药势。”本方为历代医家治疗面神经炎、眼肌麻痹的首选方,笔者在此方基础上加丹参、地龙以活血、祛瘀,通络,深合病机,取得了较好疗效。
3.3 从本组病例总结,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经积极治疗,一般效果较好,但中西药结合治疗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推广。
[1]张惠芬,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7.
[2]吴阿粉,黄莲珠.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1例分析.临床眼科杂志,2004,12(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