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驹
西晋陆机《平复帖》,余初见于“湖北贩灾书画展览会”中。晋代真迹保存至今,为惊叹者久之。卢沟桥事变前一年,余在上海闻溥心畲所藏韩斡《照夜白图》卷,为沪估叶某买去。时宋哲元主政北京,余亟函声述此卷文献价值之重要,请其查询,勿任出境。比接复函,已为叶某携走,转售英国。余恐《平复帖》再为沪估盗卖,倩阅古斋韩君往商于心畲,勿再使流出国外,愿让余可收,需钱亦可押。韩回复云:“心畲现不需钱,如让价,二十万元。”余时无此力,只不过早备一案,不致使沪估先登耳。次年,叶遐庵举办‘上海文献展览会”,挽张大干致恿心畲,以六万元求让。心畲仍索价二十万,未成。至夏,而卢沟桥事变起矣。余以休夏来京,路断未回泸。年终去天津。腊月二十七日回京度岁。车上遇傅沅叔先生,谈及心畲遘母丧,需款正急,而银行提款复有限制。余谓以《平复帖》作押可借予万元。次日,沅老语余,现只要价四万,不如径买为简断。乃于年前先付两万元,余分两个月付竣。帖由沅老持归,跋后送余。时白坚甫闻之,亦欲得此帖转售曰人,则二十万价殊为易事,而帖已到余手。北京沦陷,余蛰居四载后,携眷人秦。帖藏衣被中,虽经乱离跋涉,未尝去身。日寇降后,余回京。沅老已病不能语,旋逝世。帖书法奇古,文不尽识,是由隶变草之体,与西陲汉简相类。……此帖自唐宋元明至清,雍正后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遗赐于成亲王永理,后由成王府归恭王府,而归于余。王世襄有《平复帖流传考略》一文,颇为详尽,在1957年第1期《文物参考资料》中。而对余得此帖之一段经过,尚付阙如,今为录之。丙申,余移居后海,年已五十有九,垂老矣。而时与昔异,乃与内子潘素商定,将此帖捐赠于国家。在昔欲阻《照夜白图》出国而未能,此则终了宿愿,亦吾生之一大事。而沅叔先生之功,则为更不可泯没者也。
责任编辑:吴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