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琳 江欢欢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 杭州 31000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滥用抗菌药物,不仅造成药品的浪费,还导致药品不良反应增多、耐药菌株出现等严重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2010年6 400张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旨在促进急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急诊处方6 400张。
1.2 方 法 分别对抗菌药物的类别、给药方式、用量、联用情况和使用科室进行统计分析。
1.3 抗菌药物的DDDS排序 以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限定日剂量”(DDD)作为药物利用研究的测量单位。药物使用频度(DDDS)计算公式: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其中DDD值参照相关药品说明书及16版《新编药物学》中主要适应证剂量范围的中间值[1]。
共调查6400张处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处方3 931张,占61.4%;使用抗菌药物注射剂处方2 640张,占总处方量的41.3%,占抗菌药物处方量的67.2%。
2.1 急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本组资料显示,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90%的科室有肠道门诊、眼科和口腔科,见表1。
表1 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张
2.2 急诊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3 931张处方中,单一用药2 798张,占71.2%,二联用药1 044张,占26.6%,三联用药89张,占2.26%。
2.3 急诊抗菌药物类别 见表2。
表2 抗菌药物类别
2.4 急诊口服抗菌药物处方品种的使用情况 按DDDS和金额进行排序,前10位排序见表3。
表3 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排序
3.1 处方指标 我院急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1.4%,主要是由于急诊患者的急、重、危的特性,一些临床医生习惯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其实对发热原因未明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易掩盖症状,贻误病情。我院急诊抗菌药物注射剂的比例占总处方的41.26%,注射剂使用科室主要是肠道科、发热感染科和儿科,这与儿科患者的依从性差和肠道、发热患者多数病情较重有关。
3.2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合理性分析 我院急诊抗菌药物处方中大部分单用抗菌药物,占71.2%;二联占26.6%,以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联用比较多见。联合使用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老年患者应慎用;静脉滴注过程中在给予第二种药物前要先用空白输液冲洗给药通路,以防在输液管中出现液体混浊现象。
3.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我院急诊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涉及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其中头孢菌素类的比例最高占40.8%,这与该类药物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有关,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菌药物[2]。从DDDS和抗菌药物消耗金额的排序中可见,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克洛缓释胶囊居首位,使用比例高于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这与头孢类缓释剂型依从性好、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有关。近几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耐药性增加且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用量已有下降趋势[3]。
3.4 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抗菌药物使用未按照药物动力学特点,如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性,需一天多次给药,而处方中存在1天1次给药现象,这种给药方式容易导致耐药菌生长,属于不合理用药。另外处方中存在抗菌药物和活菌制剂联用现象,如阿莫西林和三联活菌(贝飞达)合用,这种用法会降低活菌制剂的活性,二者不宜合用。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 1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9-110.
[2]韦宁,韦鸣.格兰氏阴性杆菌对20种抗菌素药物药敏特点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5):456.
[3]曾繁典.抗生素及合成抗菌药物的滥用与危害[J].中国药物警戒,2004,1(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