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视觉传达地图设计研究

2011-08-06 15:25:46杜若樱罗绍辉
城市勘测 2011年5期
关键词:图面制图符号

杜若樱,罗绍辉

(南宁市勘测院,广西 南宁 530022)

1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信息发送者利用图形和符号向接受者传递信息的过程,体现着设计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内涵。地图是创意理念形式物化,集科学、文化、艺术于一体,包含理性信息和情感信息[1]。理性信息是地图具备的严格的数学基础,统一的比例关系,特定的投影类型,保持物体的正确的形状、大小和立体相关位置及规范的图廓整饰,情感信息是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的信息,即关于专题图设计的视觉审美需求,是对理性信息视觉语言和信息含义的引导和补充。

地图设计涉及视觉空间信息方面的认知加工[2],对地图设计者来说,良好的空间认知能力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认识规律的、认知效果好的地图。结合《南宁市地图》编制,从视觉传达设计概念出发,研究地图构思视觉形式美表达,指导地图设计与编制。

2 视觉传达设计

2.1 概念

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通过视觉及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交流,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3],合理利用图形和符号有助于有效传播地图信息。

2.2 基本的视觉变量及其能形成的图形知觉效果

从地图制图实用的角度看,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尺寸、方向、明度、密度、结构、颜色和位置[4]。视觉变量提供了符号辨别的基础,同时由于各种视觉变量引起的感官反映不同,产生的感受效果不同,正是表现制图对象各种特征所需要的知觉差异[4]。

地图设计在二维空间中传达信息,用图形符号系统在视觉上进行设计创意、整体筹划并将该过程延续到受众面。视觉变量可以自由组合,变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图形符号值[5]。如何体现,则需要借助变化次序和变化节奏两大参量来描述。变化次序描述图形状态改变过程中各帧状态出现的顺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使单独的图像连续显示,表现出动画效果;节奏则描述图形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它是由发生时长、变化速率以及其他参量融合到一起而生成的复合参量,表现独立的视觉意义,用于地理信息的时态特征及变化规律的描述。节奏变化可以用周期性函数表示,并用周期性曲线显示,如图1所示。节奏的振幅对应着地理现象变化的峰值,频率则对应着变化速度。

图1 地图图形视觉参量曲线

2.3 视觉空间效应

(1)视觉选择

作为获取信息的直接方式,人类视觉感官在解析地图各要素符号时首先对感兴趣、易理解及视觉适应度较强的信息进行筛选,接受并存储至大脑,反之则排斥。这是由地图本身涵盖的地理信息量、装饰色彩、图形大小、线划曲直等决定的。地图制图综合主要是选取和概括,选取较大物体或者较重要物体表现在地图上,舍掉次要物体。如图2所示,对防洪堤、绿地和立交桥符号进行高度概括,使其具有明显图案特点,考虑符号间的联系,利用颜色区分三者的质量和等级特征,保持三者的色彩运用与常人思维习惯相一致。图面表达以实际物体为参照,防洪堤实际颜色以黑灰为主、植被以绿色为主、而立交桥是城市的窗口之一,为了与绿化形成色彩反差,突显立交桥地理位置,故选择用浅橙色和朱红色相间。使立交桥与植被形成较强色彩反差进行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图2 地理要素视觉表达

(2)视觉过滤

浏览多幅地图时,阅读者容易造成视觉疲劳,将初次浏览中记忆较深刻的地图信息获取并形成自身可识别的视觉信息量。而再次浏览其他同类地图时,阅读者易将自己主观意识的视觉存储量直接套用到该次浏览中,两者信息量叠加,进行初步视觉信息量过滤。

(3)视觉平衡

平衡是视觉设计的表现形态,指在不同形和不等量的形态之间求得非对称形式的一种均衡,是由形状、位置和面积的巧妙组合,形成视觉上的均衡。

一般情况下,用户易将视线落点停留在地图图面的中上游位置,寻求视觉平衡。信息量排版过于密集或松散都易造成视觉倾斜甚至视觉崩塌。

绘画讲究构图,地图设计也要进行构图,在地图学中称之为图面配置[6]。地图中图名、图例、图片、附图、附表是地图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视觉动力学规律统筹安排各部分的排版,按照黄金分割理论执行,使地图在构图上协调统一有节奏变化而不凌乱。如图3所示,图面上下左右用黄金分割做出4条线,全幅长宽比是一个衡量,形成最佳视觉框架;主体正好分布在4条线交汇点处,是阅读者视觉最敏感的地方。

图3 图面配置视觉框架

2.4 视错觉对地图制图的影响

视错觉来自对比,它是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取决于特定的条件,在视错觉中,几何图形错觉对图形识别影响很大[4],如图4所示。

地图图面中,人眼感觉到的视觉中心往往不在画面上下等分的几何中心位置上,而是略高于几何中心,这是由于人眼的错视造成的。构图时,一般将主要内容安排在视觉中心,而不是几何中心,否则图面有下坠感。以线型符号为例,地图制图中,众多地理要素需要用不同的线型表示,如若没有分类标准,易给读者带来混淆,产生错觉。

图4 常见几何图形错觉

3 表现地图信息的视觉整饰

3.1 色彩的调配

由于色彩是视觉可以分辨的形式特征之一,因而色彩就具有信息载负的能力[7],利用色彩表现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内在结构、数量、质量特征等,增大地图传输的信息量。

色彩是地图视觉变量中的活跃因素,色彩属性的演变可以产生多种视觉效果。合理运用色彩的纯度对比有利于提高地图的美感。色彩同一调和、对比调和、分割调和、秩序调和在地图设计中需充分运用,多一点低纯度色彩及非彩色可以使地图产生高雅、含蓄、隽永之美。例如,南宁市地图中,水库的处理有别于双线河的处理,水库的填充色块运用了渐变处理,使水系多了一些纯度对比,多的是层次的表现,主题的突出,如图5所示。

图5 水系示意图

3.2 文字标注的配置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我国文化的载体符号,通过意象化构成传达丰富的视觉信息的特征。研究文字与视觉传达设计内在规律相契合的关系,拓宽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空间。

地图中运用文字来说明地图内容,文字在地图中有较大的覆盖度。因此,地图美感的体现必须要合理运用字体,控制文字的覆盖度,也就是控制标注字号的大小。同一图幅范围内,字体字号和色系上不仅要有变化,还需要在文字标注上注意位置的摆放,对于汉字注记来说,点状地物常用的候选位置有8个,依次是正右、正上、正左、正下、右上、左上、左下、右下。具体为了便于区分内容和体现层次,本次制图中的文字标注配置如图6所示。图中标注的位置摆放尽量不对水系名、桥梁、公园和十字路口造成压盖;将图面标注尽可能保持编排有序统一。按照注记内容等级设置字号,等级高的较重要,用较大较鲜艳字体表示。同时将底图居民地灰度减淡,以减小视觉冲击。

图6 文字注记位置示意图

3.3 符号的设计

地图是由符号构建的,地图符号是由基本图像元素(视觉变量)排列组合而成,每种视觉变量产生一定的感受效果,不同变量组合的图形,能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描述环境信息特征。比如在南宁市地图中的桥梁符号,运用线性透视、结构极差、光影变化、图像渲染等方法,在平面上适当采用造型手段,使图像产生二维向三维过渡的效果,如图7所示。

图7 视觉变量在符号中的表现形式

图7表示南宁大桥,为抽象和具象的有效对比,图7(a)为抽象,是把生活原型提炼加工,归纳为点、线、形等纯造型元素组合,是生活原型的概括,具有形式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图7(b)、(c)是具象,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具备可识别性,刻画出桥的结构特征。

《南宁市地图》编制工作中运用了具象表现法描绘桥的基础轮廓。图8为将南宁大桥自身实际基础形态用线条组合勾勒,对原有二维桥梁符号进行图案化深加工使读者一目了然。

图8 南京大桥的具象表现

4 结论

地图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信息的共享活动,通过图形、图示优选相对应的数据,以视觉化的逻辑语言和多样性的媒介表达方式深层次的对地理信息进行剖析,以直观、凝练、清晰的视觉语言通过图形建构符号、通过符号建构信息,经过正确的解码和译码,通过有序组合来应用到实际制图工作中,实现地图信息的传播。

本文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变量、空间效应、视错觉阐述了地图设计与视觉传达的互通性,将视觉传达应用于指导《南宁市地图》编制,取得良好效果。视觉传达设计在制图领域中的应用必将拥有更广阔的实践应用空间。

[1]马晨燕,费立凡.地图情感信息视觉传达设计[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04):313~316

[2]马晨燕,刘耀林,邹辉东.基于视知觉的多维地图符号美感建构[J].测绘通报,2005(01):24~27

[3]卡洛淋·M·布鲁墨.张功矜译.视觉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祝国瑞,郭礼珍,尹贡白等.地图与编绘.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樊彦国,孙秀玲.地图可视化的技术和分类[J].测绘科学,2007(04)

[6]钟业勋,魏文展.地图符号若干特征的数字化表达研究[J].测绘科学,2004(04):23~25

[7]李雪梅,庞小平,赵晶.影像地图集矢量要素与影像的协调处理[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1):105~108

[8]何宗宜.地图数据处理模型的原理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图面制图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14
无声手枪如何消音?
“+”“-”符号的由来
带状地形图断面数据采集的程序化实现
基于生产实践若干需求完善大比例尺地形图图面表达方式的探讨
专题地图图面要素自动配置方法的研究
测绘工程(2017年10期)2017-08-31 14:32:01
变符号
二向反射模型在土地覆被制图中的应用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