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霞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剂科,南京 210008
心脏瓣膜置换无论是应用机械瓣还是生物瓣,术后均须抗凝治疗。机械瓣应终身抗凝治疗,生物瓣一般应短期(3~6个月)抗凝治疗,但一部分病人也需长期抗凝治疗。为了能使广大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正确服药、减少血栓/出血事件发生,临床药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工作。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本院临床药师进入心胸外科专门从事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并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了此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临床药师与医生共同形成对抗凝患者的完整抗凝管理系统。医生负责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华法林治疗。如患者需要华法林抗凝治疗,则通知药师进行抗凝教育及日常随访工作。具体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抗凝管理流程图
在确认患者需要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后,临床药师发放《华法林抗凝手册》,并分阶段指导患者学习抗凝治疗的知识,对其中重要项目进行详细讲解。
重视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鼓励患者提问题,并对患者最关心的内容与患者进行讨论,及时解答患者疑问。
教会患者进行正确服用华法林,包括华法林的分切方法、服药时间等,对行动不便或认知水平较差的患者请家属积极配合。
临床药师对患者的抗凝教育分为入院 (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及出院前教育三阶段进行。
进行入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临床药师除参与医生查房外,还要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一般情况,如年龄、体重、民族、职业、既往史、所用药物、个人及家庭史、食物/药物过敏史等,并为他们建立药历,详细记录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以便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和教育方案。
在术前,临床药师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关于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必要性,如瓣膜手术所植入的人工瓣膜及成形环对人体而言毕竟是异物,血液容易在其周围凝聚而形成血栓,从而影响瓣叶的开放和关闭,使瓣膜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危及生命安全。华法林可以预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血栓的形成与发展,保证人工瓣膜的正常功能。通过对此方面的讲解,提高患者及家属关于抗凝治疗方面的认识,使其在思想上达到自觉执行和自我监督的作用。
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不同于一般的手术患者,此类患者需要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因此,当患者开始进行抗凝治疗时,应给予告知,在认真介绍抗凝知识的同时还要强调其本身存在的危险:应用抗凝药物,可引起血栓或出血等现象发生。必须要让患者了解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必须使患者能进行适当的自我护理,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能详细、准确地向医护人员反映症状,以便得到及时处理。为了做到这些,要求患者能够在住院期间学会观察自身的情况,并记录下来。养成这个习惯,对出院后的治疗至关重要。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2.2.1 指导患者正确识别有无出血倾向、血栓形成和栓塞 (1)出血倾向:抗凝过量可导致各种出血并发症,较轻的出血表现为鼻血、牙龈出血、皮下淤斑、眼结膜出血等;严重的可致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大便黑色;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这有可能导致植物人状态,甚至丧失生命。
(2)血栓形成:抗凝不足可能会有血栓形成,不仅导致瓣膜活动障碍,严重者可能需要重新换瓣;血栓脱落还会堵塞血管,导致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如肢体末梢栓塞可能会感到手脚麻木,甚至瘫痪;肠系膜动脉栓塞会有腹痛感觉;脑血管栓塞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脑梗、中风。
2.2.2 注意华法林与其他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1]许多药物与华法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可引起华法林抗凝作用强度发生变化。如增强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有别嘌醇、西米替丁、消炎痛、强的松、奎尼丁、一些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噻吩、氯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沙星、加替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等)、甲硝唑、磺胺类等;减低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有维生素K、安眠药、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利福平等。还有一些中草药如丹参、当归、银杏制剂、大蒜、黄连、人参、西洋参等亦会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因此,应告诫患者慎用此类药物,如需新增或停用某种药物时,应注意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r,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由于华法林通过维生素K起作用,因而要注意含维生素K的食物的摄入量。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酸奶酪、紫花苜蓿、蛋黄、红花油、大豆油、鱼肝油、猪肝、海藻类、绿叶蔬菜(如菠菜)等。长期食用上述的食物时,体内的维生素K会大量蓄积,从而减弱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但一般干扰很小,只要保持饮食规律,华法林的疗效也会随之平稳。因此应建议患者饮食尽量规律,蔬菜摄入量不要有太大的波动,避免暴饮暴食或者厌食。
目前,由于我国患者对医药知识了解不够,导致用药依从性差,常自行增减药量,导致抗凝治疗不规范。研究资料表明,我国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60%以上INR<1.8(国际上推行的对于亚洲人群的的抗凝指标为2.0~3.0),而76%的患者抗凝治疗在目标范围的时间<40%[2]。因此,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通过教育,使其对服药、定期复查、自我监测的必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以免出现难以挽回的后果。
2.3.1 定时、定量服药 为了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必须每天定时服用华法林,不可随便加药、停药、减量或改用其他药物。另外,应教育患者出现漏服时的处理方法。
2.3.2 定期复查PT及INR值 大多数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1个月内即可出院。在住院期间,护士遵照医嘱为患者进行凝血功能(PT及INR)及电解质等检查,而出院后,这些项目就需要患者自行到门诊复查。有的患者因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不能很好地做到。临床药师应针对这一现状向患者进行宣教,让患者知道出院后应每周检查1次,连续检查3~4次,INR值稳定以后,就改作每两周检查1次,连续检查3~4次,INR值稳定以后,改为每一个月检查一次,且以后每个月至少要检查一次。如果在抽血复查后进行了剂量调整,那么需要从每周1次起开始检查。若出现不舒服,应随时就诊,及时治疗。
2.3.3 指导患者根据复查结果自行调整华法林剂量 大多数患者出院后因身体或路途遥远等原因,可能无法每次均到门诊进行复查,故在出院时还应指导患者正确识别抗凝不足或抗凝过量的方法,并能根据INR结果自行调整华法林剂量。
现以机械二尖瓣置换术(INR目标值为2.0~2.5)患者为例,说明如何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
(1)抗凝不足:INR<目标值下限(2.0),增加 1/4片,此后每天按照此剂量服用1周复查INR;
(2)抗凝过量:目标值上限(2.5)<INR<3.0,减少1/4片,此后每天按照此剂量服用1周复查INR;INR>3.0,该日停药,次日复查INR,如果INR仍然高于3.0,继续停药;如果INR降到3.0以下,在原来的剂量上减少1/4片服用。
另外,对于女性患者,应提醒患者华法林可导致月经量增多,并指导患者出现此类现象后应至少减少华法林剂量1/4片。
2.3.4 要求患者对日常情况进行记录 要求患者每天记录用药情况(种类、剂量、不良反应)、检验结果(对应于相应日期下)等。进行这些记录的目的是随时掌握自身情况,出现异常可及时就诊。另外嘱咐患者到医院进行门诊复诊时,将记录本带上,以便使医生及时掌握患者服药情况。
2.3.5 其他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如剪指甲要小心、避免用手抠鼻、用软毛牙刷刷牙等,以避免出血现象发生。若不小心划破皮肤,要及时处理伤口。教育患者抗凝药更换批号或改服另一种抗凝药物时,应及时查PT及INR。服药期间如出现感冒、发热等不适就医,做各项治疗和检查、应用其他药物时,应告知医师正在服用华法林。
告诫患者,如有出血或血栓现象发生时,应及时复查,并与医院联系。
临床药师在对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后,还应对患者进行教育效果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真正掌握了抗凝知识,保证每一位受宣教者均能复述、解释服药的方法、时间、剂量,能说出注意事项及如何观察抗凝治疗所出现的并发症等。评估内容包括:对疾病手术类型的知晓程度;华法林的服用方法、时间、剂量;服用华法林期间的监测指标及频率;可能的食物或药物与华法林的相互作用;出血或血栓并发症的观察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正确处理好与医生、护士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应与医生、护士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后,再向患者交待,切不可随意乱说,造成医生工作上的被动。患者提出用药问题时,若药师对答案不十分肯定,则要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后再予以答复,切不可随意回答。药师应本着科学的态度,为患者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以自己的临床药学知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取得患者信任,树立良好的形象。
临床药师自开展抗凝教育和指导用药以来,患者对抗凝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了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亦显著提高。临床药师在参与抗凝管理工作后,责任感明显加强,药师职业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1]张海英,张 斌,李玉珍.华法林的相互作用及其安全应用[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2):112-6.
[2]田新利,张石革.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6,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