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多排螺旋CTA诊断价值与DSA的对比研究

2011-08-04 10:17范伟雄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51403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5期
关键词:神经外科螺旋影像学

范伟雄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514031

随着多排螺旋CT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后期影像处理技术不断发展,3D-CTA在动脉系统疾病的影像学检测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特别是在颅内动脉瘤方面显示出了快速、无创、经济多方面的优势[1]。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术后诊断资料,对3DCTA与相应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和细节显示能力,旨在比较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测方法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80例受检者均为本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6月-2010年9月收治,受检前均为动脉瘤破裂疑似患者,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 38~72岁,平均年龄54.8岁。所有病例均进行过3D-CTA及DSA两项影像学检查,其中先进行3D-CTA,后进行DSA患者21例;先进行DSA,后进行3D-CTA患者45例;同日进行两项检查者14例,两项检查间隔时间0~14d,平均 6.5d。80例受检者按照 Hunt-Hess分级,Ⅰ级16例,Ⅱ级31例,Ⅲ级 25例,Ⅳ级8例,其中13例合并糖尿病,17例合并高血压。33例曾进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

1.2 方法

1.2.1 仪器与参数:DSA检查采用Philips V5000血管造影机,通过多角度投照,行正位及侧位DSA检查,获取2D-DSA图像并进行旋转DSA造影,图像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多角度3D-DSA观察,对其中具有诊断意义的区域进一步分析。3DCTA检查采用西门子Sensation 16排螺旋CT扫描仪,三代显影剂以高压注射泵经肘前静脉内穿刺套管针注入。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处理,采用技术如下:最大信号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容积重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ology,VRT)。

1.2.2 影像学评价:由熟悉颅内神经血管解剖学特征的神经外科医师、神经内科医师、放射学医师各2名,分别对所得CTA及DSA图像进行评价和测量工作。观察指标包括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形态、钙化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待取得一致意见方可下结论。其中神经外科医师对两种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满意度需要进行记录,待治疗结束后,对两种检测手段的患者满意度进行记录。

1.2.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 for window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chi-square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共80例患者,经3D-CTA检查诊断动脉瘤63例,占总数的78.75%,共检出72个动脉瘤,直径 3~22.6mm;经DSA检查诊断动脉瘤62例,占总数的77.50%,共检出67个动脉瘤,直径2.5~19.6mm。部分动脉瘤 MPR、VR图像见图 1、2、3、4。

图1 MPR显示前交通动脉瘤

图2 VR显示前交通动脉瘤(与图1属同1个病例)

图3 MPR显示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

图4 VR显示大脑中 动脉远端动脉瘤

本组资料最终通过外科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确诊64例动脉瘤,最终病理学诊断结果与CTA、DSA检查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CTA/DSA检查结果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照表

CTA诊断确诊病例63例,出现1例假阳性及2例假阴性;而DSA诊断确诊病例62例,出现1例假阳性和3例假阴性。两种检测手段中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在另一种检测手段中均得到正确结果,这表示两种检测手段联合应用的准确性要大大优于单项检测。

笔者用A表示可清晰显示和测量的动脉瘤,用B表示可看出瘤体及瘤颈,但清晰度不足以测量的动脉瘤,用C表示显示不清晰,瘤体结构不易看出,不能测量的动脉瘤,则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显示效果,见表2(假阳性影像学资料已去除)。从表中可以看出,3D-CTA对动脉瘤形态的细节显示能力要明显高于D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CTA/DSA显示效果对比表

神经外科医师对两种不同检测手段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准确性及特异性、显示是否清晰、对瘤组织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否准确反映,患者满意度则主要来自直观感受。两种不同检测手段的医师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见表3。

表3 CTA/DSA的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

3 讨论

本次试验中3D-CTA及DSA的灵敏度、特异性均显示较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在细节显示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两种不同的检测手段在灵敏度及特异性方面显示较为接近的水平,可能与DSA长期作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金标准,医师对其了解程度较高,读片经验较丰富有关。

3D-CTA与DSA相比,在分辨动脉瘤的形态和空间位置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2]。近年来随CT机及其软件的不断发展,结合其在瘤壁钙化、载瘤动脉的显示、瘤周解剖标志等方面的优势,有等同甚或取代DSA在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之趋势。3D-CTA对形态分辨和空间关系的显示能力,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瘤体周围血管遮蔽导致的假阴性,特别是在瘤体和瘤颈的显示方面,3D-CTA可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便于测量,对外科手术的入路选择和介入栓塞治疗的投照角度选择具有指导意义[3]。

3D-CTA与DSA比较尚有其他一些优点,比如无创、禁忌证少、扫描迅速、多角度观察。但3D-CTA也有一些局限之处,比如分辨率与DSA尚有差距、无法动态观察等。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3D-CTA与DSA的联合检查,可能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限于经济原因,以及急症患者入院的紧迫性,必须评价一种更为优越的检测手段。笔者认为,临床应用中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动脉瘤破裂疑似患者可先进行3D-CTA筛查,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DSA检查,也减少了部分DSA因血管遮蔽产生的假阴性,时间上也更有优势,同时3D-CTA也可为DSA检查和手术及介入治疗提供指导。

总之,多排螺旋3D-CTA为检查颅内动脉瘤高度敏感的最可靠影像检查技术之一,可以实现一站式诊断(包括CT平扫诊断脑出血情况、增强检查排除颅内肿瘤或其他、3DCTA筛查、评价颅内动脉瘤的情况),为患者医师及时诊疗争取宝贵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高勇安.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2):49-53.

[2]朱丽丽,徐凯.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J〕.中国 CT 和 MRI杂志,2008,6(3):9-12.

[3]曹代荣,王宏岩,等.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瘤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2(1):17-19.

猜你喜欢
神经外科螺旋影像学
神经外科教育在中国“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现状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