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梦娜,张春萍,苏金豹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南部,总面积为346 848km2,其中在鄂温克族自治旗2 884.65km2,在新巴尔虎左旗563.94km2、在陈巴尔虎旗19.89km2。辉河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湿地、森林、草原及其珍稀濒危鸟类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N48°10'-48°57',E118°48'119°45'[1]。
(1)鱼类。辉河水系及其相关的湿地有31种鱼类,分属8科5目。鲤形目包括3科,分别为鲤科、鳅科和鲇科。其中鲤科是保护区的优势种,包括东北雅罗鱼和丝鳑鮁等。
(2)鸟类。辉河自然保护区的众多珍稀濒危鸟类生活,是重要的繁殖地和休息地,保护区有鸟类187种,分属17目39科,有163种是迁徙种(占87%)。夏候鸟共有125种 (占总数67%),冬候鸟共有5种 (占总数3%)以及旅鸟33种(占总数18%),有24种常驻鸟种,占总数12%。其中有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2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区中最著名的鸟类是丹顶鹤 (Grus japonensis),白头鹤 (Grus monacha),鸿雁 (Anser cynoides)和大鸨 (Otistarda)。
(3)兽类。保护区境内共有兽类42种,分属6目15种。由于主要是湿地和草原景观,其大多是小型兽类。其次最普遍的是食虫目和翼手目。数量最多的是达乌里 (Hemiechinus davricus),达乌尔鼠兔 (Ochotona daurica),阿尔泰旱獭 (Marmota bobak和Meriones urguiculatus)等。
由于辉河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复杂多样,有多种多样的植物。保护区共有植物344种,分属60科199属。其类型组成有:4种乔木 (占总数1.2%)、13种灌木 (占3.8%)、9种半灌木 (占2.6%)、66种一年生草木 (占19.2%)和252种多年生草本 (占73.3%)。保护区水生生态植物类型分为:5种水生植物 (占总数1.5%)、29种湿生植物 (占 8.4%)、16种湿中生植物 (占4.7%)、153种中生植物 (占44.5%)、31种旱中生植物 (占9%)、49种中旱生植物 (占14.2)和61种旱生植物 (占17.7%),辉河湿地保护区植物分布见表1。
表1 辉河湿地保护区植物分布名录Tab.1 Plant distribution in Huihe wetland reserve
由于辉河自然保护区辽阔的面积以及其气候和地理上的相互过渡,保护区由多种栖息地景观类型组成。这些景观大致可被分为3类,并着存在着众多相互过渡的景观,它们分别为:湿地景观、草原景观和沙地樟子松景观。
1.3.1 湿地景观
湿地景观是保护区非常重要的景观类型。此景观有着多种类别的植被,包括水生、沼泽、草甸和盐化草甸等类型。同样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动物类型,特别是候鸟、鱼类和两栖类。在其生态环境基础上,湿地景观可被分为7个主要类型,分别为芦苇沼泽景观、河岸柳灌丛景观、盐化草甸景观、漫滩草甸景观、盐碱斑景观、碱湖景观和河流景观。
1.3.2 草原景观
内蒙古草原大部分都是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基本类型。草甸草原生长在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为350550mm。辉河自然保护区的草原景观是保护区总体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保护区的草原可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低山丘陵草原景观、波状平原草原景观和退化草原景观。
1.3.3 沙地景观
沙地景观分布于保护区南部地区,是大兴安岭山地与呼伦贝尔高原的过渡带。它是一片重要并少见的景观,而且还分布着樟子松。它有森林景观和草原景观。樟子松林景观通常都分布在沙丘上,一般树龄较高的樟子松都占据着沙丘上半部的位置,而樟子松幼树都分布在沙丘下部。该景观总面积为240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9%。
除了大自然赋予它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外,辉河保护区同时拥有深厚浓郁的人文资源。在保护区的范围内,其东北边界邻近辉河附近找到的石器证实了史前的居住遗址——距近67万年前细石器文化遗址,以及成吉思汗幼弟斡赤金的册封地遗址。
表2为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草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表2 草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Tab.2 Tourism resources of grassland folk culture
本文主要采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对辉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模糊评价法是指先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每一个模糊因子量化,然后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排列综合评价结果的代数值,以便对结果进行直接比较,这样优势劣势便一目了然[2]。为了能够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大小,为评价指标准确定量,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来确定权重[3-6]。
(1)确定评价指标集。
(2)构造判断矩阵:
(3)计算权值。将判断矩阵每一列归一化,Fij=(i,j=1,2,…,m);
将每一列经归一化后的判断矩阵按行相加,即Wi=(i,j=1,2,…,m);
将向量 W={W1,W2,…,Wn}作归一化处理,即Wi=Wj(i,j=1,2,…,m),依次所得的 W={W1,W2,…,Wn}即为所求权值向量。
运用以上方法,求得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及相对应的因子集、权重值和评价矩阵的对应关系表,见表3和表4。
表3 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因素权重分配表Tab.3 Weight distribution table of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表4 因子集、权重值和评价矩阵的对应关系表Tab.4 Relationship of factor sets,weight value and evaluation matrix
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因素、因子的权重后,接下来要对每一因素和因子给定评分标准。邀请15位旅游学、林学等方面的专家对辉河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打分,以确定资源评价指标的隶属度,见表5。
表5 辉河自然保护区观赏价值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向量Tab.5 Membership vector of ornamental value of the evaluation factor in Hui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r1=1/15,r2=2/15,r3=8/15,r4=4/15,r5=0/15,所得相应隶属度矩阵为:
同理可得出 R12,R13,R14,R15,R16,R17,R18等相对应的隶属度矩阵,见表6。
表6 辉河自然保护区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向量Tab.6 Membership vector of evaluation index in Hui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1)取X={X1,X2,…,Xm}为对象集;
(2)取U={U1,U2,…,Um}为指标集;
(3)取V={V1,V2,…,Vm}为评语集,评分标准可参见表4。
(4)确立模糊转换矩阵R(rij)m×n
rij=(i=1,2,…,m;j=1,2,…,n)
(5)取W={W1,W2,…,Wm}为F中指标的权重集;
(6)计算B=W·R
辉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
B=W·R=(0.301 4,0.317 5,0.289 1,0.176 0)
通过对综合评价体系中各因子的权重系数分析,可以看出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价值的权重高达0.5648,表明此区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开发利用的价值。在开发进程中,只有当旅游区所属的区域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可进入性、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以及环境容量等每个方面的评价指标都能够达到一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才应该继续思考开发的可行性及与开发相适应的外部环境。
从评价项目层分析,对辉河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价值具有影响力的5个因素权重分别为:观赏价值0.239 0、科学价值0.165 0、文化价值0.210 4,环境质量0.184 0及经济质量0.201 6,其中观赏价值比重最高。所以观赏价值是辉河自然保护区最具吸引力的因素。而在观赏价值中,权重系数最高的是物种美感度,数值为0.428 3;规模度在其后,数值为0.307 5。此外还可以看出,辉河保护区的文化价值相较而言所占比重较高,能把人文旅游资源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次重点。通过比较影响辉河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条件的6个因子权重系数得出,辉河自然保护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所占比重最大,为0.249 5,表示会有利于建设保护区景区、研发旅游产品、引进吸投资、扩建基础设施等。与中心城市间的距离因素方面表现在自然保护区距离呼伦贝尔市行政区海拉尔只有20多分钟的车程,交通非常便捷,且区位条件优越。最重要的是旅游景区的开发往往强调环境容量,若超过承载量将会导致景区和保护区生态环境遭受损坏,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尚处于开发初期,此区域幅员广阔,当前并不存在超载问题,不会影响到开发建设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所以权重系数最小。
鉴于对上述各评价因子的分析得出结论,辉河自然保护区应该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针对存在的不利因素,在以后的生态旅游开发中需要加快完善的脚步,进而达到增加辉河自然保护区的整体资源价值的作用,这是对资源进行整体综合评价的最终目的。
辉河自然保护区除了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外,同时还拥有深厚浓郁的人文资源。通过计算得出: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资源价值的权重高达0.5648,开发条件权重为0.4352,说明该保护区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
[1]苏金豹,张春萍.基于SWOT分析的辉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森林工程,2010,26(2):27 -30.
[2]程道平,刘 治.模糊评价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利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1,21(2):186 -190.
[3]梁春玲.南四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3):260 -262.
[4]佟玉权.旅游资源的模糊性及其评价[J].桂林旅游专科学报,1998,(2):27 -29.
[5]蒙可泉,林中衍,罗 成.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J].广西林业科学,2004,33(2):102 -107.
[6]郑建灿.龙湖森林公园景观资源与景区规划构想[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5):144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