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的变化

2011-08-02 05:21曹传伟禤彩霞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钦州535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9期
关键词:血管性阿尔茨海默病因

曹传伟 禤彩霞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钦州 535000)

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病因〔1〕,但两者的确切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不确定〔2〕。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D和VD患者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3〕。最近的生物化学、流行病学和遗传学都有脂代谢紊乱与老年期痴呆有密切关系的报道〔4〕。为探讨VD和AD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的变化及其在VD和AD病理生理中的价值,本文对VD患者和AD患者血清TG及TC进行检测,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35例AD患者和35例VD患者为研究对象,AD诊断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及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NINCDS)和AD病及相关疾病协会(ADRDS)推荐的临床可能AD诊断标准,VD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VD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影像学证实。AD组男12例,女23例,年龄60~82〔平均(70.2±5.6)〕岁,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MSE)为14~25分,平均(18.9±2.9)分,病程3~12年。VD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61~80〔平均(71.1±4.9)〕岁,MMSE评分为14~24分,病程2~12年。两组均未服用降脂药及维生素类药物;无酒精及药物依赖史。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20例为对照组,无神经精神科疾病史,无卒中史及痴呆家族史,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62~81〔平均(69.9±5.9)〕岁,MMSE 评分为27~30分。入选研究对象均获同意,并由研究对象本人或监护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6时在肘正中静脉空腹采血3 ml,血清TG及TC的测定均采用酶法,仪器为日立7060型生化仪,试剂由浙江温州东瓯公司提供,并同时用高值和低值水平的质控标本进行实时质控监测(正常值批号为168314,异常值批号为167436),检测结果均在质控允许范围内。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三组血清TG及TC含量比较,AD组与VD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组与V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三组血清TG及TC含量比较(±s,mmol/L)

表1 三组血清TG及TC含量比较(±s,mmol/L)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TG TC AD组 35 2.08±0.981) 6.42±1.211)组别 n VD组 35 2.20±1.011) 6.38±1.121)对照组20 1.40±0.96 5.65±0.92

3 讨论

痴呆是指大脑功能衰退,特别是与智能有关的功能全面衰退的综合征,通常包括记忆力、认知力、情绪与行为等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并且持续数月或半年以上。国内外研究均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痴呆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日益增高〔5〕,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发展,痴呆人数的绝对值增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6〕。

老年痴呆的原因有多种,AD和VD是其中最常见的两种〔7〕。A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的,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约占老年痴呆的50% ~60%〔8〕,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致死性疾病〔9〕。而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是一个综合征,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第二病因,约占老年痴呆的10% ~20%〔10〕。迄今为止,AD和VD确切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结果显示:AD和VD患者血清TG及TC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VD的实质是脑动脉硬化,而高TC血症及高TG血症导致脂肪堆积在血管壁,增加了血液的黏度,最终成为引起脑动脉硬化的主要病因,从而导致VD发病率的增高〔11〕。经解剖发现,学者们公认AD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β-淀粉样蛋白合成代谢异常或转运失衡导致成分漏出细胞膜,造成神经元纤维缠结和细胞死亡所致〔12〕。研究发现β-淀粉样蛋白与过氧化氢酶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并且这种相互作用损害了过氧化氢酶,使它无法将过氧化氢降解为氧气和水〔13〕。正常情况下,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和降解是平衡的,当平衡因各种因素被打破导致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引起神经元细胞膜破坏,导致细胞损伤甚至死亡。

总之,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可以治疗,其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以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功能退化。预防老年痴呆必须从预防高TG血症、高TC血症开始。

1 吴 林,徐兴华,张其瑞,等.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7):98-100.

2 李俊仙,肖红玲,王 霞,等.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89-91.

3 张小倩,李 妍,张朝东.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9;4:381-5.

4 刘 峘,田金洲,陈 彪.血管性痴呆与血脂异常〔C〕.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2008.

5 段 迪,凌迎春,周月琴.血管性痴呆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变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7(2):153-5.

6 赵朝贤,张红艳,周 涛,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水平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106-8.

7 Demaerschalk BM,Wingerchuk DM.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J〕.Neurologist,2007;13(1):37-41.

8 蒋安杰,方 芳,晏 勇,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胆碱酯酶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重庆医学,2010;39(12):1530-2.

9 Jack CR,Bemstein MA,Fox NC,et al.The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MRI methods〔J〕.Magn Reson Imaging,2008;27(4):685-91.

10 Ding B,Chen KM,Ling HW,et al.Correlation of iron in the hippocampus with MMSE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J〕.J Magn Reson Imaging,2009;29(4):793-8.

11 Xia C,Wang G,Sun J,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ginsenoside Rg1,Re,Rd,Rb1 and ophiopogonin D in rat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ic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harmacokinetic study of‘SHENMAI’injection〔J〕.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ol Bimed life,2008;862:72-8.

12 贾建平,刘江红.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0;10(1):43-8.

13 Treiber KA,Lyketsos CG,Coreoran C,et al.Vascular factors and risk for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in Alzheimer's disease:the Cache County Study〔J〕.Int Psychogeriatr,2008;20(3):538-53.

猜你喜欢
血管性阿尔茨海默病因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睡眠不当会增加阿尔茨海默风险
CH25H与阿尔茨海默病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抑郁症病因病机探源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