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赵学忠 于 水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 长春 130021)张晓天 王 放 (吉林大学白求恩基础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微循环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信息、能量传递。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血液不畅,微血管痉挛,微血流黏度增高,红细胞聚集,血栓形成或有栓塞。血瘀证是血脉瘀滞不畅,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有关病证。由此可见,微循环障碍和血瘀证有着相似的病理改变,微循环观测可作为血瘀证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1〕。血栓心脉宁片用于治疗冠心病、脑梗死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进一步证明血栓心脉宁片抗血栓、抗凝活性,并探讨其机制。
1.1 材料
1.1.1 动物 清洁级 Wistar大鼠,体重180~210 g,雌雄各半,由吉林大学动物室提供。动物合格证号 SCXK-(吉)-2007-0003。
1.1.2 药品与试剂 血栓心脉宁片(吉林华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601)。步长脑心通:(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10552)。高分子右旋糖酐(葡聚糖T500,Pharmacia法码西亚试剂公司,批号:17-0320-01)。台式液试剂均为市售。
1.1.3 仪器 HW-ZOOO型恒温仪,恒温控制实验鼠板,BI-2000动态微循环图像观察测量系统软件(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OYLMPUS生物显微镜 (日本);DELL计算机(美国)。
1.2 方法
1.2.1 分组及给药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微循环障碍模型组(灌胃予蒸馏水)、血栓心脉宁片低剂量组(予血栓心脉宁350 mg/kg体重)、中剂量组(予血栓心脉宁700 mg/kg体重)、高剂量组(予血栓心脉宁1 400 mg/kg体重),步长脑心通阳性对照组(予步长脑心通800 mg/kg体重),每组10只。各组大鼠每日灌胃给药1次,0.5 ml/100 g,连续给药5 d。实验前将高分子右旋糖酐(葡聚糖T500)和蒸馏水按照1∶10配成10%的浓度。台式液按照 NaCl 8.0 g,KCl 0.2 g,CaCl20.2 g,MgCl20.1 g,NaH2PO40.05 g,NaHCO31.0 g,葡萄糖 1.0 g 的比例加蒸馏水配成1 000 ml液体。
1.2.2 实验方法 连续灌胃给药第4天晚禁食不禁水,第5天灌胃半小时后,给予10%水合氯醛3 ml/kg腹腔注射麻醉,背位固定,行腹正中线切口2~3 cm,轻拉回盲部一段小肠系膜,置于充满37℃台式液的有机玻璃恒温水浴槽中,并平铺在浴槽中央的有机凸型观察台上,压上固定板,利用恒温彩色微循环显微仪上摄像头采集显微镜下视频图像,通过视频采集卡输入微机,以微循环观测系统对所采集的镜下视频图像进行实时分析。固定一个视野,观察选定区域的微血管管径、微血管流速、红细胞流态等指标。待以上参数稳定后,各组均舌下静脉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3 ml/kg),造成大鼠微循环障碍,观察 5、10、15、20、25、30 min 时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计算给药后微循环管径、微血管流速变化率。变化率=(给药前测定值-给药后测定值)/给药前测定值×100%。
2.1 血栓心脉宁片对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血管管径的影响 模型组在给予10%高分子右旋糖酐后,微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微血管管径变细;红细胞流态可出现粒缓流,粒摆流,甚至血流处于淤滞状态无恢复,造模成功。
血栓心脉宁片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微血管管径在给予10%右旋糖酐后15 min即开始恢复,并在30 min内逐渐恢复到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段微动、静脉管径的变化率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给予10%右旋糖酐后20 min和25 min管径开始恢复并逐渐增加,但在30 min内尚未恢复到给药前管径大小,其血管管径变化率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表明血栓心脉宁片对微循环有改善作用,以中剂量组最明显。见表1。
2.2 血栓心脉宁片对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微动脉血流速度在给予10%右旋糖酐15 min后开始恢复,在30 min流速大致恢复到给药前,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低、高剂量组给予高分子右旋糖酐后20~25 min起流速开始恢复,不同时间段流速变化率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见表2。
表1 血栓心脉宁片对肠系膜微循环障碍血管管径的影响(n=10,x ± s,%)
表2 血栓心脉宁片对给予高分子右旋糖酐后血流速度变化率的影响(n=10,x ± s,%)
冠心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胸痹、心痛”范畴,主要是由于多种病理产物导致血行不畅,心血痹阻,脉络不通。研究表明,冠心病血瘀证是最常见的基本证型〔2〕。现已证实血瘀即为血液循环障碍,尤其微循环障碍〔3〕。由此可见改善微循环对于治疗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活血化瘀疗法多有改善微循环的功能〔1〕。血栓心脉宁片是道地取材,包含两味国家一类新药(牛黄、麝香),是我国第一个针对二级预防进行二次研究开发的现代中药。本实验通过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活体标本的观察,验证血栓心脉宁片可以促进微循环障碍的微血管动、静脉管径恢复,缩短微血管管径变化率;促使微循环障碍的血流畅通和血流速度加快;使红细胞聚集减少,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度,从而使微循环障碍得以缓解。同时也证明了该药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前期药理实验表明,血栓心脉宁片能抑制脑缺血时自由基的氧化损伤,改善血小板黏附及聚集功能,减少脑组织MDA的生成〔4〕;降低缺血性心肌组织MDA的浓度,提高心肌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5〕;降低血液中TXA2含量,增加PGI2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并可以使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降低,抑制血小板聚集〔6〕。血栓心脉宁片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能与上述作用机制相关。
1 田 牛.血瘀证的微循环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4):248.
2 旷惠桃,潘远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证型分类探讨〔J〕.中医杂志,1997;38(12):742-3.
3 刘 伟,胡晓晨,金慧心,等.心血淤阻型冠心病微循环变化〔J〕.中医药信息,1996;3:39.
4 刘建伟,曲绍春,于晓风,等.血栓心脉宁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3):333-4.
5 郭清军.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9):1019-20.
6 王 宏,曲绍春,于晓风,等.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3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