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柳芳,易姣君
(柳钢医院,广西 柳州545002)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1]。属中医“胃脘痛”范畴。此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笔者于2007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自拟温中健脾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慢性胃炎4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126例病例均为我院中医科门诊病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成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3组。针刺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3~70岁,平均岁(48.1±19.6)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5.1±3.2)年。中药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2~70岁,平均(48.2±19.5)岁;病程10个月~20年,平均(5.3±3.1)年。针药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5~70岁,平均为(49.2±19.5)岁;病程10个月~19年,平均为(5.2±2.9)年。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2]:①中上腹部不适或胃脘疼痛、饥而不欲食、疲乏、贫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②胃镜检查胃黏膜充血、水肿,胃黏膜表面黏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病变处黏膜红白相间或花斑状,似麻疹样改变,有时有糜烂或黏膜呈苍白或灰白色,亦有呈红白相间,白区凹陷,活检标本时应作病理学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
1.3 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胃脘痛的证候分类标准。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妊娠哺乳期患者;④非脾胃虚寒型的临床表现者。
2.1 针刺组 取穴:足三里、中脘、梁丘、内关、脾俞、胃俞。常规消毒后,以0.25 mm×25 mm、0.25 mm×40 mm消毒针直刺入穴位,捻转得气后,接G6805-2A电针治疗仪,留针30 min。脾胃虚寒型加用TDP照神阙。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
2.2 中药组 口服自拟温中健脾方,药物组成:黄芪30 g、白术12 g、陈皮8 g、党参15 g、柴胡6 g、当归6 g、延胡索10 g、法半夏9 g、海螵蛸10 g、白及10 g、茯苓30 g、甘草6 g。瘀血明显者加田七6 g;肝胃气滞甚者加佛手6 g。每日1剂,水煎取液500 ml,早晚分2次温服。每天1剂,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
2.3 针药组 采用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疗。
2.4 疗程3组均在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胃脘痛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变化。
3.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3 治疗结果
表13 组疗效比较(例)
由表1可以看出,疗程结束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1.43%,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6.19%,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2.86%,针药组与针刺组及中药组相比,其临床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和中药组。
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等范畴。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其发病多与饮食失节、情志不遂、劳逸失调、外感邪气等因素有关。笔者认为,脾与胃相表里,同居中焦,共奏受纳运化水谷之功。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胃之受纳腐熟赖脾之运化升清,所以胃病常累及于脾,脾病常累及于胃。若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过服寒凉药物或久病脾胃受损,均可引起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致使胃失温养,发生胃痛。正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中谓:“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或脏寒生满病。”
针对本病的病机,笔者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为治法,方中用黄芪、白术、党参温中益气健脾,茯苓健脾化湿,法半夏和胃降逆,陈皮、柴胡、延胡索理气和胃止痛,当归活血养血,海螵蛸、白及有收敛生肌和促进病灶愈合的作用,甘草缓中止痛并能调和诸药。田七活血化瘀、佛手疏肝理气。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具有益胃健脾、调补气血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4]针刺足三里不仅能调整胃肠功能,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影响或干扰HP的增长和定居,直至清除HP,使受损的胃黏膜得以修复,达到治病的目的。中脘为胃之募穴,与足三里相配可以疏调胃气而止痛。梁丘为足阳明胃经的郄穴以治急性胃痛。内关宽胸理气、开郁止痛。脾俞、胃俞可健脾和胃以促气血化生。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62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2-17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4]余明哲,朱忠春,彭美凤,等.针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腧穴特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