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22例

2011-07-28 07:16朱亚兰
中国药业 2011年15期
关键词:肝素进展神经功能

朱亚兰

(四川省广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 广汉 618300)

进展型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约占脑梗死的20%~40%。笔者于2004年3月以来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进展型脑梗死住院患者47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发病后6~48 h内神经功能缺失逐渐加重;头颅CT排除脑出血,并在24 h后复查CT证实为脑梗死;非心源性脑梗死;无出血倾向及活动性溃疡;无全身严重疾病;血小板大于80×109/L;意识清醒或轻度嗜睡;血压小于210/120 mm Hg。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48~72岁,平均(57±3.1)岁;前循环梗塞19例,后循环梗塞3例。对照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50~78岁,平均(62±2.9)岁;前循环梗塞21例,后循环梗塞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海南通用同盟药业有限公司)5000 U,每12 h皮下注射1次,持续应用7 d;同时服用拜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对照组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100 mg,每天1次。两组均同时应用丹参、胞二磷胆碱等药物常规治疗,有脑水肿者给予甘露醇,7 d后均行理疗治疗2周,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治疗12 h后判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停止;按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量表(1995)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于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评分,并判定疗效。观察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

1.3 疗效判定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 ~45%;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7%以下或增多[1]。以前两者合计为显效,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后12 h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停止情况,治疗组进展19例(86.36%),对照组进展14例(5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情况见表1,疗效分析结果见表2。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部分出现注射部位皮下瘀斑,均未发现严重副作用,实验室检查凝血功能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1。

组别治疗组(n=22)对照组(n=25)治疗前21.81 ± 7.3220.92 ± 8.13治疗后7 d 10.25 ± 3.27#▲15.72 ± 5.39治疗后14 d 5.79 ± 3.52#▲11.78 ± 6.74

表2 两组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进展型脑梗死发病后,局灶性脑缺血症状逐渐进展,呈阶梯式加重,在1~3 d甚至1周才达到高峰[2]。其发病机制是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由于血流淤滞、高凝状态、血管损伤三大因素启动了凝血过程,导致血栓的形成并不断发展、再生,致使缺血缺氧范围扩大,从而发展为进展性梗死。其治疗关键是阻断凝血过程,抑制血栓扩大,尽早改善缺血半暗带的供血,挽救半暗带,以恢复半暗带脑组织功能。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活性,抗凝机制是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Ⅹa的活性[3],较肝素具有以下特点:明显而持久的抗血栓作用,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达98%;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较小,出血危险性减小[4]。低分子肝素还具有促纤溶作用,通过内皮细胞介导作用导致血管内皮和组织中的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从而促进纤溶作用[5]。因此,应用低分子肝素能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与再生发展。

目前,国际上多个大型临床试验结论认为,低分子肝素对完全性卒中治疗效果不肯定,且增加出血危险,但对于进展型卒中还需进一步研究。本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均未发现有严重副作用,无需监测出凝血时间。因而笔者认为,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阻止血栓形成发展,改善临床症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

[1]陈海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2]侯熙德.神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5.

[3]陈汝筑,黄守坚.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8-220.

[4]Henrry JM,Barnett JP,Mohr Bennett M,等.卒中病理、诊断及其治疗[M].高旭光译.第3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15-820.

[5]凌 敏.低分子肝素及临床应用进展 [J].岭南心血管杂志,1997,7(3):48.

猜你喜欢
肝素进展神经功能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