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普罗宁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2011-07-28 07:16:22冀建明杨常成
中国药业 2011年15期
关键词:普罗宁肝炎病毒性

冀建明,杨常成

(1.武警湖南总队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6;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中心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3)

硫普罗宁为含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能降低肝细胞线粒体酶活性,升高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含量,改善肝细胞功能,同时可参与肝细胞物质(蛋白质、糖)代谢,维持肝胞内谷胱甘肽浓度,抑制肝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脂质体形成,对降低慢性肝炎的转氨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笔者以硫普罗宁序贯疗法与单纯应用注射用硫普罗宁对照,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以寻找更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两家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的门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90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中有关标准。采用数字化随机法分组。治疗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7±19)岁。对照组45例,其中男24例,女21例;平均年龄(39±14)岁。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均未应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均排除甲、丙、戊型病毒性肝炎及其他慢性肝炎重叠感染,且年龄、性别和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门冬氨酸钾镁等普通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河南省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1 g/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5 d后口服硫普罗宁片(河南省新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2 g/片)0.4 g,每日 3 次,疗程共 30 d;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硫普罗宁0.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30 d。

1.3 疗效判断标准[2]

依据全国第五次病毒性肝炎防治会议的疗效标准判断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降至基本正常(40 IU/L),总胆红素(TB)基本恢复正常(小于20 mmol/L);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ALT降至正常的1.2~1.5倍,TB下降到治疗前的50%以下;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ALT和TB均降至治疗前的50%以上。

1.4 成本确定

成本是指人们所关注的某一特定治疗方案或药物治疗所消耗的资源总价值,用货币单位表示,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直接成本包括药费、给药费、检查费等;间接成本包括因疾病导致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损失;隐性成本是指因疾病而遭受的痛苦、悲伤、精神创伤等成本。本研究中患者均在门诊治疗,且检查成本相同,治疗成本只需计算所用药费和注射费即可。药品价格按2010年1月的价格计算,注射用硫普罗宁 (0.1 g)为28元/支,硫普罗宁片(0.1 g)最高零售价为2.05元/粒,5%葡萄糖注射液为4.6元/瓶,注射费按6元/次计算,则总费用人均 C治=(28×2+4.6+6.0)×15+2.05×2×3×15=1183.50(元),C对=(28 ×2+4.60+6.0)× 30=1998.00(元)。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水平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血清TB、AL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2 临床疗效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有2例出现轻度恶心等不适,均能耐受。检测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钾、钠均在正常范围,未作特殊处理,1 d后自行缓解,均未影响继续治疗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是较完备的经济评价形式之一,其目的在于寻找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它是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或每货币单位所产生的效果来表示的。成本-效果比(C/E)则把两者有机联系起来,采用成本与效果的比值表示1个单位效果所需要的净成本,比值越小越好。两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详见表3。

表3 两组成本-效果分析

2.5 敏感度分析

药物经济学中所用的变量通常较难准确测量出来,经济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和潜在偏差,而且每个方案在不同的人群或不同医疗单位中的成本和效果可能不同,这些难以控制的因素对分析结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敏感度分析。本文假设所有药物费用下降10%,由此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敏感度分析

3 讨论

序贯疗法是指抗菌药物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采用胃肠外给药(一般为静脉给药),当患者的病情缓解(通常用药3~5 d)后,迅速转换为口服抗菌药物的一种给药方法。一般是同一种药不同剂型间的转换,也可从高一级抗菌药物转为低一级抗菌药物,或同一级抗菌药物间的转换[3]。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本着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原则,以较低的成本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使有限的药物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本研究将这种方法应用到硫普罗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方面,通过成本-效果分析,可见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而序贯疗法的成本更低。因此,使用硫普罗宁序贯疗法,可以节约卫生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较佳方案。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 -62.

[2]聂 燕,杨龙涛.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妊娠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 中国药房,2007,18(29):2290 -2291.

[3]苏 萍.序贯疗法优化抗菌素治疗的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81 -182.

猜你喜欢
普罗宁肝炎病毒性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硫普罗宁的含量
《世界肝炎日》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湖南饲料(2021年4期)2021-10-13 07:32:40
世界肝炎日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1:58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3
硫普罗宁的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