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材内容、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育方法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目前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数学作业的改革不够关注。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很多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多数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价值,更谈不上是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新型的小学数学作业应该是怎样的呢?
一、深入发掘评讲习题,激活教学资源
习题中的每个要求及问题的背后都蕴藏着特定的意图,都有不同层次的目标,仅仅满足于学生会做这道题,这样的教学目标是浅层次的,不能完全发挥习题发展思维、启迪智慧的作用。要充分激活习题的思维含量,打造吸引学生的评讲课堂,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对所评讲习题的深入发掘是重要前提。
教师要在“面”上对所评讲习题作整体性把握:充分思考本次作业涉及哪些知识?解决的方法有哪些?题中蕴含了哪些思想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解题时障碍在哪里?区分基础巩固题和拓展提高题,以此确定评讲节奏。全部作业评讲完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份作业中相同类型的题目、相同解法的题目、有相同注意点的题目、要加以区分的题目……教师还要善于捕捉所评讲作业中的两个关键“点”:一是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二是适宜评讲、利于提升思维的题目。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施展才华
我们要走出开放性作业只面向少数尖子生的难题、偏题、怪题的误区。开放性作业应充分考虑参与对象的层次性。它的起点要低,能照顾学困生的解答水平,使他们积极动脑;它的层次要多,能鼓励优等生去寻求更多的解答,寻求答案的全面性。确保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使全体学生各有所得,均有发展,体现新课程标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我曾设计了这样一个作业:“请学生设计方案并实施:量出一捆电线的长度(提示:电线可到商店、建筑工地、正在装修房子的朋友家借用)。每位学生都至少设计一种方案。”综合整理,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如果电线没用过,直接看标签;②拉直电线,对折几次后量;③先量一量一圈电线的长度,再数一数这捆电线有多少圈,然后算一算长度;④剪一段1米长的电线,称称多重,再称一称整捆电线多重,计算出这捆电线的长度。“低起点”使得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能着手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上不封顶”对于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有充分施展他们才华的空间,达到了百花齐放的效果。
三、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成为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新课程标准》强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比如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再比如设计一些“我和妈妈比口算”、“我和爸爸妈妈比解应用题”等作业。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生活中的数学”就是强调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背景,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假设家中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父母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
四、师生互动,评价堂上作业
堂上作业,能及时反馈教学质量,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对堂上作业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可以调动学生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探讨解题方法的积极性。
1. 教师直接评价。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兴趣。对学生有独特解法的地方,应多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如:“你的方法真是太妙了”、“你的思维真灵活”,等等。对于学生存在不足的地方,则用发展性语言评价。如:“我相信你再想一会儿,定会想出正确答案”、“失败乃成功之母,下一道题你一定能做对”,等等。
2. 学生自评,再同桌互评。一些比较基础的堂上练习,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自我评价,再同桌互评。这样,通过内省与反思,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养成练习后能自我反思的好习惯。同桌互评,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悟出真理。
3. 小组互相评价。对于堂上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再小组讨论,互相评价学习结果,最后再由老师进一步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氛围。在相互交流中,以优带差,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激励的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谈到教学最优化和减轻学生负担时告诫人们:“不要取消作业”,而是要“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为此,作为农村数学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家庭作业缺乏家长的指导,就单纯布置些计算类比较死板的题型或干脆就不布置作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与个性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从而获得自主、生动活泼的发展。(作者单位 福建南安市丰州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