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都市环境中历史建筑“场”的再生

2011-07-25 11:19
山西建筑 2011年32期
关键词:历史空间环境

肖 波

1 历史建筑与“场”环境

城市的扩张与发展、旅游业的兴盛、生活的改变,都对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产生了影响。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时间角度看,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形成了一种历时的共生关系,在建成环境上具有相同的时代指向,是理解历史建筑时代意义的导引;从空间的角度看,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蕴含着一种同源的文化形态,在社会、精神、历史、艺术、审美、科学等文化层面上存在着整体价值的特点。

2 历史建筑“场”环境的性质

基于这种理念,我们会发现建筑“场”所也具有一些与电磁“场”相似的特征(电磁物理学中场的属性参阅文献[1])。

1)历史建筑与“场”环境都是物质的体现,历史建筑是主体,“场”环境是其生存的物质空间。2)在以历史建筑为主体的建成环境中,个体的“场”与建成环境形成的“场”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藉此来构成一个文化特征鲜明的城市环境。3)建筑是间断的实物,文化意义是连续的场,在建筑文化的表现方面两者应当是一个统一体。

我们通过重新认识建筑“场”的现象,以期获得对于历史建筑及其建成环境的更为深刻的理解。

3 历史建筑“场”环境的类型

历史建筑对于显现城市的文化品质和构建城市的意象特征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历史建筑的“场”环境归为以下类型:

1)封闭型:由传统街市为骨干形成的空间,基本保持着传统的完整性,如平遥古城。2)中心型:由历史建筑形成的地标式空间。类似“众星捧月”的空间形态。如,大雁塔在唐长安城中并不具备城市空间的组织意义,与大明宫仅仅是一对视觉轴线。在20世纪30年代修建西安火车站时,才和大雁塔形成了南北轴线关系,大雁塔成为了城市重要的节点意象。3)片区型:由成片的历史建筑或者传统民居形成的历史街区。4)复合型:两个或多个历史建筑联合构成的场空间。5)自然型:大多处于传统聚落环境的外围,形状较为发散。

4 历史建筑场空间的特质

1)人的活动的选择性。历史建筑场其内部的事件或人的活动对于构建历史建筑的场具有重要意义,事件或者活动影响着场空间的形态,但也正是这种变化或延续,使得历史建筑场空间保持了其活力。

2)文化意义的完整性。被誉为“中国古牌坊之乡”的隆昌古牌坊群,贯穿于长约1 km的千年巴蜀古驿道,历史上架构于周边密不可分的民居建筑群之上(见图1),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与传统民居是密不可分的。而对古牌坊改造之后的场空间,在牌坊两侧留有20余米的开放空间,使牌坊群的文化意义通过空间环境的改变得以改变(见图2)。

3)空间形象的持续性。意即历史建筑物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中的一个单元而已,它需要同其他单元进行对话,从而完整其自身的形象。

图1 古牌坊历史上真实的空间环境

图2 隆昌古牌坊场空间的现状

4)地段精神的标识性。主要是指历史建筑具有保持其认同性与归属感的能力。

5)功能组成的多样性。历史建筑的场空间是需要符合现代人们的多层次需求的。例如,传统的活动会在历史建筑场里相对集中,而这些功能同时又会扩张出许多新的如商业、休闲等。

5 历史建筑场空间设计的策略

“积极保护”[2]的观念,就是将历史建筑的保护同周边环境的建设结合起来,不仅单方面的保护历史建筑,而且要保护其周边环境。

历史建筑场空间的这种整体性应该尊重人的现代生活方式,在延续场空间的优秀构图法则的基础上灵活创造。它对于原本历史建筑的场空间来说,绝对不能是一种臆造,它是在有考证有依据的恢复或重建历史遗迹,虽然这种方式再现的建筑不具备历史及考古价值,但是具有能够增强城市历史记忆的意义。试举笔者所从事的襄樊友谊街区城市设计案加以说明。

规划地段位于汉江北岸,樊城回族聚居区,地段建筑遗存较少,规划为历史风貌控制区。对现状进行充分调研之后,我们认为较为重要的历史建筑是清真寺,其周边建筑空间环境较为杂乱。历史上此地段为樊城清真寺、江苏会馆所在地,史称“教门街”,由于宗教传统和民族习惯,至今这一地区仍延续了历史的文化生活风俗,具有鲜明的民族风味和地方特色。

策略之一就是保留这些生活的习俗,同时提供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提升空间环境质量,依靠城市设计导则的引导,对空间环境的传统氛围与场所感进行再营造。我们以清真寺场空间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建立一个以清真寺为核心的面向汉江的开放空间主轴,辅助以东西向的友谊街及纵向的十字街,其间再穿插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巷道。完成以历史建筑——清真寺为核心的空间艺术构架。形成完整的步行、车行结构,成为樊城新的历史文化展示场所。

6 “场”的建构——历史建筑空间环境的一种城市设计方法

在现代城市建筑环境、人们对历史文化的需求、市民对于城市开放空间的追求、人的社会性活动的综合影响之下,历史建筑的空间环境面临保护与再生的问题。从历史建筑场承载的特质分析出场空间的设计原则与策略,结合历史建筑场空间的构成元素本体、边界、陈设物并分析其设计要点,完成历史建筑场空间的理论架构。在这里我们把这种理论架构推进为历史建筑空间环境的一种城市设计方法(见图3)。

图3 设计方法与过程图解

1)对历史建筑场原本的文化意义与场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包括分析历史格局、形态、构成要素,并对这些要素的尺度、色彩、材质、风格等进行把握;分析场中功能的、文化的、社会的含义;分析与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关系等,提出保护的依据及要点。

2)研究历史建筑场空间在现代都市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包括交通、人的社会性活动、功能过时、规划控制在实际操作中的失误等,综合分析这些矛盾并把其作为场空间更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内容。

3)研究历史建筑场空间在现代都市环境中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包括交通、人的社会性活动、功能过时、规划控制在实际操作中的失误等,综合分析这些矛盾并把其作为需要解决的内容。

4)通过以上两个层面的分析,对场空间艺术构架进行设计与再创造,建立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场空间。

5)利用历史建筑“场”的整体性概念架构于空间中的建构元素,统一协调场空间中的设计要点,对历史建筑的空间环境做出保护与再生的可能。

历史建筑场的建构是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环境创造方面的理论之一。在历史建筑朝向开放式空间发展的时候,必须以历史建筑为主体的要求予以考虑,即历史建筑场空间环境的系统整合。唯有这样才有助于发挥城市的历史特色及建筑场所精神的发挥。

[1] 马英卓.关于引力场问题[J/OL].中国挑战相对论网网站,2005-09-07.

[2] 吴良镛.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创造[J].城市规划,2007(8):9-11.

[3] 陈爱萍.关于历史街区活力复兴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0,36(26):23-24.

猜你喜欢
历史空间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