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波,陈 红
(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西医门诊,广州510180)
返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或十二指肠液经常返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性病变。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返流入食管时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臂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本病病因与发病机理未明,可能与进食过多脂肪、饮酒、吸烟、插胃管、反复呕吐和胃潴留等有关。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疏肝和胃汤配合西医治疗返流性食管炎,取得满意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选择广州市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返流性食管炎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平均年龄38岁,男34例,女26例,病程7个月至7.5年,平均2.4年;对照组56例,平均年龄36岁,男32例,女24例,病程6个月至6.5年,平均2.7年。所有病例具有典型的RE症状,如上腹部灼痛、反酸、胸痛等,并参照全国返流性食管病(炎)研讨会制定的标准[1],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返流性食管炎(Ⅱ-Ⅲ级)。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分级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组患者均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吗丁啉10mg,每日3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疏肝和胃汤配合治疗,处方:苏梗10g、陈皮6g、法半夏10g、茯苓10g、柴胡10g、木香10g、香附10g、竹茹10g、黄芩10g,随证加减:心烦口苦者,加黄连、龙胆草;便秘者,加大黄、核实;胸骨后疼痛甚者,加白芍、广郁金;气郁化火者,加麦冬、黄连;胸闷咽嗌有痰者,加鹅管石、水红花子。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温、缓慢服用。治疗期间禁食烟、酒、辛、辣、肥甘厚味,少食多餐,饮食不宜过热,保持情绪舒畅。2组患者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并随访1年,观察其复发情况。
根据症状改善及胃镜检查情况,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显示食管黏膜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有效:症状明显好转,胃镜显示食管黏膜组织学改变好转;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胃镜显示食管黏膜组织学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随访2组病例中显效和有效者,随访期1年,以临床症状体征及胃镜复查确诊是否复发。观察组随访54例,对照组随访42例,2组随访病例复发情况见表2。
表2 2组病例复发情况比较
返流性食管炎为一种病程较长的慢性病,西医多常规使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目的是减轻返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可缓解症状。但食管炎归因于胃液的过度返流,而不是胃液的过度分泌,故长期抑酸治疗有诱发萎缩性胃炎的倾向,且停用抑酸药物易复发,因而探讨中药治疗有重要意义[2]。本病属中医噎膈、吐酸、胃痞、胃痛、梅核气等范畴[3],为肝郁气逆、胃失通降的病症。因肝气郁结,必克胃土,导致肝胃不和,胃气上逆。《医家心法·吞酸》说:“凡是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肝主疏泄,主升发,调畅气机,疏畅情志,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胃主受纳,以和降为顺,腐熟水谷,与脾相表里,共司升清降浊,郁怒伤肝,木失条达,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即出现嗳气吞酸,胸胁胀痛。故本病以肝失疏泄、胃失和降为主要病机。疏肝和胃汤中苏梗理气宽中、降逆下气;柴胡可疏肝郁、行滞气、利胸胁、调胃肠,配黄芩,可通调表里;香附、木香二药皆能理气,但香附偏于疏泄,木香偏于健脾,合用疏肝理脾、行气止痛功效更甚;竹茹具有降逆止呕之功,为胃虚、胃热呕逆之良药;陈皮理气降逆、调中开胃;茯苓甘淡平和、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半夏辛散温燥、燥湿去痰、消痞降气,二药相配,补脾渗湿与燥湿消痰同用,相互促进,共奏化痰和胃,降逆止呕之功。诸药合用,发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效,切断返流性食管炎之病机,在此方的基础上辨证加减,配合西医治疗可获满意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单独治疗。
[1]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返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0,17(1):60.
[2] 胡芳.中药为主治疗返流性食管炎54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7):24-25.
[3] 刘莹晖,陈环宇.半夏泻心汤治疗返流性食管炎36例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4):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