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新进展

2011-07-21 07:38赵兰才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1年5期
关键词:卫生防护电离辐射委会

赵兰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谈到电离辐射或放射线,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和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其实,在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和地球外的广袤空间,射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医院里的放射诊疗科室,在源源不断向电网输送电能的核电站和各种核技术应用场所,你虽然看不到放射线的身影,甚至感觉不到放射线的存在,但它既会以各种方式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可能悄无声息地危害你的健康和安全。制定和发布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目的就是为实施放射卫生防护法规提供技术支持,做好放射卫生防护工作,防止或控制电离辐射的危害,保障人体健康和核技术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概况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是以减少辐射危害、保护人体健康为目的,针对不同情况下人类所受电离辐射照射及防护措施所作的技术规定。其主要内容包括职业人员与公众在正常情况下接受电离辐射照射的剂量限值、控制水平和放射防护要求;放射诊断、放射治疗与核医学等医用辐射的防护方法;放射事故(或事件)等引起的应急照射和持续照射情况下的干预原则、措施和要求;环境、工作场所、辐射设备、食品与水的放射性监测与评价方法等。

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1年,挂靠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主要负责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截至到2011年9月,该标委会组织制定并已发布的现行有效标准共102项,其中包括国家标准28项、国家职业卫生标准66项、卫生行业标准8项。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分类及项数见表1。

表1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分类及数量

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与基本防护原则

电离辐射对健康的影响一般分为两种: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是指受到较大剂量的照射后有很大可能要发生的效应。其特点是有剂量阈值,即剂量超过一定数值时才会发生。阈剂量一般系指至少使1%~5%的受照个体发生特异性变化所需的剂量。比如发生放射事故造成急性照射,患急性放射病,症状或后果有恶心、呕吐、腹泻、脱发、不孕以及造成白内障等。随机性效应是指发生的几率与剂量大小有关的效应。一般认为随机性效应没有剂量阈值。从辐射防护的角度来看,任何大小的电离辐射对人都是有害的,都可能导致随机性效应,只不过当剂量很小时效应发生的几率很低。随机性效应的表现是诱发癌症和白血病以及遗传效应。由于因放射事故等导致的急性放射病毕竟是有限的,所以目前广大公众关心的主要是诸如CT等放射健康检查、核事故造成的食品与水的污染等小剂量照射是否会引起癌症的问题。不同效应引起的后果见图1,剂量与效应的关系见图2。

图1 不同效应引起的后果

图2 剂量与效应的关系

我国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是依据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组织提出的基本防护原则和要求并结合国情制定的。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辐射实践的正当性,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与个人剂量限值或剂量约束。其目的是控制照射剂量,减少因不合理照射引起的随机性效应发生的几率,防止确定性效应,即事故性照射的发生。我国现行的基本放射防护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是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制修订的主要技术依据,它等效采用了IAEA安全丛书第115号《国际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的防护要求。随着ICRP 2007年建议书的发布和IAEA新的基本标准的修订,我国基本放射防护标准面临着亟待修订的重大任务。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新进展

公众照射标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海啸引起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断电,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无法运转,导致堆芯溶化,氢气爆炸,大量发射性物质外泄,这就是福岛7级核事故发生的过程。大气层中的放射性物质随着大气环流飘向世界各地,在全球引起核恐慌。2011年3月17日中国部分地区出现抢购碘盐风波,认为吃碘盐可以防辐射,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2011年3月25日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发布调查结果,日本的核事故对我国公众健康没有影响。2011年3月26日我国卫生部启动食品与水的放射性监测工作,北京、天津、河南等地区抽检的菠菜表面相继发现微量放射性碘-131和铯-137。

鉴于公众对放射性危害的敏感性,本标委会近年来加强了对公众照射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现在共有10项,内容涉及食品、水、环境和含放射性消费品等。福岛核事故进一步推动了制修订进程,2011年《食品和饮用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通用行动水平》、《食品和饮用水中人工放射性核素调查水平》等10项涉及公众照射的新标准已通过本标委会审查,即将发布实施。

医疗照射标准

医疗照射是当前社会关注的另一个焦点问题,特别是CT检查的正当性问题。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存在着滥用CT检查的现象。患者到医院就诊,大夫简单询问后就开CT检查单,收费后就对患者照射,至于病人到底需不需要检查却很少考虑。

另一个问题就是剂量的控制。尤其是放射治疗的大剂量照射,要求定位准确、剂量准确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2000年后,国际上对大量CT检查所致的患者剂量极为关注,连续有多位学者发表论文论述CT检查带来的风险。这些论文中的数据来自CT应用比较普遍的经济发达国家,包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美国等14国。主要结论包括:不同检查方法中,CT检查应用广,剂量较高,风险最大;其次是胃肠造影、骨盆摄影;美国2007年因CT检查在未来有可能增加约29000例癌症;婴幼儿与儿童对辐射更为敏感,比成人高一个数量级;据估算,1岁幼儿接受CT检查,癌症死亡率对腹部为0.18%,对头部为0.07%。

我国学者对不同放射检查所致患者剂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CT检查的剂量仅次于PET-CT,一次检查所致平均有效剂量估计见图3。

图3 一次放射检查致患者有效剂量(mSv)

需要说明的的是,上述论文的危险估计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是部分专家的看法。另外即使没有放射线照射,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因癌症死亡的危险已达30%,总体来看,放射性只是致癌因素中较小的(见图4)。既要重视放射防护,又不能因嚏废食,拒绝必要的放射检查,贻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关键是应正确理解、合理应用,在放射检查和治疗中严格执行有关放射卫生防护标准的规定。

图4 癌症死亡率与辐射的贡献

目前本标委会针对医疗照射已制定并发布20多项技术标准。2011年《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设备(PET)质量控制检测规范》等7项涉及医疗照射的新标准已通过本标委会审查,即将发布实施。

职业照射标准

职业照射是指在计划照射情况下,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受到的照射。由于放射线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工作场所,不同类型的工作场所其放射源的应用方式不同,防护要求不尽相同,均需有相应的标准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免受射线的危害,所以职业照射的防护标准是放射卫生标准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如核电站、工业探伤、油田测井、汽灯纱罩生产、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性发光涂料等应用场所均制定了相应的卫生防护标准,连同相应的监测规范、防护器材及卫生管理等标准,共有30余项。适应深入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的需要,2011年《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X射线探伤室辐射屏蔽规范》等5项涉及职业照射的新标准已通过本标委会审查,即将发布实施。

标准宣贯及存在问题

在标准宣贯方面,本标委会编写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应用指南》已出版发行。标委会在《辐射与健康通讯》(内部刊物)上及时介绍国内、外有关放射防护方面的新动态和新进展以及防护标准的制修订资料。在挂靠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官方网站上,设立了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专栏并及时更新标准信息,方便用户查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已成为我国有关部门举办的放射卫生培训班、研讨会的主要培训、宣讲内容之一。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在保护公众、职业人员、患者的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标准未能及时修订、少数标准可操作性不强等,需要今后进一步加强标准的立项、编制和审查管理。

猜你喜欢
卫生防护电离辐射委会
一个控制超强电离辐射抗性开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浅谈高校图书馆卫生防护工作策略
电吹风的辐射真的很大吗?
对基层医务人员电离辐射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及干预研究
新形势下检委会改革的路径思考
低水平电离辐射危害小于不良生活习惯
中韩渔委会就2017年相互入渔安排达成协议
某区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的做法及建议
探究基层医院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现状
标委会召开2014年全体会议暨标准审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