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患者常见食入、吸入变应原分析

2011-07-20 01:30李玲玲张霞瞿幸段行武
关键词:特应变应原风团

李玲玲,张霞,瞿幸,段行武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

湿疹是最常见的皮肤病,病因复杂,易反复发作,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湿疹患者在皮肤点刺试验中出现阳性结果。文中系统分析我科2010年门诊277例湿疹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采用国际标准检测方法,进行33种变应原检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12月我科门诊确诊的277例湿疹患者,女152例,男122例,年龄3~82岁,平均41.6(41.8±1.07)岁;病程 1 个月~18 年,平均 4.1(4.15±0.18)年。患者无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等全身疾病,所有病人皮损以红斑、丘疹、脱屑、苔藓样变为主,均不处于急性期。7d内未服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物。

1.2 主要试剂 33种变应原液、阳性对照液及一次性变应原点刺针来自德国默克集团Allergopharma公司生产的阿罗格过敏原点刺试剂盒。

1.3 研究方法

1.3.1 操作方法 以组胺做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做阴性对照。试验部位选双前臂掌侧皮肤,将病人双臂平放于治疗台上,具体试验方法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3.2 阳性结果判断标准 以变应原与组胺(阳性对照液)所致风团面积比确定其反应级别。①变应原风团反应与阴性对照相同为(-);②风团反应范围=阳性对照反应的1/3为(+);③风团反应范围=阳性对照反应的2/3为(++);④风团反应范围=阳性对照者为(+++);⑤风团反应范围>阳性对照者为(++++)。

2 结果

277例湿疹患者变应原检测结果为217例阳性,阳性率78.3%,其中对1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25例(11.9%),对2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28例(12.9%),对3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25例(11.5%),对4种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15例(6.9%),对5种及5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124例(57.1%)。33种变应原均有出现阳性反应者,以螨Ⅰ(粉尘螨)最多为113例(40.29%),其次为螨Ⅱ(屋尘螨)108例(39.0%),之后依次为蟑螂为96例(34.66%),咖喱食品60例(21.66%),树Ⅱ及动物毛Ⅰ均为59例(21.30%),树Ⅰ57例(20.58%)等。见表1。

表1 217例点刺阳性结果患者变应原种类分布情况 例(%)

3 讨论

湿疹为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瘙痒剧烈,易于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湿疹的发病机制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斑贴试验是诊断Ⅳ型变态反应的主要手段[1]。皮肤点刺试验是当前Ⅰ型变态反应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2],多应用于荨麻疹及特应性皮炎等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检测。本试验结果观察到277例湿疹病人的点刺阳性检出率为78.3%,5种及5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为124例(57.1%),可以得出结论湿疹患者的点刺试验阳性率较高,对于检测诱发湿疹的过敏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临床皮肤点刺试验的临床应用与理论出现差异,笔者认为其原因如下:①特应性皮炎具有典型的湿疹样皮损,成人期特应性皮炎与湿疹临床症状相似,常对牛奶、蛋白、鱼肉等异体蛋白过敏。对花粉、屋尘螨检测的阳性率较高。研究显示,特应性皮炎中仅60%~70%有家族史,30%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或哮喘,80%患者血中总IgE水平升高[3-5]。因此一些无幼年发病史,无明显个人及家族过敏病史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可能被诊断为湿疹,使点刺试验呈现较高的阳性率。②已有试验证明湿疹患者的总IgE阳性率较高[6]。 因此可推断部分湿疹患者表皮具有高亲和力IgE受体,接触花粉,尘螨及某些异体蛋白质后出现Ⅰ型变态反应。最新研究认为部分反复发作的皮炎湿疹患者的发病机制中同时有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的参与[7]。本结果也证实了这个观点。

本结果阳性率最高为螨Ⅰ(粉尘螨),以后其次为螨Ⅱ(屋尘螨)、蟑螂、咖喱食品、树Ⅱ及动物毛Ⅰ、树Ⅰ等,这与国内的一些文献报道有一致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8-9],可能与变应原具有地域性及所选变应原种类不同有关。本次试验结果提示,湿疹有其更为复杂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湿疹患者通过点刺试验可以检测吸入、食入过敏原,配合斑贴试验检测接触性过敏原,对明确诱发因素,减少复发有指导意义。但点刺试验在湿疹临床检测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04.

[2]彭少文,宋克敏,敖俊红,等.北京地区慢性荨麻疹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变应原检测分析[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8,1(3):139-141.

[3]Bieber T.Atopic Dermatitis[J].N Engl J Med,2008,358:1483-1494.

[4]郝飞.把握“特应性”涵义及其在皮炎湿疹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1):1-2.

[5]顾恒,陈祥生,陈崑,等.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的评价[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4):222-225.

[6]林路洋,张锡宝,孙建方,等.三种变应性皮肤病162例血清总IgE和过敏原特应性IgE检测分析 [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5,12(2):91-92.

[7]刘莉萍,许辉,赵建华,等.皮炎湿疹的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检测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33-34.

[8]杨晓惠,刘铭,王宝涛.3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J].中外医疗,2008,27(36):74.

[9]郝玉琴,张国惠,刘桂英,皮肤点刺试验检测慢性荨麻疹、湿疹变应原的临床意义[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8,30(6):526-528.

猜你喜欢
特应变应原风团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巴斯汀三倍剂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