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阳 李文书 龚大刚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四川 南充 637000)
冬季蚕种浴消整理后进入蚕种冷库冷藏时,需要蚕卵滞育程度越高越好,要判断蚕卵滞育程度就需要进行活性化调查,活性化调查分为试催孵化调查和丁1发育度调查,根据蚕卵滞育程度和胚子发育状况来作为冷藏技术处理的依据。两种方法相对而言,试催孵化调查易于操作,误差较小。目前生产上大多采用试催孵化调查,根据试催孵化成绩了解产卵胚子的活性化程度,依据活性化程度、用种季别、品种特性确立最佳冷藏技术方案,从而达到冷藏死卵少、无效卵少、孵化整齐的目的。
资料来源于四川省南充蚕种场蚕种冷库从2004—2009年的试催孵化成绩。
从2004—2009年历年分品种分批号进行试催孵化调查、调查其孵化率。
3.1 越年一代杂交种入库试催孵化历年成绩
由表3.1中可以看出,2004—2009年6年冬季一代杂交种浴消后的试催孵化调查,入库时间和调查时间间隔较短的,蚕卵胚子活性化程度较低,试催孵化率在1%以下的比例较高;入库时间和调查时间间隔较长的,蚕卵胚子活性化程度较高,试催孵化率在1%以下的比例较低。整个入库时间前后开差较长的胚子活性化程度比入库时间前后开差短的高,其试催孵化率在1%以下的比例相应较低。从试催孵化率1%以上的分布来看,1%~10%的范围占绝大多数,整个分布为一个偏态分布。
表3.1 越年一代杂交种入库试催孵化历年成绩
3.2 越年一代杂交种入库试催孵化率1%以上品种分布
越年一代杂交种入库试催孵化率1%以上品种分布见表3.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试催孵化率在1%以上的,品种间夏秋用种显著高于春用种;春用品种之间、夏秋用种之间虽然有差异,但不足以说明问题,因四川省目前推广品种中,春用种是以871×872为主,夏秋用种是以洞·庭×碧·波为主,这两对品种占全省发种量的绝大部分,其它品种的发种量很少,而且单一,所以,只能说春用品种之间、夏秋用种之间存在差异。
表3.2 越年一代杂交种入库试催孵化率1%以上品种分布
3.3 越年一代杂交种入库试催孵化率1%以上品系比较
从表3.3可以看出,日系品种入库试催孵化率1%以上的比例显著高于中系品种。
表3.3 越年一代杂交种入库试催孵化率1%以上品系比较
4.1 越年一代杂交种冬季浴种后入库试催孵化率越高,代表该品种解除滞育的个体就越多,活性化程度就越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冬季浴种后入库试催孵化率来了解蚕种的胚子的活性化程度。
4.2 一般冬季蚕种浴种后进入冷库都是5℃的温度保护,入库时间前后开差越大、入库时间和调查时间间隔越长,蚕种在5℃中保护的时间相对就越长,胚子就越容易解除滞育,越容易活性化,试催孵化率就越高,而且对5℃的温度天数特别敏感,说明5℃的蚕种保护温度是胚子最易解除滞育的温度。因此,我们要尽量缩短蚕种入库前后开差时间,并及时展开调查试催孵化率。
4.3 从品种来看,冬季浴种后入库蚕种的试催孵化率是夏秋用种显著高于春用品种,日系品种显著高于中系品种,说明夏秋用种比春用品种、日系品种比中系品种容易解除滞育。因此,我们要根据品种特性来调整5℃的冷藏时间。
4.4 根据上述分析,拟对冷藏方案作出如下调整。
4.4.1 夏秋用种重点防止过早、过多活性化而不耐冷藏,可适度将滞育期胚子引入2.5℃中使其缓慢活性化。夏秋用种冬季浴种后入库时的中系品种试催孵化调查其孵化率在2%以内时,在5℃中保护40d;试催孵化率在2%以上时,在5℃保护30d左右,立即降至2.5℃冷藏。日系品种试催孵化率在1%以内时,在5℃中保护40d;试催孵化率在1%~2%之间时,在5℃中保护35d;试催孵化率在2%以上时,在5℃中保护30d左右,立即降至2.5℃冷藏。
4.4.2 春用种一方面要防止过度活性化而降低耐冷藏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防止活性化不足而造成中感时在10~13℃的温度中胚子整齐度下降。春用品种冬季浴种后入库时试催孵化率中系品种在1%以内时,在5℃中保护50d;试催孵化率在1%~2%时,在5℃中保护45d;试催孵化率在2%~5%时,在5℃中保护40d,试催孵化率在5%以上时,在5℃中保护30d左右,立即降至2.5℃冷藏。春用品种冬季浴种后入库时试催孵化率日系品种在1%以内时,在5℃中保护45d;试催孵化率在1%~2%时,在5℃中保护40d;试催孵化率在2%~5%时,在5℃中保护35d,试催孵化率在5%以上时,在5℃中保护30d左右,立即降至2.5℃冷藏。
4.4 冷藏时间的调整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蚕种保种过程中高低温度的长短、极限温度的高低,浴种时间、用种时间,入库后试催孵化率调查的迟早,品种特性等来调整5℃冷藏的时间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