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种

  •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纯度的表型和标记检测比较
    0-12]。对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是杂交种生产和应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13]。常用的纯度鉴定方法是田间种植杂交种,抽穗后对植株表型进行检测,该方法鉴定时间长,且准确性易受环境影响[14-16]。近年来,SSR 标记已成功应用于核心种质基因型分析[17-19]、小麦区域试验品系DUS 测试[20-23]以及构建小麦DNA 指纹图谱[24-26]等。基于荧光标记SSR 的毛细管电泳检测法可得到目标DNA 片段的准确大小,具有稳定、准确和高效等特点,已广泛用于大批

    作物杂志 2023年4期2023-10-13

  • 樱桃番茄美小红杂交种子纯度的InDel标记鉴定
    高效地鉴定番茄杂交种纯度,以美小红及其父母本为试验材料,从48对核心InDel标记中挑选3对在双亲中具有明显差异且条带清晰的InDel标记,对100个美小红单株进行纯度检测,并与田间调查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在3对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中,100个杂交种单株中有98个表现为父母本双亲互补的共显性条带,2个单株表现为母本类型的条带,种子纯度为98%,上述结果与大田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因此,利用该方法可准确高效地检测杂交种纯度,节约检测成本,缩短检测时间。关键词:番茄

    中国瓜菜 2023年6期2023-07-04

  • 新单系列玉米品种抗倒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抗倒性强的玉米杂交种,以新乡市农业科学院选育出的新单系列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以目前黄淮海夏播区推广面积仍较大且抗倒性较为突出的郑单958和先玉335为对照,利用茎秆强度测定仪测定植株的折断节位、折断高度、压碎强度、推倒强度及第4节的茎秆强度。调查抽雄期、吐丝期和散粉期,测量株高、穗位高、基部第3、4、5节间长度和茎粗、总叶片数、穗上叶片数、雄穗分枝数和雄穗主轴长度、穗位叶叶长和叶宽,计算F1各性状的F1杂种优势指数、相对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23年8期2023-05-23

  • 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杂3号选育报告
    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杂3号;选育报告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2021)10-0008-03doi:10.3969/j.issn.1001-1463.2021.10.003Report on Breeding of New Spring Rapeseed Cultivar Longyouza 3JIN Fengwei 1, DONG Yun 1, WANG Yi 1, LIU Ting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10期2021-10-28

  • 河南省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籽粒脱水性研究
    玉335等8个杂交种为材料,调查不同类群改良杂交品种生理成熟(乳线消失)后脱水速度、籽粒含水量的变化。综合2年籽粒含水量5次测定结果,8个供试品种2年平均籽粒含水量从9月21日的30.0%降至10月3日的22.1%,日脱水量为0.48%~0.80%,平均日脱水量为0.70%。结果表明:(1)河南省夏玉米区早熟脱水快品种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15 d后籽粒含水量可降至25%以下,适宜机收。(2)收获时2年平均籽粒含水量在25%以下的品种有6个,籽粒含水量为1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16期2021-09-11

  • 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措施探究
     要:结合玉米杂交种制种经验,分别从产量提升和质量提升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究,旨在通过本次研究提高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为进一步推广杂交玉米奠定技术理论基础。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制种产量;质量;措施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1-002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玉米是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其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杂交玉米是基于现代农业技术而诞生的产物,与普通玉米比较,杂交玉米在

    种子科技 2021年11期2021-08-19

  • 玉米杂交种铁研123选育及配套技术
    重点分析了玉米杂交种铁研123的选育方式,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关键词:玉米;杂交种;铁研123选育;配套技术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5-003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1  育种目标与技术路线1.1   育种目标20世纪90年代中期,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引进一批美国种质资源,以此为基础,研究探讨玉米的产量与耐密性的关系,了解到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借鉴美国经

    种子科技 2021年5期2021-05-12

  • 玉米新品种正科育1号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正科育1号;栽培技术;选育中图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21)07-0034-03AbstractZhengkeyu1isanewvarietyofmiddle latematurecornbredbytheMaizeResearchInstituteofShan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Itsparentsareselfbreedinginbredline65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7期2021-04-29

  • 玉米杂交种天瑞丰10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要:介绍了玉米杂交种天瑞丰1001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供参考。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天瑞丰1001;选育;栽培技术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3-0013-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2015年4月13日,天瑞丰1001通过甘肃省农牧厅第30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15026号)。该品种为当地玉米产业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促进了农业增效、

    种子科技 2021年3期2021-04-01

  • 粤紫萁离体再生技术研究
    新近形成的自然杂交种,其分布区狭窄、种群个体数量少、有性繁殖能力极低。该文以孢子为外植体, 以MS、3/4MS、1/2MS和1/4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粤紫萁孢子萌发、原叶体增殖和孢子体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粤紫萁孢子中极少的可育孢子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下,能够萌发并发育形成原叶体;原叶体生长及增殖的最适组合为1/2MS +1.0 mg·L1 6BA+0.05 mg·L1 NAA和1/2MS +1.0 mg·L1 6BA+0.5 mg·L

    广西植物 2021年2期2021-03-30

  • 玉米品种硕达709选育研究
    而成中晚熟玉米杂交种硕达709。通过品种试验,考察硕达709品种及亲本特征特性,介绍其栽培与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杂交种硕达709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关键词:玉米;杂交种;选育;硕达709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1)01-0001-03为选育出高产、稳定、早熟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利用地方核心种质资源,引入国外早熟抗病种质,通过常规育种技术手段,采用系谱选育法,选择优良的自交系,组配出目标杂交种硕达7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1年1期2021-03-03

  • 中晚熟粒用高粱不同组合杂交种的筛选
    ,分析不同组合杂交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差异,筛选最佳的中晚熟粒用高粱组合。高粱组合杂交种的生育期存在差异,但相差不大,生育期最长的高粱组合23A×014-52,生育期为134天,生育期最短的高粱组合147A×014-34,生育期为123天;高粱组合23A×014-52的农艺性状较好;与对照相比,增产的高粱组合为23A×014-52、27A×017-95,其中高粱组合23A×014-52增产明显,较对照高出30.06%。结合分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

    农学学报 2021年1期2021-01-16

  • 优质食用高粱杂交种吉杂167的选育
    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具有熟期早、籽粒大、矮秆、耐密植、抗倒伏、籽粒营养价值高(粗蛋白含量达9.02%,单宁含量0.02%,赖氨酸含量0.24%)等特点,适于机械化作业,适宜吉林省的中西部、黑龙江省的第一积温带、内蒙古的中东部等地区种植。关键词:高粱;食用;杂交种;吉杂167;选育中图分类号 S514.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4-0090-02The Breeding of High Quality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4期2021-01-13

  • 外源施用腐植酸和水杨酸缓解玉米杂交种幼苗干旱胁迫研究
    胁迫条件下玉米杂交种“SC 260”“SC 705”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设计,每组4个重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玉米杂交种“SC 260”的电解液外渗量比“SC 705”高;外源施用HA和SA组合处理,可减少玉米杂交种“SC 705”电解液外渗;同样外源施用HA和SA处理,玉米杂交种“SC 705”的光合色素含量、相对含水量、根和茎长、主根和侧根的平均数量和直径以及K+累积量均高于“SC 260”。为了减缓早期干旱对幼苗和植株生长的影响,外源施

    腐植酸 2020年4期2020-12-20

  • 饲用甜高粱杂交种陇甜1号选育报告
    贵摘要:甜高粱杂交种陇甜1号(Tx623A/LY3002)以Tx623A为母本、LY3002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17 — 2018年参加甘肃省高粱品种青贮组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区试鲜草平均折合产量102 078 kg/hm2,较对照品种辽甜6号增产7.5%。生育期135 d左右,平均株高332 cm,茎粗1.68 cm,平均分蘖数1.7个。茎秆含糖锤度19.8%~20.7%。抗高粱丝黑穗病,接种发病株率4.2%;抗大斑病;抗高粱蚜。关键词:饲

    甘肃农业科技 2020年10期2020-11-30

  •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丰乐36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丰乐365;选育;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9-0090-02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3大粮食主产区之一,该区域地域辽阔,种植水平不一,近几年由于气候环境多变,前旱后涝,持续高温干旱,风雨灾害频发,南方锈病、生育后期茎腐病、穗腐病等多种病害在不同年际间局部或全区域暴发,对玉米高产稳产乃至粮食安全均造成了极大影响[1]。因此,选育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特点的中大穗、中早熟、耐密抗倒、综合抗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9期2020-10-30

  • 酿酒高粱杂交种吉杂145选育研究
    而成的中熟高粱杂交种,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叶病、抗蚜虫,中抗丝黑穗病;抗倒性好,适应性广,适宜在吉林省的松原、白城和四平、长春的部分区域,黑龙江省的第Ⅰ积温带,内蒙古的赤峰、通辽等积温在2630℃以上地区种植。吉杂145综合性状优良,一般产量为10000kg/hm2左右。关键词:酿酒高粱;杂交种;吉杂145;选育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8-0016-02Stud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8期2020-10-26

  •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嘉兴878选育报告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嘉兴878”;中晚熟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徐韶(1977-),男,硕士,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玉米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通讯作者桑立君(1973-),男,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玉米遗传育种。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强玉米杂交种的抗病与抗逆性,本文以选育高产稳产、抗倒伏、综合抗性优良,品质优良的玉米新品种为育种目标,采用系谱法选育方法,通过南北方交叉自交进代,加快育种进程。父母本双亲基本稳定后,大量组配测交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4期2020-10-20

  • 油菜杂交种DNA高通量获取方法
    napus)杂交种深孔板内发芽,简化碱裂解法提取DNA步骤,配合高通量研磨器Fast&Fluid Management SK300样品混匀仪的使用,提供了一整套快速高通量低成本获取油菜杂交种子叶DNA样品的集约化方案。该方法可以实现10 h完成万份DNA样品的提取,极大提高了DNA获取效率,有利于利用分子标记对杂交油菜种子进行纯度鉴定。关键词:油菜(Brassica napus);杂交种;DNA提取;分子标记;纯度鉴定中图分类号:S565.4文献标识码: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2020-08-28

  • 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特点
    ,罗建中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特点潘松海1,李敖彬1,李华强1,王楚彪2,卢万鸿2,林彦2,罗建中2*(1.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湛江 524043; 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东 湛江 524022)为了解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杂交种类型、无性系水平的生长特点,对分属4种杂交种类型(粗皮桉与横脉组树种杂交种、粗皮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尾叶桉与巨桉间杂交种、尾叶桉与窿缘组树种杂交种)的40个无性系在雷州半岛进行了生长

    桉树科技 2020年2期2020-07-16

  • 优质食用向日葵新品种吉食葵1号选育研究
    育的第1个食葵杂交种,以自选不育系12328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12P87RY为父本。该品种生育期95 d,株高191.0 cm,盘径22.5 cm,百粒重15.52 g,单头重95.66 g,结实率60.80%,籽仁率50.93%,粒长2.24 cm,产量2 184.61 kg/hm2,适应吉林省中西部地区(白城、松原、四平等地)种植。该品种具有综合性状优、籽仁粗蛋白含量高、早熟优质、抗逆性强的特点。关键词 向日葵;杂交种;吉食葵1号;选育Abstrac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2020-07-14

  • 辣椒生物学特性及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
    优质合格的辣椒杂交种,提高杂交种质量,结合所学理论和田间实践操作,总结了辣椒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包括土地准备、培育壮苗、父母本定植、田间管理、去雄授粉、病虫害防治及收获采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提高辣椒杂交种质量提供参考。关键词    辣椒;杂交种;种子生产;田间管理1    生物学特性1.1    花器构造辣椒花为完全花,单生、丛生或簇生,雌雄同花,异交率较高。花瓣5~6枚,乳白色;雄蕊5~6枚,花药青紫色、乳黄色,花丝白色,散生在花柱周围;子房上位,3~4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0期2020-06-04

  • 提高玉米杂交种制种质量和产量的措施
    了几种提升玉米杂交种制种质量和产量的具体措施,旨在通过此次研究分析,切实提升杂交玉米的种植数量和质量,充分发挥杂交玉米的价值。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制种质量;产量;措施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能源作物,在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杂交玉米制种的产量和质量,除了对种植户和制种企业产生显著的影响之外,还会对杂交玉米种子的市场竞争力产生显著影响。现阶段,一些种植地区的杂交玉米种子纯度不足,对杂交玉米的产量和种子生产基地的声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鉴于此情

    种子科技 2020年3期2020-05-20

  • 凤阳地区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对15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性状对产量的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秃尖度>出籽率>穗长>行粒数>总叶数>株高>穗上叶数>穗位高>粒行数>穗粗。因此,在凤阳地区夏玉米生产中,应选择秃尖长度小、出籽率较高、穗长适中的品种,这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关联度;农业性状;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3-0084-04玉米杂交种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均为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3期2019-12-27

  •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灌浆速率初步研究
    面积较大的6个杂交种及其12个亲本自交系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系统分析玉米籽粒干质量和灌浆速率变化规律以及灌浆速率同主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种(自交系)的籽粒干质量在灌浆过程中呈“S”形曲线上升趋势,即慢-快-慢的上升趋势;杂交种(自交系)的籽粒灌浆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授粉后24 d前后。无论是籽粒干质量还是灌浆速率,杂交种都整体略大于自交系,这可能是一定杂种优势的表现。杂交种灌浆速率在不同灌浆时期、品种间和密度间差异均达到显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7期2019-09-17

  • 玉米新品种沈海40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特点。关键词:杂交种;母本;父本;选育;栽培技术1   品种来源 1.1   杂交种来源沈海409是凌海市沈海种业有限公司以L409为母本、L1201为父本组配的中晚熟杂交种。该品种于2014—2015年参加凌海市沈海种业有限公司的品种比较试验,两年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8.45%,具有高产、稳產、抗倒伏、米质优良、活秆成熟的特点。1.2   母本来源L409是凌海市沈海种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用美国杂交种为基础材料杂交组配的二环系。后代经穗行选择、优中选优,

    种子科技 2019年10期2019-09-10

  • 优质高产玉米杂交种和世利1728的选育及应用
    8作父本,育成杂交种和世利1728。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多抗、脱水快、出籽率高的优点,种子生产简单、产量高、生产成本低,在生产中进行科学管理,可提高玉米生产效益,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开发应用前景乐观。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和世利1728;选育;应用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3-0107-03       中图分类号: S513.038       文献标志码: B玉米是山西省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粮食作物之首。由于国家玉

    种子科技 2019年3期2019-09-10

  • 运用SRAP分子标记对胡麻杂交种纯度的鉴定研究
    平摘要:以胡麻杂交种陇杂1号、陇杂2号及其父母本自交系为试材,从9对引物中筛选出2对M10/E3和M2/E5分别进行SRAP分析。结果表明,在陇杂1号母本1S和父本873中均能扩增出至少1条特征带。陇杂1号与父母本相比均有差异带,陇杂2号中产生双亲互补带型。这2对引物均可应用于陇杂1号和陇杂2号的纯度鉴定。关键词:胡麻;杂交种;SRAP分子标记;纯度鉴定中图分类号:S56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463(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9期2019-09-10

  •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陇葵杂6号
    绍了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陇葵杂6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与品质表现、适宜播种区域、栽培技术要点。關键词:油葵;杂交种;陇葵杂6号;选育中图分类号:S56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463(2019)11-0091-03 doi:10.3969/j.issn.1001-1463.2019.11.023油用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 简称油葵,属于菊科向日葵属。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11期2019-09-10

  • 玉米新品种丰乐23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丰乐235;品种选育玉米是我国黄淮海地区夏播作物中面积最大的一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1]。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土地规模化流转,玉米机械化收获显得愈发重要。生产上原先推广的稀植大穗高产型品种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现急需早熟、耐密、优质、适于机收型品种[2-3]。为此,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国外优质杂交种为基础材料,结合赵久然等提出的“大群体、变换地、严选择”方法[4]进行选系,选育株型紧凑、茎秆坚硬、高产稳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4期2019-09-03

  • 阿拉尔垦区常规棉和杂交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比较
    交棉;常规棉;杂交种;纤维品质;农艺性状中图分类号: S562.0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8-0082-04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重要的经济作物[1-3],与其他作物一样,棉花品种间杂交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4-6],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在现阶段,杂种优势在提高作物产量、品质、抗逆性和改善纤维品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9],优良的杂交组合能显著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纤维品质和增强植株抗性[1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8期2019-08-20

  • 甜高粱杂交种F1代杂种优势研究
    的]研究甜高粱杂交种F1代的杂种优势。 [方法]以2个不育系为母本,8个恢复系为父本,配置16个杂交组合,分析杂交种F1代各性状的杂种优势。 [结果]甜高粱杂交种F1代的株高具有超亲优势和正向的中亲优势,大部分组合茎粗具有超亲和正向中亲优势;生物产量表现出较高的正向超亲优势,其正优势达到93.75%;锤度表现出正向或负向的中亲优势,其中正向的占56.25%,负向的占43.75%。株高与低亲值、高亲值、中亲值均呈显著正相关,茎粗与高亲值和中亲值呈显著正相关,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2019-06-28

  • 大白菜一代杂交种的制种技术
    繁育技术和一代杂交种种子生产技术。关键词:大白菜;一代;杂交种;制种中图分类号: S6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22.043大白菜杂交种一代优势明显,表现为产量高,抗病性强,植株生长整齐一致等方面,在大白菜生产上广泛应用。常用自交不亲和系与雄性不育系生产一代杂交种子。1 利用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方法雌雄花器的形态、功能完全正常,但花期自交结实不良的现象,称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性是能够遗传的性状

    吉林农业 2018年22期2018-12-23

  • 谷子杂交种产量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表现型鉴定
    不可分。而且,杂交种产量高低的鉴定结果也是明确其能否大面积推广以及确定推广区域的重要依据。因此,准确鉴定产量及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对于开展杂种优势相关基础研究非常重要。关于产量及产量性状的表现型鉴定,国内外在多种作物上均有大量报道。有关鉴定方法的报道也很多,主要有随机区组法[10]、一年多点试验法[11]、多年多点试验法[12];鉴定结果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测验[13]、统计结果的模糊评判[14]、灰色关联度分析[15]、通径分析[16]

    河南农业科学 2018年8期2018-09-11

  • 中晚熟玉米新杂交种德丰717选育报告
    邢娟摘要:玉米杂交种德丰717是以自选系WC658为母本,自选系L76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普通杂交种。在2014 — 2015年甘肃省中晚熟水地A组区域试验中,德丰717平均折合产量14 947.5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10.03%;在中晚熟旱地A组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11 463.0 kg/hm2,较对照品种沈单16号增产8.74%。德丰717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9 d。苗期生长势强,成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株型紧凑,抗倒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5期2018-09-10

  • 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区域试验初报
    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区域试验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3-04-0041-3线辣椒是陕西辣椒栽培的一个重要类型[1]。宝鸡是陕西线辣椒的主要产区[2],因其品质上乘,在国际市场被誉为“干椒之王”[3]。2012年1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以2012年第13号公告正式批准了对“宝鸡辣椒”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使“宝鸡辣椒”拥有了走向全国乃至世界“通行证”[4]。该试验主要鉴定线辣椒参试品种的丰产性、抗病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3期2018-07-09

  • 食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1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及产量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21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 1%~27%,其中株高相关性状变幅较大,单株产量、叶片数次之,生育期、籽粒长、籽粒宽、百粒重、花盘径等相关性状较小。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籽仁率、籽粒长、百粒重、茎秆粗、花盘直径、叶片数、籽粒宽 、 株高 、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产量、叶片数 、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11期2018-06-11

  • 优质丰产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黎莱福1号选育
    食用向日葵三系杂交种。在2014 — 2015年甘肃省食用向日葵区域试验中,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486.15 kg/hm2,较对照LD5009增产9.32%。在2015年进行的生产试验中,5点平均折合产量3 693.0 kg/hm2,较对照LD5009增产8.6%。生育期120~125 d,株高175~185 cm,花盘直径18.0~22.5 cm,茎秆健壮,花盘倾斜度为4级,百粒重15~20 g,出仁率48%~51%,籽实粗脂肪含量27.68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2018-06-11

  • 双低优质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1号选育报告
    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5 — 2016年甘肃省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817.5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7.49%。陇油杂1号含油率44.57%、硫苷含量10.28 umol/g、芥酸含量0.12%。恢復率95%左右,生育期120 d。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宜在甘肃省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关键词: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杂1号;双低;选育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2018-06-11

  •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陇葵杂5号选育报告
    要: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陇葵杂5号是以y07m4A为不育系、y07m4B为保持系、y08-431R为恢复系,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种。在2014 — 2015年的甘肃省油用向日葵2 a 10点(次)区域试验中,陇葵杂5号9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平均折合产量4 185.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7.5%,生长势强、整齐度好、稳产性好、丰产性突出,籽实脂肪酸含量471.9 g/kg,粗蛋白含量19.02 g/kg,品质优良。适宜在平凉、白银、

    甘肃农业科技 2018年10期2018-06-11

  • 杂交种子为什么不能留种
    杂交种指采用两个不同遗传性的亲本(自交系),经过杂交而获得的后代。杂交种第一代(F1)无论株高、茎叶、根系和籽粒,以及在抗旱耐涝、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光合作用等方面,都比亲本优越得多,因而产量也就大幅度提高,这些优越性便是一般所讲的杂种优势。生產上如果将杂交种第一代种植收获后留种,来年继续种植,就是杂交种第二代(F2)。杂交种第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表现为植株高矮不齐,果穗大小不一致,成熟早晚也不一致,杂交种优势显著减弱,产量也大大降低,所以杂交种子不能留

    科学导报 2018年47期2018-05-14

  • 玉米杂交种优质高产制种技术探讨
    词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1.018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各大省市自治区都有种植,适宜范围较为广泛。玉米具有粮、经、饲兼用及工业原料的特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每年全国玉米种子的需求量约为15亿千克[1],因此,做好玉米种子生产、保证种子质量可以有效地保障我国粮食的安全和农业的稳定,同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11期2018-05-14

  • 我国家蚕多元杂交种推广应用的历史回顾
    58)家蚕一代杂交种是指2个不同蚕品种间杂交种,俗称单交杂交种或二元杂交种。相对而言,家蚕多元杂交种是指3个不同蚕品种间杂交的三元杂交种及4个不同蚕品种间杂交的四元杂交种。1 我国家蚕多元杂交种推广应用的历史回顾1952年浙江大学蚕桑系陆星垣教授曾试验过以华8·华10×瀛翰·瀛文的四元杂交种,这是我国最早试养家蚕四元杂交种的纪录。当时将这四元杂交种,送给浙江省嵊县和德清县农村试养1400多张,结果是产量虽比单交杂交种高,群众普通反映四元杂交种体质强健、眠起

    蚕桑通报 2017年4期2018-01-26

  • 美国玉米杂交种分离后代表型的多样性
    优良自交系或以杂交种为基础选育二环系是玉米种质扩增的重要途径。通过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01份美国玉米杂交种分离后代的表型性状多样性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18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在3.48%~71.13%之间,秃尖长的变异幅度最大,达71.13%;与果穗发育相关的表型性状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29个表型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较高,为1.238 3;相对于数量性状,质量性状的表型

    江苏农业科学 2017年20期2017-11-30

  • 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在宁夏的区域研究
    我国食用向日葵杂交种选育起步较晚,进入本世纪各育种单位才陆续开展食葵杂交种选育.本文主要鉴定我国各育种单位育成的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组合)或国外引进的杂交种(组合)在我区向日葵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其适应区域,选出适于本地生产应用的杂交种。【关键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宁夏区域【Abstract】The breeding of edible sunflower hybrid in China started late. the producti

    科技视界 2017年14期2017-10-09

  • 适宜机械化收获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
    化;收获玉米;杂交种[Abstract] Double of corn plant density method can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size of ridge distance, and ca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eld management, make full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land, so

    现代农业研究 2017年8期2017-09-22

  • 玉米新品种新玉79号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新玉79号;选育;高产栽培;研究一、品种来源和选育过程新玉79号于2014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新农审字(2014)第35号 。父本XS56是利用昌7-2×美系材料从群中获得,2002年在新疆利用美系材料与昌7-2杂交选育。2005年冬在海南F1再与昌7-2杂交选育。经多代选育出稳定的自交系。母本XS04来源是利用美系二环材料,通过多代从中选择出稳定的改良材料。新玉79号2006年以XS04为母本,XS5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9期2017-09-08

  • 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JK105制种技术
    了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JK105的选地、隔离距离、父母本的种植比例和栽培密度及施肥、田间管理等栽培技术。关键词: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制种基金项目:国家向日葵产业体系建设资助项目(nycytx-21)中图分类号:S565.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4.0041 选地应符合下列条件:4年内没有种过向日葵,并且在中等肥力以上的无除草剂和残留农药,不重茬、不迎茬的地块;排灌条件良好,便于管理;要进行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7期2017-07-15

  • 探析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批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促使我国杂交玉米品种培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促进了我国玉米生产技术和栽培理论完善。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关键词:紧凑型玉米杂交种;高产栽培技术分析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主要的生理特征是具有较明显的高产性,主茎和穗上叶的夹角比较小,具有耐密植的特性,植株的株型紧凑,具有较大的叶面积系数和叶向值,净光合产物和群体光合势均比较多,因而总体经济系数和库容量较高。一、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分析紧凑型玉米杂交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6期2017-07-05

  • 优质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A6选育报告
    :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A6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甘肃金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胞质互作型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其杂交组合是612A×39R。在2010 — 2014年甘肃省食用型向日葵多点区域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4 680.0 kg/hm2,较对照品种LD5009增产6.66%。在2014年甘肃省食用型向日葵生产试验中,A6平均折合产量4 318.5 kg/hm2,比对照LD5009增产9.05%。该品种农艺性状优良,抗倒伏,抗向日葵

    甘肃农业科技 2017年6期2017-05-30

  • 2016年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区域试验
    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区域试验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8-0059-03鉴定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品种的丰产性、熟性、抗病性、商品性、适应性,为辣椒新品种的鉴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线辣椒三系杂交种区域试验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2016在陇县城关镇,宝鸡市辣椒专家大院,按不同生态类型进行了线辣椒三系杂交新品种多点次区域试验。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辣椒,参试品种為1564(12412A×40-m-1)、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8期2017-05-12

  •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品种‘忻玉106’选育技术及栽培技术
    属高秆、大穗型杂交种,全生育期130 d左右。2002-2004年在山西省、四川省和陕西省各类玉米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病抗倒性强、抗旱性好等特点。适宜在我国黄淮海、西南夏玉米区和华北、西北、东北的部分春玉米区种植。该品种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证号:晋审玉2005012。2006、2007年分别通过天津市、重庆市、陕西省认定,认定证号分别为:津准引玉2006008、渝引玉2007016和陕引玉2007003。关键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6期2016-10-21

  • 藏萝1号杂交种大株繁殖技术
    粒等方面介绍其杂交种大株繁殖技术,以有效提高杂交种质量和产量。关键词 藏萝1号;杂交种;大株繁殖中图分类号 S63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78-02藏萝1号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种室以优良地方品种为材料,结合市场需求自主选育的萝卜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西藏自治区作物审定委员会登记。藏萝1号既保留着地方品种的主要特性,又适应西藏市场的需求,在海拔4 000 m左右的地区均可种植,属四季萝卜。藏萝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6期2016-10-20

  • 松花菜新品种浙农松花50天的选育
    ;小孢子培养;杂交种;浙农松花50天花球松散型花椰菜(松花菜)以其松散膨大的花球和长而绿的花梗而得名。与普通花椰菜品种相比,松花菜耐煮性好,食味鲜美,VC、可溶性糖含量高,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1]。据统计,我国松花菜的栽培面积增长十分快速,目前与普通花椰菜基本相当。以浙江省秋季松花菜生产为例,成品菜上市季节绝大部分集中在11月前后,而在10月中旬之前则存在较明显的供应空档期,往往造成松花菜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因此,在选育出早中熟松

    长江蔬菜 2016年12期2016-08-03

  • 2012年甘肃省食用向日葵区试天水点结果
    位引育的向日葵杂交种的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等进行鉴定,筛选出适宜各地种植的食用向日葵新品种,为向日葵品种审定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甘肃省种子管理局组织开展了甘肃省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区域试验,现将天水点2012年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参试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共12个,编号分别为SC01、SC02、SC03、SC04、SC05、SC06、SC07、SC08、SC09、SC10、SC11、SC12,以LD5009(甘肃省农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11期2013-03-03

  • 高粱杂交种亲本遗传多样性及其改良
    61)高粱优质杂交种离不开优良的杂交亲本,换言之,利用最佳杂交亲本是杂交种组配成功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在挑选亲本(母本不育系和父本恢复系)时,要关注双亲的亲缘差异要大,配合力要高,主要性状能互补,其平均值要高,育性要符合要求等。要满足上述条件,杂交亲本的可持续遗传改良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要不断地选育出优良的亲本,而优良亲本培育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增加选育亲本种质的遗传宽度,扩大其遗传多样性。1 杂交种亲本的遗传多样性1.1 地理分布多样性国际热带干旱地区作

    园艺与种苗 2012年1期2012-01-28

  • 职高生物课中的“系”
    概念,都与配制杂交种有关,学生易混淆,容易遗忘。1细胞质遗传的应用——植物的雄性不育在细胞质遗传的许多性状中,实践上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植物的雄性不育性。植物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征是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它的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花粉而受精结实。按遗传机制,可把雄性不育性分成两种,一种是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是受细胞质和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性;一种是细胞核雄性不育性,是指单纯由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不育性。具有雄性不育性的品系称雄性不育系,利用雄性不

    中学生物学 2009年11期20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