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广东廉江 524400)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个好发于老年人的大疱性皮肤病。患者病情较重,临床上以躯干、四肢出现张力性大疱为主要特点,黏膜损伤较为少见[1]。目前认为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个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临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采用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联合强的松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观察组42例患者均为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6~82岁,平均年龄(61.8±13.1)岁;病程1~9个月,平均(2.6±0.8)个月。对照组42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7~86岁,平均年龄(62.7±12.7)岁;病程1~10个月,平均(2.8±0.9)个月。2组患者诊断明确,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42例患者均给予霉酚酸酯联合强的松治疗:霉酚酸酯0.5~1.0g,每日3次口服;强的松初始剂量40~80mg/d,然后根据患者反应情况调整剂量,直至维持最低有效剂量。对照组均给予雷公藤多甙联合强的松治疗:雷公藤多甙20mg,每天3次口服,强的松用量和用法与对照组相同。根据患者皮损情况均给予外用药对症治疗。
临床痊愈:皮疹完全消退;好转:70%皮疹消退,无新发水疱出现;未愈:仍有新发水疱出现或糜烂渗出明显。
采用SPSS 17.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患者强的松用量比较(±s)
表1 2组患者强的松用量比较(±s)
注: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χ2=6.574,P<0.01
组别 例数 最大控制剂量[m g/(kg·d)] 减量前累积量(m g/kg)观察组 42 0.92±0.11对照组 42 1.32±0.14 19.21±2.49 29.48±3.72 u 4.297 6.058 P 0.031 0.000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例(%)]组别 例数 临床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观察组 42 24(57.14) 13(30.95) 5(11.90) 37(88.10)对照组 42 18(42.86) 11(29.19 13(30.95) 29(69.05)
由表1可见观察组激素应用量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表2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率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52%,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49,P<0.01)。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以皮肤水疱和循环中存在自身抗体为特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是由于本病多发于老年人,患者合并症较多,治疗耐受力较差,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提高临床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中面临的重要挑战[2~3]。
霉酚酸酯是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的酯类衍生物,现通称吗替麦考酚酯(商品名:骁悉CellCept),)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MPA经肝代谢,绝大部分代谢产物随胆汁排入小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重新转化为MPA,经门脉入血形成肝肠循环,约10~12h出现第2次血药浓度高峰,t1/2为16~17h。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出,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MMF用量。MMF口服后在体内迅速水解为活性代谢产物MPA,MPA通过抑制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次黄嘌呤核苷磷酸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使鸟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减少,因而能选择性抑制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功能。MMF能抑制EB病毒诱导的B淋巴细胞增殖,降低淋巴瘤的发生[4~5]。从而有效改善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强的松联合应用起促进原有病灶吸收愈合的功效。观察组42例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临床治愈率达到57.14%,总有效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霉酚酸酯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
[1]王维,陈丹.大剂量静用人免疫球蛋白冲击疗法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92~193.
[2]马寒,陆春,朱国兴,等.23例中重度大疱性类天疱疮皮质类固醇激素用量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杂志,2009,16(6):379~380.
[3]高鹏.56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回顾性临床分析[A].济南: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
[4]顾毅峰.Pi3-k/Akt信号通路在狼疮样小鼠肾组织中的激活及霉酚酸酯的调控作用[J].交通医学,2010,24(6):629~632.
[5] 龚淑文,杨梅,张岩,等.霉酚酸酯诱导Balb/c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和增殖[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6):96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