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彦,王志英,徐瑞琴,杨景纲,张 敏,王国平
(1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菏泽274000;2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3长治市人民医院)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出血原因主要是血小板减少所致,其他影响止凝血功能的因子也可能参与此过程。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主要由肝脏合成,血液凝固时,TAFI可以被凝血酶激活裂解产生纤维蛋白C末端赖氨酸残基,限制纤溶酶产生,下调纤溶系统的功能[1]。蛋白Z也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蛋白。研究显示,蛋白Z与血栓性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2]。目前,MDS患者血小板变化与血浆TAFI和蛋白Z水平的关系报道不多,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1.1 临床资料 2009年3月~2011年4月菏泽市中医医院收治初诊原发性MDS患者78例,男40例、女38例,平均年龄57(39~74)岁;均符合2008年WHO关于MDS的诊断标准,且无心、肝、肾及血栓性疾病。78例患者分为血小板减少组59例,血小板正常组19例。另取40例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40~72)岁。三组间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枸椽酸钠抗凝,立即混匀,离心吸取血浆贮存于-80℃冰箱中保存待检。血浆TAFI和蛋白Z抗原浓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分别购自美国Diagnostica公司和法国Diagnostika Stago公司,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方差不齐,两两比较用Games-Howell近似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血小板计数MDS患者血浆TAFI和蛋白Z水平变化 MDS患者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正常及对照组血浆 TAFI、蛋白 Z浓度比较,P均 <0.01。见表1。
表1 不同血小板计数MDS患者血浆TAFI和蛋白Z 水平比较(±s)
表1 不同血小板计数MDS患者血浆TAFI和蛋白Z 水平比较(±s)
组别 n TAFI(mg/L)蛋白Z(mg/L)血小板计数(×109/L)MDS血小板减少组59 20.75 ±4.95 1.84 ±0.61 43.14 ±20.58 MDS 血小板正常组 19 13.66 ±2.48 2.95 ±0.32 146.11 ±38.05对照组 40 12.84 ±3.49 2.95 ±0.83 177.28 ±50.10 F 49.547 41.261 180.749 P <0.01 <0.01 <0.01
2.2 血小板计数与血浆TAFI、蛋白Z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MDS患者血小板减少组血浆TAFI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868,P <0.01),血浆蛋白Z水平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r=0.924,P<0.01)。MDS患者血小板正常组及对照组血浆TAFI及蛋白Z水平与血小板计数无关。
MDS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大多数最终死于出血或感染[3]。临床上常见许多MDS患者血小板计数极低,但无出血表现,我们推测可能有其他影响止凝血功能的因子参与止血。研究显示,TAFI通过下调纤溶系统而发挥抗凝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中,初次就诊未治疗者 TAFI和蛋白 Z浓度明显增高[4],提示TAFI和蛋白Z可能参与了患者的高凝状态。本文结果表明,MDS患者血小板减少组TAFI水平增高,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随着血小板计数的降低而增高,在MDS患者血小板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TAFI水平与血小板计数之间无相关性。TAFI主要由肝脏合成,也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内,血小板受到刺激时可分泌TAFI。但由于MDS患者血小板减少,TAFI的增高可能不是由于血小板释放增多所致。肝硬化时患者血浆TAFI和蛋白Z水平降低,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受损,其合成量减少。TAFI水平随着肝脏Child-Pugh分级而降低,血小板内TAFI不是影响血浆TAFI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蛋白Z与血栓性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的关系研究较多[2],在出血性疾病中的变化报道较少。既往研究表明,在成人ITP患者中,血浆蛋白Z浓度与血小板计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治疗前血浆蛋白Z浓度降低,其抗凝作用减弱,治疗有效的患者这种改变可恢复,即随着患者出血减轻、停止,血小板计数恢复,蛋白Z水平也恢复至正常[5]。本文结果表明,MDS患者血小板减少组,血浆蛋白Z水平下降,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此变化与成人ITP患者类似;而在MDS患者血小板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浆蛋白Z水平与血小板计数之间无相关性。推测以上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血小板计数减少时血浆TAFI和蛋白Z水平的变化是一种代偿性的改变,有利于减轻出血倾向[6]。
[1]Marx PF,Verkleij CJ,Valls Seron M,et al.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 research[J].Mini Rev Med Chem,2009,9(10):1165-1173.
[2]Vasse M.Protein Z,a protein seekinga pathology[J].Thromb Haemost,2008,100(4):548-556.
[3]张勇,陈洁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观遗传治疗[J].重庆医学,2009,38(23):3021.
[4]张子彦.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和蛋白Z 的变化及意义[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7,27(9):629-630.
[5]张子彦,张敏,王国平,等.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蛋白C抑制物和蛋白Z的变化及意义[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9,34(6):805.
[6]钟立业,刘天浩,耿素霞,等.利用MALDI-TOF-M5分析RAEB型MDS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特征[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2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