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

2011-07-14 07:49杨福星
文教资料 2011年31期
关键词:品德课有效性目标

杨福星

(枞阳县义津初中,安徽 枞阳 24673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所遇到的最大困境和挑战就是教学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深化教学改革,转变课程实施方式,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重点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因此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并把教学创新体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一、以学情为依据,做好课前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加里·鲍里奇在论述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时,就谈到了“任务导向”,即制订教学目标。因此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环节。布鲁姆说:“有效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没有目标或目标不甚明确的课堂教学,必然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和自己学生的实际,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制订适度又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目标——以落实双基教学为基础,着眼于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打好基础,培养这些学生的兴趣,规范好学习的行为习惯;培优目标——这个层面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好,教师要适度激发和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力争优秀,也就是说教师在解决全体学生共性问题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包括习题、作业难度、要求的分层、对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发展性的评价激励,等等。

二、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心

改革、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表现形式。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宰课堂,习惯从既定的教案出发,设计一条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的“绿色通道”,尽可能地排除各种“干扰”,消除一切“噪音”。现代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教师从教什么转向怎样教,学生从学什么转向怎样学。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新教学方式,课堂从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舞台变成促进学生发展和表现的舞台,教师的角色也从“演员”变成“导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在新课改中,部分教师出现了“满堂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毫无启发性的提问充斥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通过提问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和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有效地“提问”,即问题形式要“趣”,问题内容要“精”,问题切入要“巧”,问题难度要“适”。同时根据课堂结构的需要,教师可设计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问题,帮助理解新知识的启发性问题,掌握学习方法的指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问题,引发课堂讨论发散性问题,等等,从而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动”起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一堂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凸显师与生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目标的达成状态。新课程标准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政治知识去分析、认识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政治。所以课堂教学应尽可能模拟和贴近学生的真实世界,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活动。如教学九年级第一单元“不言代价与回报”时,我尝试让学生成为责任的主体,亲身感受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于是,在前节课布置一个承上启下的课后作业:请学生们课后回忆整理一下自己曾经认真承担责任的实例。在理解“代价与回报”时我设计了下面这个表格,让学生讨论填写。

承担责任实例 代价 回报回家帮父母干家务放学后为班级出黑板报帮助孤寡老人洗被子为灾区捐款、捐物……一些时间少量的精力一点钱物……他人的赞许同学的尊重自身能力得到锻炼获得更多知识感觉人生更有价值……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具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生活、思考现实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点

时代性、生活化是政治课教学的源头与活水,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线,也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指出:“必须在空间和时间上重新分配教学活动,从而在教育中恢复生活经验的各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创新,就是要剔除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还要对教材补充、延伸、拓广、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文本知识与学生思维之间构筑桥梁与台阶,使“给定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课程”,使“文本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提高教学效益。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根据教材本身所蕴涵的生活问题、生活事件,设计、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材料,适当地引入时政热点、轶闻趣事或诗歌名言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主动地去探索、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把“课本知识”转为“生活知识”。

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时,我用一个小品和一场主题辩论会来完成的。小品“消费面面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感受消费,反思自己的日常消费行为。我再引导学生展开主题为“怎样消费最合理”的辩论会。通过辩论,学生们有了以下的正确消费观:

1.不能盲目攀比,理性消费。

2.多了解一些理财、消费方面的信息。

3.把钱用在关键地方,尽量节俭。

4.要用环保的眼光选购物品。

5.消费要体现生活品质,如订购书刊、学习电脑、参加文体活动等。

……

结论比教材中的还要多,还显丰满,显然这节课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把课堂内外联在一起,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既巩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发挥了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更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评价创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方法、评价方式片面、单一和错位,严重影响课堂教学创新取得实质性突破。新课程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所以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一定要本着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原则,既要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情况,更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其评价标准应包括: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教师基本功的评价、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如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细胞”。教师要“内化”新课改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开拓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学习的兴趣、动机的激发,以及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运用,选择和实施适当的教学策略,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品德课有效性目标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