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超:曲唱千遍自然圆

2011-07-12 16:18
民生周刊 2011年51期
关键词:程派旦角西城区

□ 本刊记者 郭 铁

薛超:曲唱千遍自然圆

□ 本刊记者 郭 铁

薛超在《红拂传》中饰演“红拂女”张凌华,一举登上梅兰芳大剧院。(左上图、下图)薛超近照。(右上图)

薛超的名字常常伴有很多光环和头衔:京剧界新一代旦角新秀、西城区戏剧家协会秘书长、京剧大师程砚秋的再传弟子、王吟秋先生的入室关门弟子、“秋声新韵”程派艺术工作室首席主创。而他演出之余最爱去的地方,是位于西直门内大街的西城文化中心。

记者见到薛超时,他坐在办公室里,桌上开着笔记本电脑,旁边放着一壶茶。不轻易接电话,不用电脑玩游戏、聊QQ,不约人晚上泡吧……所有时下年轻人愿意做、喜欢玩的事情离薛超都很遥远。

2011年8月,薛超受西城区文委之托,和文化馆工作的文艺干事及演员共同接下了复排程派失传剧目《红拂传》的重任,并一举登上了梅兰芳大剧院。

他说,我是借了程师爷的光了。

与程派结缘

薛超的入行经历让人颇有几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慨。

1979年出生于北京的薛超,从小生活在一个艺术氛围极为浓厚的家庭。母亲早年是一位昆曲演员,经常从电视、广播里听戏,有时还放一些以前录制的磁带。时间一长,耳濡目染的小薛超就自然随着曲子哼唱起来,并模仿得惟妙惟肖。

1990年,11岁的薛超被送进陕西省艺术学校学戏。“我一开始学的是小生,没想学旦角。可我从小就长得又瘦又小,老师总说‘你这孩子骨架太小,嗓子太软没有爆发性!’旦角组的老师却特别喜欢我,说我长得清秀适合学旦角。”

就这样,薛超去了旦角组。从活泼好动的小生,到端庄细腻的青衣,薛超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适应。一年后,他成了学校的“模范生”。

“当时所有的示范动作都是我来做。”薛超回忆说。随后,薛超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红鬃烈马》一戏中,扮演了“武家坡”、“大登殿”中的青衣角色王宝钏,同时在“银空山”中扮演刀马旦——武功、靠功繁重的代战公主。正是这部戏,让薛超和王吟秋先生结下了师徒之缘。

当时,老师为了提拔薛超,就让他同时扮演戏中文、武两个旦角。正当他在后台忙着往脸上贴片子时,一个带着南方口音的轻柔声音从身后传来:“好好唱,别紧张。”

“当时我吓了一跳,因为还不知道他是谁。在我印象里艺术大腕都穿着西装,可他衣着十分朴素,只穿了双布鞋。”

薛超谢幕回来后,王吟秋先生还没走。他叮嘱薛超用温水洗脸,还把自己的擦脸油递给了薛超,最后说:“你吃完饭后上我的宾馆里来一趟。我是王吟秋。”

后来,薛超从教务主任口中得知,这个温文尔雅的老人正是程派的艺术大家、程砚秋先生的亲传弟子。到了宾馆,王先生问薛超:“你想接触程派吗?我暂时还不回北京,你要是喜欢的话,我可以教你一折。”

“我当时年纪小,心想程派不好听,也太含蓄,跟我的性格不符,不容易学。当时我学的是梅派,那多脆亮啊!我就说回去跟我妈商量商量。他看着我说,‘还要商量?戏学到身上是自己的本事。’”

第二天,王先生开始为薛超评戏:“你嘴巴张得太大了,上了台是要吓死人的。”然后就开始跟薛超讲人物的关系和身份,“王宝钏是相府千金小姐出身,跟一般的劳动妇女是不一样的。要体现含蓄庄重,脚步要沉,这样人物才有份量。”

“他点出这些,我才服了。回去后我就没睡着觉,整夜都在琢磨先生的话。”薛超回忆说。

自1997年从陕西艺校毕业以后,薛超就跟随王先生学戏,一直到2001年老师离世。

在薛超印象里,王吟秋先生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从不轻易教人。反之,他要是看上谁了,就一定把谁培养成材。他教我要想唱好戏,必须做好人;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

在练功日记里,先生为薛超题词“曲唱千遍自然圆”。既强调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又嘱咐徒弟一定按照科学的方法去练习。

从11岁进艺校学戏,到跟随王先生学习程派技法,再到成立自己的“秋声新韵”工作室,薛超的戏曲之路走过了20个春秋。在这二十年里,京剧舞台给予薛超许多荣誉,却始终没有冲淡恩师对他的教诲。

文化馆里的常客

早在刚刚恢复传统老戏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王吟秋、吴素秋、高玉倩等老一辈京剧表演艺术家就经常到西城文化馆进行专业辅导。薛超继承了老师们的优良传统,为西城区文化馆的京昆群众文化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薛超今年32岁,入行20年,却在文化馆做了近10年的艺术指导。他深得程门嫡系精髓,常年在西城文化馆阵地内“节庆西城”的戏曲演出活动中担任主演并协助排演工作,并为西城区文化馆的业余团队进行辅导。

“你别小看文化馆,那里的票友在学戏时都非常认真、执着。在教他们的时候能反映出自身的许多不足,间接提高自己。比如我教六个人,六个人对同一个动作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有六种收获。有时,一些演员瞧不起这儿,宁可在家里呆着。我不是这样,和票友互动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2011年,为迎接建党90周年,西城区文委责成西城区文化馆组织上演一场京剧大戏。时任西城区文化馆艺术部主任的杨乃庆找到了薛超。

薛超向西城区文委提议,复排一些失传的剧目。然而,剧目和演员都不好找。眼看演出时间渐渐临近,一个老师指着薛超说:“干嘛不让薛超演啊,他会那么多戏。”就这样,薛超误打误撞成了《红拂传》中的女主角张凌华。

《红拂传》剧目起源于《唐人小说》中风尘三侠的故事。隋朝末年,一个被叫做“红拂”的佳人结实了风度翩翩、胸怀大志的年轻侠士李靖。在奔向理想的征途上,他们结识了豪情万丈的大侠“虬髯公”张仲坚。三人结伴闯荡神州,被传为千古佳话。

《红拂传》是程砚秋的早年代表作,也正是凭借此剧获得了“四大名旦”之一的桂冠。因该剧演出难度较大,程派传人会者甚少,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绝迹于京剧舞台。此次演出若是成功,将是中国京剧史上第三次完整复排《红拂传》。薛超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对于我来说,登上梅兰芳大剧院是一个考验。一天演两场,六个钟头连着滚,是很难的。要知道,我们唱花脸的演员都近70岁了。”薛超说。

为了使演出更加顺利,薛超找到了景琏琏先生担任虬髯公一角。上世纪八十年代,景先生的父亲、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景荣庆曾与王吟秋先生复排此剧。“景荣庆原来陪我师父演,他的公子现在陪我演。”薛超笑着说。

“乐队也是找我师父的合作伙伴,即使人没有了,也是找的相关的人。用我们家的话说,这是压箱底儿的戏,不是非常时候都不会轻易端出来的。解放前,程师爷成名后几乎就不演《红拂传》了。”

此次复排《红拂传》,恢复了程砚秋大师用小生出演李靖的原貌,加入了红拂盗令、改扮男装的场次,使剧目更加丰富、合理。在剧本的改编上,采用了李世民一角暗场处理的手法,使舞台呈现更加连贯……在梅兰芳剧院落成以来,连演剧目中,这次的《红拂传》是史上上座率最高的一次。

一次演出后,一位老先生找到薛超激动地说:“我在解放前看过程砚秋先生的《红拂传》。”说完,就夸奖薛超功夫深,并嘱咐薛超要保护好身体,练功要劳役结合。后来,薛超才得知,这位老先生已经年过九旬,在家人的陪同下,连续看了两场《红拂传》。

“我也是沾了程先生的光了。”薛超谦虚地说,“这出戏有30年没演了。戏挺难的,要文武俱佳才行,而且还是个年轻乾旦(男旦角)演员来演,可能大家觉得挺新鲜的,就来看了吧。”

薛超的“秋声新韵”

除了戏曲舞台和文化馆,薛超的身影还会出现在大学的讲台上。在他主讲的京剧选修课上,学生们来自各个专业:中医、文学、考古、计算机……出乎薛超意料的是,不管这些孩子们的专业是文是理、跟艺术有无关系,他们都对京剧课堂十分感兴趣。

“可能跟我的教学方法有关系吧。不过,我觉得这种兴趣可能更多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就是那些骨子里的东西。”

曾经拜师学艺的薛超,如今也成了一群孩子们的“师父”。在教授学员的过程中,薛超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现在的孩子十分缺少生活常识。

“一次我教花旦戏,做了一个迈门槛的动作。少儿组孩子就问我,老师,你抬腿干什么?我说,迈门槛。他又问,门槛是什么?后来他妈妈带他去故宫认识门槛,可故宫的门槛特别高。第二天来了做动作,就大踏步的。我说,庄稼小院儿的门槛没那么高,不用跨那么大。”

此外,薛超还发现现在的孩子吃苦精神不够。有时批评孩子,首先受不了的竟然是家长。“我就是想让孩子学点东西。将来他长大了不但气质非常好,而且遇到什么困难,一想我学过戏,唱念坐打都过来了,就不怕。”

对于京剧的传承,薛超也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京剧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不等于京剧就有了护身符。有些演员抱怨收入低、演出少、观众不爱来看。可要观众来剧场看戏,必须拿出真东西让人佩服。比如过去,某位知名演员要唱戏,老百姓都拿着被褥卷去买票看戏,而且一看就是一辈子。现在没有这种情况了。”

有人问薛超,为什么京剧演出的票价这么贵?薛超说,其实不是演员身价涨了,而是场地太贵。一场戏下来也就几个钟头,可场地费就得数万元,再加上演员和乐队开支、前期的宣传费用,老百姓自然买不起票、看不起戏。

“我对京剧的未来是这么想的:首先,票价一定要落低。其次,演员的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一定要提高。没文化,就喜欢花枝招展地站在那里,四大名旦和四小名旦都不是这样练成的。京剧演员成功与否,不是靠宣传,而是靠本事。师父说过:‘我们是码头唱出来的,不是愣捧出来的。’戏如果没有内涵,流行一阵子也就过去了。”

为更好地传承程派艺术瑰宝,薛超于2005年成立了“秋声新韵”程派艺术工作室。“我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挖掘和传播程派一些大型的、或已失传的剧目;演出也都以乾旦为主。我们和大剧院的区别是:我们是真正程派传授的剧目,没有添枝加叶,原汁原味呈献给观众,老百姓非常爱看。”

现在,电影版和舞台版《荒山泪》的复排工作成了薛超工作的重心,同时也圆了程先生生前的一个愿望。

“我还有一个愿望,可能有点口出狂言。程先生生前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演过现代戏中的女性角色,比如祥林嫂、白毛女等。就现在来说,很多人也是反对男演员来演现代女性角色的。即便如此,我也要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我觉得能成。”薛超说。

□ 编辑 郭 铁 □ 美编 庞 佳

猜你喜欢
程派旦角西城区
西城区总工会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民平安
踔厉奋发新时代 笃行不怠向未来 西城区召开庆“五一”表彰座谈会
戏曲扮相的“变”与“常”——从清代至民国的女子发式与旦角容妆
施光南在京剧创腔领域的探索——对现代京剧《红云岗》旦角唱腔的颠覆性设计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声腔、音色、审美:京剧程派“云遮月”唱法之分析
以字催声以气催情
——随钟荣老师学习程派艺术的点滴体会
如果春天去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