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方案的优化设计

2011-07-10 01:36罗建锋周凌云喻小贤淮阴工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物流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运作供应链物流

罗建锋, 周凌云, 喻小贤 (淮阴工学院 交通工程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LUO Jian-feng, ZHOU Ling-yun, YU Xiao-xian (School Traffice Eegineering,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uaian 223003,China)

生产实习作为物流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获得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及物流企业运作全过程的实践知识,巩固与提升应用知识的技巧及提高适应用人单位要求的能力,为后续专业学习、毕业论文选题及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落实物流工程实习的教学目的,全面系统安排好生产实习计划是关键所在。

1 目前物流工程生产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理论教学相比较,物流工程生产实习能把相对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可增强认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打下良好基础。但由于物流工程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对生产实习整体设计思路、方法、效果评估方面还存在以下诸多问题。

1.1 生产实习教学资源数量少且结构不合理

物流工程实习担负着对物流工程专业所学知识综合实践的重任,而且物流所处行业是一个 “点多、面广、线长”运作行业,因此在选择物流工程实习基地时,应围绕物流理论课程体系,选择与理论教学能力要求与行业特点相适应,能全面充分考察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第三方物流运作等全过程的实习单位。但是由于经费、人力和认识等方面原因,选择生产实习的单位较为随意,而且结构上也不合理,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1.2 生产实习教学缺少创新性

(1)缺少针对性强的生产实习指导教材。由于长期以来,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将生产实习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指导性材料趋向形式化,造成教师对生产实习缺乏深入研究,有针对性指导材料没有或简单化,达不到生产实习的预期效果。

(2)创新性、综合性内容少。传统的生产实习主要以 “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调查、访问为主,没有明确的系统目标与相应的针对性安排,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3 生产实习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生产实习教师力量薄弱,政策导向上忽略了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实习指导教师本身缺乏物流工程领域方面运作知识,不能将理论与实习充分联系。

1.4 生产实习考核与评估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的生产实习考核着重看生产实习报告、实习态度及遵守纪律等情况,考核形势单一,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效果。且由于生产实习流于形式,内容基本上差不多。另一方面,实习效果不能作为进一步改进生产实习教学大纲的依据,造成大纲陈旧,针对性较弱。

2 物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方案设计

2.1 面向物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组织模式设计

物流工程的专业所从事的物流已经向供应链物流方向发展,因此物流工程的生产实习模式应该与供应链物流运作过程高度契合。图1表示生产物流工程生产实习管理的组织模式。高校的物流工程教学单位与供应链物流的企业之间建立联盟,企业与物流专业教学单位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企业针对物流运作的问题可以向教学单位的咨询,教学单位可获得物流运作实务的信息,为生产实习教学体系的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物流工程生产实习的教学主导方法

根据国外实践教学成果经验,建议在物流工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实践教学法为主导。即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将一个独立的项目任务交给相应的实习小组,由小组组长组织团队独立完成。从信息收集、现状诊断、优化与方案设计及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项目组负责,教师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将生产实习划分若干项目,使学生把握物流工程实习过程中难点、重点及实际运用物流每一环节的具体要求。

2.2.1 生产实习初级阶段

按照物流工程实习计划安排,一般共有3周左右的时间,生产实习的初步阶段一般按排一周时间,主要完成三个项目。主要作用是落实生产实习教学计划的能力培养目的。这三个项目如下:

实习项目物流量及运作模式分析。要求学生对从事项目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第三方物流流量及其运作模式进行深入分析。要求学生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由学生项目组决定采取决定用什么方式获取数据和采用什么方法处理数据。

文献查阅。根据自己承担的项目,培养研究能力,查阅期刊不少于8本,而且要求是近三年的期刊。

顶岗实习。通过在相应物流岗位实际工作的实习,进一步理解物流岗位的要求,理解相应的物流知识。

通过这三个项目的安排,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调查、统计、观察、学习、承受压力等基本能力。

2.2.2 生产实习高级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团队精神,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实习项目,制定具体方案。

第一,从系统观点和供应链的视角提出实习单位的物流系统具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例如仓库运作、安全等方面的运作模式及降本增效的方法与途径。第二是针对具体方案展开。例如对园区类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方案进行研究,要求通过讨论、提出解决办法,制定方案,并进行效果测算,并将最终报告交给实习单位,做为实习单位确定实习成绩的依据。第三,在实习最后阶段,运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能够通过建模培养学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2.3 物流工程生产实习的过程组织

2.3.1 生产实习的分组

生产实习分组的目的,一是在于增强学生对实习的适应性,以团队的形式促使学生个性的彰显;二是促进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适应性,以便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三是激发学生全身心参与生产实习实践兴趣。在实践中提出两个层面的分组方法。

图1 物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组织模式

(1)按供应链物流行业的产业形态进行大范围的团队的设置

在这个过程,由于学生对实际物流运作业态都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大团队设置过程中,采取随机抽签的形式,保持分组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2)团队内的小组分配

由于供应链物流的每一个业态都是一个或一个群体的企业,实习的工作量很大,为了提高效率,应该以对团队小组内进行分工,按系统划分原则,合理划分实习岗位与职责。在分组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组织能力、性别、技能、爱好等方面差异,进行合理搭配,确保小组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2.3.2 生产实习任务的分配

指导教师根据各小组在供应链物流所处的环节,对实习的目标、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分配给每个人具体的任务,明确小组内的实习目的。教师指导各个小组合理设计实习的步骤与关键点,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学习,迅速、透彻地完成实习任务,并把任务作为成果参与团队的整体讨论。

2.3.3 个人责任

要求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充分融入到学生中去,跟踪学生实习动态,适时进行科学指导。

2.3.4 小组交流

让每个参与实习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交流,把自己任务完成情况、难点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适度的辩论,确保质量。

2.3.5 团队交流

团队在对每个小组的实习成果讨论基础上,运用供应链思想,系统化思想,通过设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对该实习环节的业务状态进行分析判断,给出结论报告。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参与各团队分析,以确保质量。

2.3.6 组织评议

最后由各团队组成合议组,对整个供应链业态进行评议,并把最终结果作为成果提交给实习单位,作为对实习单位的回馈。

3 物流工程生产实习计划循环的优化

物流工程生产实习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注重以下过程的持续优化。

3.1 注重纵向与横向实习信息集成过程

这里的纵向指的是与物流工程专业相关的供应链企业,而横向指的是国内外相近院校物流工程或物流管理生产实习的具体模式与方法。使大纲与指导书的优化处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

3.2 物流工程生产实习三个控制循环

在物流工程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实习计划、大纲及指导书的修订应根据企业动态能力进行完善,从而形成动态的优化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物流工程生产实习计划 (大纲)——处于供应链不同业态的实习单位粗能力平衡——物流工程生产实习计划。

(2)物流实习的详细安排——与供应链企业岗位的实习要求 (细能力平衡)——物流实习的详细安排。

(3)物流实习的详细安排——各个小组实习进度分析——物流实习的详细安排。

4 总 结

物流生产实习作为物流工程专业综合性实习过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物流工程理论体系深刻理解与把握;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选题与生产实际高度对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因而要将物流生产实习放到一个重要高度来认识,切实做好物流工程生产实习的动态方案设计与优化工作是目前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方面。

[1] 肖怀云.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1(4):250-251.

[2] 范诊.德国大学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启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40-41.

[3] 陈中蕾.谈物流专业课分组教学的实践[J].中国培训,2011(1):59-60.

[4] 王晓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8):84-88.

[5] 马士华.新编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运作供应链物流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