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芳 单志成 闫建军(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72)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杨 芳 单志成 闫建军
(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 深圳 518172)
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效开展,对某职业技术学校的入学新生进行了调查,共调查了六个方面的问题,分别为求职相关技能、对未来职业的准备、初次求职的看法、升学与就业问题、最高职业目标及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看法。结果发现,学生在“求职相关技能”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相关较少;学生更喜爱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调查分析
中职学生的学习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向由以升学为主向以就业为主转变,并面临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和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变化。很多学生都存在学习动力不足与就业压力过大的矛盾,学生的职业生涯缺乏目标和规划。这种矛盾状态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良好学风的形成。
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即根据就业环境和本人实际情况,制定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对个人职业前途的瞻望,是落实职业理想的实施计划。中职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空前的就业压力,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今后的学习、就业和职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育要因材施教,只有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针对其最近发展区开展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很多中职学生有很强的创造力,只要肯努力,一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教育的关键是探讨中职学生所需要的教育是什么,他们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只有弄清这两个问题,教育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笔者拟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旨在为今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
研究对象 某职业技术学校2009级新生,共涉及计算机应用、网络管理与维护、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幼儿师范教育、美术设计、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与营销等9个专业,每个专业抽取一个班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15份,有效回收率为92.2%。
研究过程 编制学生调查问卷,调查“求职的相关技能”、“对未来职业的准备”、“初次求职的看法”、“升学与就业问题”、“最高职业目标”、“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看法”六个方面的问题。调查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在课堂上集体填答。
数据分析 回收有效问卷415份,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求职的相关技能 采用五点评分,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求职相关技能”进行评价。所有学生自我评价的平均分数为2.84,可见学生在该方面的自我评价不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求职相关技能方面,考察了“面试技巧”、“如何参加人才交流会”及“简历制作”三个方面,学生的自评平均分分别为2.74、2.67、3.08,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自评水平都不高,说明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训练不足,应是今后教育的重点。为进一步分析学生在各个水平上的分布情况,对三个问题的每个水平上学生所占的比例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对于自评题目1,认为自己“比较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学生共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8.3%,这些学生认为自己不懂得面试的技巧,需要教师的帮助;对于自评题目2,认为自己“比较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学生共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5.5%,说明有近一半的学生不懂得如何参加人才交流会;对于自评题目3,学生的自评结果总体上要略好于自评题目1和2,说明今后应重点加强对学生“面试技巧”和“参加人才交流会”等方面相关能力的培养。
表1 学生在“求职相关技能”三个方面的自评分数分布情况表
对未来职业的准备 采用五点评分考察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准备情况,第一个题目是“我在学习一些专业以外的有助于未来职业的技能”,在该题目上自评的平均分为3.32,稍稍高出平均水平。进一步考察自评结果在每一个层次上的分布情况,结果如表2所示。自评“符合”的学生比例高于“不符合”的学生比例,说明学生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共有20.1%的学生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提示我们对这一问题不需要对全体学生加以培训,但应注意针对少数在这一方面存在不足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调查还考察了学生的 “社会实践与专业的相关程度”,结果如表3所示。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占33.5%,值得注意的是,实践内容与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5.2%,说明有1/4学生的社会实践与所学专业没有关系,这样的社会实践对学生的专业成长帮助很小,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表2 学生在题目4上的自评情况表
表3 学生在题目5上的作答情况表
对初次求职的看法 学生对初次求职的看法体现了其职业理想与现实的符合程度,结果如表4所示。在初次就业所选的单位方面,学生表现出求稳的倾向,大多数学生选择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而去外资(合资)企业、民营和私营企业的学生总数不到30%,这可能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社会环境有关,学生普遍存在求稳的倾向,但这对中职学生而言却是不利的。在现实中,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工作单位都是企业,求职愿望与未来现实职业之间的偏差将会导致他们不能更好地做好入职准备。这种现象也体现了学生不愿意面对挫折、不愿意接受挑战的心态,今后的教育应对此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认清并接受未来的求职方向,做好相应的求职准备。在“能够接受的第一份工作的最低月薪”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的底线是1000~1500元和1500~2000元,这个范围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中职学生拿到的第一份工资基本上都在这个范围之内。应对少数要求高于现实的学生进行教育,使目标与现实相接轨。
表4 学生对初次求职的看法表
升学与就业问题 调查发现,决定毕业后选择升学和选择就业的学生比例相当,分别占30.3%和26.6%。有43.1%的学生尚未决定毕业后是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目标的不确定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缺乏明确目标的学生很难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因此,应注意关注那些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帮助其确定发展目标,只有选好了奋斗目标,才能在三年的中专学习中有所收获。
最高职业目标 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已经明确了最高职业目标,33.1%的学生选择“老板”,24.7%的学生选择“高级技术人员”,24.9%的学生选择“高级管理人员”,5.7%的学生选择“其他”,只有11.6%的学生尚未确立最高职业目标,今后应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目标。
表5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看法表
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看法 研究考察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看法,结果如表5所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自己是有帮助的,认为没有帮助的学生仅占3.2%,说明中职学生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34.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的建议对自己选择职业最有帮助,说明该课程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26.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的建议对他们选择职业最有帮助,今后应注重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专业课教师熟知专业的发展情况,更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23.1%的学生认为亲戚、朋友的建议对他们选择职业最有帮助,今后也应注重发挥亲戚朋友的教育作用。对于课程的教学方式,学生比较偏爱“活动式”、“实习”和“去公司企业考察”,这可能是由于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性质和要求不了解造成的,到工作第一线去实习考察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今后要更多地让学生了解实际。学生比较接受“活动式”的教学方式,对于传统的“讲授式”和“小组讨论式”教学的喜爱程度较低,提示今后的教学要多采用活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对于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学生首选的是“提供实习机会”,其次是“职业生涯规划课”、“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到学校来介绍各自的工作环境、内容、薪酬”及“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专业人员来校做关于就业技巧和就业政策等方面内容的讲座”,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提供给学生一些这样的机会,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
调查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生的帮助较大,学生也比较认可该课程。今后应针对学生在求职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强教育培养,如对求职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纠正学生对初次求职看法上的偏差、帮助学生树立远期和近期的目标等。通过对这些重点问题的把握,可指导学生更快更好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教学要点面结合。调查发现,在很多方面学生的问题及问题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发挥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的作用。德育教师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对不同专业的相关职业群和职业生涯发展轨迹的了解不足,而专业课教师对上述问题有较好的把握。因此,应加强德育教师、专业课教师与企业的合作,推出形式多样的专业性课内外活动,发挥实训和实习的作用,让学生在做中学。(2)改进教学材料和教学案例。学生迫切需要对本专业相关岗位群的感性、直观的了解。应建立不同专业的“相关岗位群资料库”,大量搜集相关岗位群资料,制成形象生动的教学材料。这样的资料对学生了解专业及其发展轨迹有非常大的帮助。课本上的案例距离学生较远,有些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搜集身边的、更有真实感的事例,特别是屡败屡战、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将其制成感性直观的图片、音像等形式的教学材料,形成“案例库”。中职学生对这样的材料比较感兴趣,并且容易记忆,教学效果较好。(3)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堂教学可选择游戏、活动等教学方式,强调学生亲身参与,通过一个个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典型活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应采取大量隐性的方式,渗透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发挥学生社团的巨大作用,让有共同职业爱好和理想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兼职、义工等形式争取与未来职业有关的工作机会;通过“模拟招聘”、“就业能力大赛”等形式提升学生对求职过程、职业要求等方面的了解;通过参观、实习等形式让学生积累相关职业经验。
要注重发挥示范者的作用。在事业上有所作为的本校毕业生是最好的示范者,由于在校生与他们有更多的相似之处,把他们作为示范者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要建立《成功校友年鉴》,让在校生自由阅读。要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畅谈就业感受,从而实现同龄人之间价值观、人生观的沟通,给予在校生有益的引导。
调查发现,邀请各行业工作人员来校讲座也是比较有效的教育方式。这些人都来自工作第一线,掌握工作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对于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具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多红,姚苗苗.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国际借鉴及目标有效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76.
[2]张博.中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较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3):65-68.
[3]戴吉,马亚琴.提高大学生涯设计时效性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3):198-199.
[4]周玉敏,张子宇.关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4):44-45.
[5]刘树林.把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落在实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22-25.
G712
A
1672-5727(2011)10-0057-03
杨芳(1985—),女,黑龙江同江人,硕士,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学。
全国教育规划课题2009年度职业教育研究专项《对接于现代服务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GJA094025),主持人:仲丛友;2010年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对接于现代服务业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研究》(项目编号:KJZ1010-02),主持人:席佳颖
单志成(1958—),男,黑龙江呼兰人,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德育科组长,研究方向为职业生涯规划。
闫建军(1975—),男,河南上蔡人,深圳市龙岗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生涯规划。